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open道德真源 >>open东方阳熹心语集
Email

 

东方阳熹心语集

 

一二九、讲述《法华经》的条件和禁戒

作者:东方阳熹

 

  一位同学问:“《法华经》也是可以让学佛者开悟见性的最上乘经典,而且佛教中有‘开悟在《楞严》,成佛在《法华》’之说,并将《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誉为经中之王,如此重要的经典为什么不见你讲述呢?”

 

  首先,本人从前并没有阅读过此经。我从前看的经很少,网站提供的许多经典,其实我从前并没有读过,只是为了论证我所说的论点,才阅读和上传的。其次,讲说此类经典是有条件和禁戒的。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中说:“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由此可知,对于最上乘佛法既不能不传授,又不能不分贤愚随意讲说,因此,讲说此类经典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法华经》,又名《妙法莲华经》,释迦牟尼佛对讲述此经者有以下之规定:

  一、不能随意宣说《法华经》

  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譬喻品第三》中说:

汝舍利弗,我此法印,
为欲利益,世间故说,
在所游方,勿妄宣传。

  此段经文的大义是说:为了利益众生和世间,可以讲说此经,但不能不分地点、场合、对象,随意宣传。

  二、不能对没有根基的人讲说《法华经》

  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譬喻品第三》中说:

斯法华经,为深智说,
浅识闻之,迷惑不解,
一切声闻,及辟支佛,
于此经中,力所不及。
汝舍利弗,尚于此经,
以信得入,况余声闻。

  此段经文的大义是说:即使你——舍利弗这种智慧第一的人,也必须有坚定的信心,才能够深入理解经中的义理,何况其他声闻乘等小根基之人。

  此意在告诫舍利弗,小根基的人闻听此经是不会相信的,既心生不信,也就无法理解经中的义理。

  三、不能对不具德和无智之人讲说《法华经》

  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譬喻品第三》中说:

又舍利弗,憍慢懈怠,
计我见者,莫说此经。
凡夫浅识,深著五欲,
闻不能解,亦勿为说。

  此段经文的大义是说:一、对骄慢(骄傲自大、轻慢不敬者)、懈怠(无出离心、无精进心者)、计我见者(狂妄、自是、炫耀、我所心、我执心重者),不要讲说此经;二、对劣智凡夫、浅薄之人、贪著五欲(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者,以及闻听此类最上乘佛法不能理解之人,不要讲说此经。

  四、疑谤《法华经》的果报

  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譬喻品第三》中说:

若人不信,毁谤此经,
则断一切,世间佛种。
或复颦蹙,而怀疑惑,
汝当听说,此人罪报。
若佛在世,若灭度后,
其有诽谤,如斯经典,
见有读诵,书持经者,
轻贱憎嫉,而怀结恨,
此人罪报,汝今复听,
其人命终,入阿鼻狱,
具足一劫,劫尽更生,
如是展转,至无数劫,
从地狱出,当堕畜生,
若狗野干,其影□瘦,
黧黮疥癞,人所触娆,
又复为人,之所恶贱,
常困饥渴,骨肉枯竭,
生受楚毒,死被瓦石,
断佛种故,受斯罪报。
若作骆驼,或生驴中,
身常负重,加诸杖捶,
但念水草,余无所知,
谤斯经故,获罪如是。
有作野干,来入聚落,
身体疥癞,又无一目,
为诸童子 之所打掷,
受诸苦痛,或时致死。
于此死已,更受蟒身,
其形长大,五百由旬,
聋騃无足,宛转腹行,
为诸小虫,之所咂食,
昼夜受苦,无有休息,
谤斯经故,获罪如是。
若得为人,诸根闇钝,
矬陋挛躄,盲聋背伛,
有所言说,人不信受,
口气常臭,鬼魅所著,
贫穷下贱,为人所使,
多病痟瘦,无所依怙,
虽亲附人,人不在意,
若有所得,寻复忘失。
若修医道,顺方治病,
更增他疾,或复致死。
若自有病,无人救疗,
设服良药,而复增剧。
若他反逆,抄劫窃盗,
如是等罪,横罗其殃。
如斯罪人,永不见佛,
众圣之王,说法教化,
如斯罪人,常生难处,
狂聋心乱,永不闻法。
于无数劫,如恒河沙,
生辄聋哑,诸根不具,
常处地狱,如游园观,
在余恶道,如己舍宅,
驼驴猪狗,是其行处,
谤斯经故,获罪如是。
若得为人,聋盲喑哑,
贫穷诸衰,以自庄严,
水肿干痟,疥癞痈疽,
如是等病,以为衣服,
身常臭处,垢秽不净,
深著我见,增益嗔恚,
淫欲炽盛,不择禽兽,
谤斯经故,获罪如是。
告舍利弗,谤斯经者,
若说其罪,穷劫不尽。
以是因缘,我故语汝,
无智人中,莫说此经。

  此段经文的大义是说:那些看到他人书写、持诵、讲说《法华经》,便心生怀疑、不悦、轻贱、憎恶、嫉恨、诽谤之人,死后会堕入地狱、饿鬼、畜生道中,即使偶然转生成人,也是诸根不具的聋子、哑巴、瞎子,或是心性狂乱的疯子,而且生生世世无有得闻佛法、与佛相见、遇佛教化的机缘,并不断转生三恶道,循环往复,永无出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我(释迦牟尼佛)才告诉汝(舍利弗),在没有智慧的人中,不要讲说此经。

  五、对何种人可以讲说《法华经》

  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譬喻品第三》中说:

若有利根,智慧明了,
多闻强识,求佛道者,
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若人曾见,亿百千佛,
植诸善本,深心坚固,
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若人精进,常修慈心,
不惜身命,乃可为说。
若人恭敬,无有异心,
离诸凡愚,独处山泽,
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又舍利弗,若见有人,
舍恶知识,亲近善友,
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若见佛子,持戒清洁,
如净明珠,求大乘经,
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若人无嗔,质直柔软,
常愍一切,恭敬诸佛,
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复有佛子,于大众中,
以清净心,种种因缘,
譬喻言辞,说法无碍,
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若有比丘,为一切智,
四方求法,合掌顶受,
但乐受持,大乘经典,
乃至不受,余经一偈,
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如人至心,求佛舍利,
如是求经,得已顶受,
其人不复,志求余经,
亦未曾念,外道典籍,
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告舍利弗,我说是相,
求佛道者,穷劫不尽,
如是等人,则能信解,
汝当为说,妙法华经。

  此段经文的大义是说:有慧根(有听法的智慧)、信心坚定(具有真实无伪的出离心,及相应的根基才会对最上乘佛法有坚定的信心)、慈悲(见他人疾苦心生不忍)、良善(心无恶毒)、精进(无有懈怠)、恭敬(无有怀疑、抵触、轻贱、骄慢之态)、无有异心(心性专一,而非今天学此法门,明天学另一个法门;今天拜此人为师,明天拜另一人为师)、离诸凡愚(厌恶凡众的欲乐,有离尘脱俗的决心)、舍恶知识(知善恶,明是非,辨邪正)、持戒清洁(无五欲之贪著)、无嗔(对讲经者及经义心无有抵触、嗔恚、违逆和冒犯)、柔软(谦卑、柔顺)……,只有具有上述品性的人,才能够得以信入和理解此经,你(舍利弗)应该为他们讲述《妙法华经》。

写于:2013年1月27日
上传:2013年1月28日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od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