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大的慈善是给人尊严来源:网络 在一张市级大报上,刊登着一张非常大的照片:7个孩子手举很大的“支票”,他们的表情看不出是悲是喜。 这是一个贫困生助学款发放仪式。主办方为了让这张照片更加出彩,花费了不少心血,把支票原件进行了喷绘放大,又制作了横幅,还请来了记者。媒体也非常配合,把这张照片登了出来。 一切似乎都没有什么不对。但有没有想过,这些贫困生心里会怎样想?还可再深一步去问,穷人到底有没有尊严?他们是不是必须要以这种“曝光”的形式来获取资助? 这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只要是人,就应该有尊严。但现在,穷人的尊严成了问题,它非常脆弱,时不时地被人有意无意地羞辱和挤压。 我有一个亲戚,他的女儿今年考取了大学,但家境贫寒,学费无着落。后来,村里的一位干部看到了一则报道,说省城一家媒体正在开展助学行动,每人可以得到5000元助学款,但前提条件是,受助人家境贫穷的材料必须登报。村干部非常热心,写了简单材料寄去,谁知亲戚的女儿不同意。村干部对她说:“这可是5000元钱哪,难道你不要了吗?”亲戚的女儿说:“我宁肯不上大学,也不想登报。” 村干部生气了,骂道:“你是不是想装成富家小姐?你就知道要面子,面子能当饭吃吗?” 这大概是目前普遍认为穷人应该接受的观念。要获得帮助,必须要附加一定的条件,在这个条件里,你不要奢望有什么面子和尊严,这几乎成了一种“普世价值观”。后来,亲戚的女儿没有得到助学款。 在周星驰的电影《长江七号》中,民工周铁将儿子周小狄送进了贵族学校,班主任非常看不起周小狄,不允许他靠近自己。周小狄触摸过的钢笔,班主任会拿出餐巾纸包住。在班主任的眼里,这个穷孩子是一个极其可怜和可以任意羞辱的人。周小狄曾对班主任说:“我想当一个穷人,因为只要一个人有骨气,即使再穷,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对他的宣言,班主任不以为然。 让穷人没有尊严,我向来认为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市井文化,它往往与社会歧视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另一种“社会不公”,而且它还与公权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看到一则新闻,某市对低保户制订了一个“标准”:不准装空调,不准有电脑,子女不准读寄宿学校,不准养宠物狗,不准装修房子,不能出入娱乐场所……为了让市民监督这些低保户,这个市竟然决定制作低保户门牌(后来因为遭到反对而不了了之)。 对低保户进行扶持,这本是社会、政府的应有之义,而现在却发展到动用权力,让全体市民来监督低保户,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在这里,社会对待穷人尊严的冷漠态度,让人慨叹。 慈善似乎成了当下的一个流行语,但慈善的内涵,我们还需要补补课。慈善不应该仅仅是对弱者的物质救助,更不能缺少的是对弱者人格尊严的维护和尊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