您现在的位置:open道德真源 >>open佳文赏析 >>open此二自己及后代,来世将有明差别(图)
Email

 

此二自己及后代,来世将有明差别(图)

萨迦班智达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译颂

摘自:《格言宝藏论释》

 

 

积财悭吝之富者,积财乐施之富者,
此二自己及后代,来世将有明差别。

 

  积攒了钱财但却悭吝的富贵人和积累钱财而乐善好施的富者,这两类人其自身以及他们的后代子孙,在来世都将有明显的差别。

  此颂仍然宣讲布施的功德和悭吝的过患,并巧妙地以两种富翁作比较。世间上所谓的富翁即家产丰厚,资财众多的有钱人。有的富翁生性悭吝,如前所宣,日夜辛劳地积累财产,得到财产后便紧握不放,不供养三宝广种世间上这块殊胜的福田,也不布施贫人乞丐,甚至对自己的亲人和自身也同样地吝啬。另一种富翁却与之相反,慷慨大方,乐善好施。两种不同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必定是有天壤差别的,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二者差别最大的两个方面为:一、报于己身。乐于上供下施的人来世必定能得到圆满的财富;悭吝的人因断除了财富之源泉,往昔所积福报享用殆尽后,下一世肯定要遭受贫困之苦。二、报于自己的后代。喜欢布施的人,其后代蒙父辈们的福德,世世代代会兴盛发达;而悭吝者的后代会过得十分窘迫,甚至香火断绝。

  既然布施是获得财富的近取因,那么悭吝的人又是如何获得钱财而成为富翁的呢?这也有两种可能:一、悭吝的人贪财,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以非法罪恶的方式获取了不义之财,虽然成为富者,但他的财富不会常久,复以吝啬之心不植诸善,后世受苦将成定局。二、众生的本性初时都是贤善的,后因贪嗔痴的毒害,遮蔽了本有的善心,故转为吝啬之人。其富有的原因即是往昔善心做布施的福报成熟于今生的缘故,或继承祖业所得或自己辛勤积累而得,又因业际颠倒不知修善布施,反而悭吝贪婪。对此佛经中有广说。

  佛陀睿智深邃,善捕每一次训导的良机,广为众生譬喻说法。一日佛借四姓施主供僧之缘,为四众弟子指明了布施的精神实质,并条分缕析地陈述了四类布施的功德果报,何去何从,自当取舍。佛说:“布施的行为,关键在于四种心意:

  一、要仁慈地对人,悲悯可怜别人,欢喜他人获得超度,救济保护众生,即使施舍微薄,将来转生一定在天上和人间两道中,有什么愿望就自然能得到满足,眼观美色、耳听乐音、鼻闻香气、舌尝鲜味、身穿上好的衣服,内心一直愉快,不再怕短缺什么了;

  二、如果施舍微薄,心里又不愉悦,后世得到的福份,也是福份中的薄命,虽然官居七宝之位,但所得不足尊荣,生活菲薄,内心又吝啬节俭,不敢吃穿,担惊受怕,无有欢喜,腹内饥饿,身体寒冷,一如乞丐,从生到死白活一场,无法善护己身;

  三、若施上妙物而心不诚恳,骄傲自得,自身不恭而追求华名欲使自己名声远扬,这种人来世有少量财物,世人却妄称他为巨亿之富,于是害怕有人抢劫,穿着单薄的粗衣,从不享用精美食物,也是妄活空死,比丘不曾往履其门,远离三宝,常近恶道;

  四、若以四无量心敬奉施舍,亲自供奉,心存三宝,誓令众人逢佛生天,灭诸苦毒,这种人后世转生,没有什么心愿不能得到满足的,遇佛生天,必定能如他的志愿。”

上传日期:2014.3.14

  相关资源:《格言宝藏论本颂》

返回目录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od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