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open道德真源 >>open圣贤法语 >>open王阳明: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图)
Email

 

王阳明: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图)

摘自:《王阳明全集·传习录》

制作:道德网

 

  问:“知至然后可以言诚意。今天理人欲,知之未尽,如何用得克己工夫?”(此人的问题,是对《大学》:“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质疑。孔子所说的“知至”,是指人们理解了万物的至极真理,而非指全部的真理。例如,人们知道了灵魂是不死的,知道了六道轮回,此就算是“知至”。如果“知至”是指人们知道了全部真理,那么,人们既已成为了无所不知的大觉者,又何须后面的意诚、心正、身修、家齐?本文提问者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其误认为修行者只有什么道理都明白了,才能够意诚;意诚了才能够修身克己。其实这也是当今许多学佛者存在的误区,这些人认为自己之所以放不下,是因为道理没明白,等自己哪一天忽然开悟了,因果等问题彻底明白了,自然就全都放下了。殊不知,明理与修身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不断的修身克己、去除人欲,天理愈显,道理才能够明白的越透彻;道理明白的越透彻,行持也就越得力;两者相辅相成,直至完全放下一切的执著妄想,获得究竟觉。)

  先生曰:“人若真实切己用功不已,则于此心天理之精微日见一日,私欲之细微亦日见一日。若不用克己工夫,终日只是说话而已,天理终不自现(天理,即人的良知、本性。此是说,人们不修身克己,说什么都是口头禅,永远不能明心见性),私欲亦终不自现(天理不现,人们就无法真正认识到自心的无明障蔽,更不会有惭愧心,及真心的忏悔)。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人修到什么境界,才能够知道和受用什么境界的东西。就如同登楼一样,每层楼的风景都不一样,站在一楼的,永远无法了解站在几十层楼上者的境界);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走到岔路口不知道该怎么走了,就要问,问明白了,接着往前走,如此才能够逐渐达到目的地)。今人于已知之天理不肯存(何为天理?五伦八德即是),已知之人欲不肯去(何为人欲?贪、嗔、痴、慢,以及世间八法: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皆是),且只管愁不能尽知(整天在那里发愁,我怎么还不能明心见性啊)。只管闲讲,何益之有?且待克得自己无私可克,方愁不能尽知,亦未迟在(先把私欲化尽,再愁自己不能知道全部的道理不迟)。”

 

  注:青绿色字体为东方阳熹的注释。

上传日期:2018.2.20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od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