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open道德真源 >>open佳文赏析 >>open惟识境界中的十种偏差(图)
Email

 

识阴区宇:

惟识境界中的十种偏差(图)

摘自:《图解楞严经》

文字录入:东方阳熹

 

点此看大图

 

  识阴十境中,前八种是外道、天、仙、魔王错修妄本,贪恋尘劳,不出三界,枉受生死。后两种的定性声闻和辟支佛,都已断惑证真,已出三界而了生死,但不知更求无上菩提妙果,以得少为足。

  ■ 识阴区宇的境界

  佛说,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后,观察诸世间幽隐轻清扰动的根源,十二类生的同分生机忽然隳裂它的沉细纲纽。因此,三界诸趣受生偿业的深脉感应全都悬离隔绝,涅槃性大将大明悟。如同天将晓时公鸡作最后一遍打鸣,瞻视东方已露曙色。六根虚静不再弛逸,内根外尘化为一味湛明之境。内不见有能入之根,外不见有所入之尘,深达十二类生各各受命的原由。观此受命原由,又把它当成本元真心,不受十二类生的牵召。惟见十方世界同是惟识一体变现,识精元明常得现前,能发现暗中之物。这就称为识阴区宇。

  如果能在群类既不能召,又见十方世界同是惟识一体变现之中,微密观照,销磨六门,使其分者得合,以六根为一根用,一根能作六根用,互用清净。于是十方世界及身心融合明澈,如琉璃内外明彻,这就称为识阴尽,行者则能于此超越命浊。观察识阴的来由,是以罔象虚无的颠倒妄想作为它的根本。

  第一偏差:因所因执

  禅修者能令自己的六根隔碍消磨,合六根为一根之用,开一根为六根之用。也与十方十二类生共通惟一见闻觉知,同归识阴的圆元。假如对于所归依之处妄立真常因,生殊胜之解,那么行者就堕入因所因执,黄发外道所归的冥谛就成了他的同类,他就迷了佛果菩提无得的真道,亡失了自己因地知见的妙心。这违反并远离了圆通,背离了涅槃城,生外道种。

  第二偏差:能非能执

  禅修者假如将识阴作为所归依的极果,以识心为自体,于是以为尽虚空界十二类生都是从我身中一类流出,生起殊胜的见解。那么,这人就堕入以非能为能的邪执中,成为自在天摩醯首罗的伴侣,迷失了佛所证菩提的果觉,亡失了正知正见。这就称为第二邪境,立能为因心,成能事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成我遍圆种。

  第三偏差:常非常执

  禅修者假如对于所归识阴之处有所归依,自疑身心从那儿流出,十方虚空也全都从此处生起。于是,识阴,作为这十方虚空及世界所生起的地方,以及身心所宣流处,被此人作为真常之身,始终看不见识阴的生灭。把有生灭的识阴早早计为常住真心,这正是不了妙明真心为不生灭性,也不了解识阴犹属微细生灭。安住在这真妄双迷之中,生起殊胜的见解,这人则堕入了以非常为常的邪执中,成了自在天的伴侣,迷失了佛果菩提无得的真道,亡失了正知正见。

  这就称为第三种邪境,立识阴为能生我身心之因,又看成是我所归依之处,亡失本修,自与圆通相违远,流入外道,背涅槃城,生倒圆种。

  第四偏差:知无知执

  禅修者假如对于所观识阴,见它的知性无处不遍,无境不圆,由此妄立知解,认为万物既由同一知性产生,人与物既同出一源,十方草木,当然与人无异,都应当称为有情。草木为人,人死还为草木。不分有情无情,遍皆有知。若妄作这样的殊胜解释,这人就堕入以无知作有知的邪执中。如婆咤、霰尼等外道,执一切有情、无情都有知觉,成了他们的同类,迷失菩提佛果,亡失因地正知正见的妙心。

  这就是第四种邪境,计圆遍一切的有知为因心,成虚无谬误之果,去圆通妙定日远,与涅槃城背道而驰,反入生死途,生倒知的种族。

  第五偏差:生无生执

  禅修者假如以当前的六根圆融,相互为用,没有阻碍之中已能随顺,便于这圆融的变化的理上妄生计度,以为一切万象都是由四大产生,误认四大为常住不变(因有四大才能出生圆融的六根),干是背自性的性火,乐求外火的光明,乐水的清净,爱风的周遍流动,观大地的成就等等,各随己执,崇拜奉奉四大。以这四大尘为产生一切万法的根本原因,立四大为常住,这人就会堕入生无生的谬执中。四大本不是能生圣凡因果,妄以为是万法的能生者。如诸迦叶波及婆罗门,或诚心以身事火,或崇拜水,希望求得脱离生死的圣果,而成了他们的同类,迷失菩提佛果,丧失因地正知正见的妙心。

  这是识阴第五种谬执,崇事邪业,迷于一真灵觉的本心,依四大无知之物,立虚妄的因,求虚妄的实果,错乱修习,离圆通妙定日远,与涅槃城背道而驰,致入生死途,生颠化种族。

  第六偏差:归无归执

  禅修者若于当前圆明的识阴境相,而不知仍是罔象虚无妄想,妄计圆明中虚无体性,为究竟地。欲毁灭群尘所化的根身国土,以永灭群化所依的空,为究竟的归依处,舍弃本修不再前进。不知这仍是虚而不实的境界,却作究竟可依的实境解,这人就会堕归无归的谬执,以空无本不是归依之处,为实在的归依之处。如无想天中诸舜若多(趣空)的天众,成了他们的伴侣,迷失菩提佛果,丧失了因地正知正见的妙心。

  这是识阴第六种邪境,以圆明中的虚无心为因,成就空亡断灭果,离圆通妙定日远,与涅槃城背道而驰,反入生死途,生断灭种族。

  第七偏差:贪非贪执

  禅修者若对识阴精明的体性,湛然而不摇动,就妄计以为是圆满常住。因见识阴为一身之主,自可使这身体坚固常存,同识精圆明,长生不死,妄作这样殊胜解,这人就堕入贪非贪执。妄想贪求长生,而实在是无可贪著的。如那些阿斯陀勤求长生不老一样,成了他们的伴侣,迷失菩提佛果,丧失因地正知正见的妙心。

  这是识阴第七种邪境,执著识阴为受命的根源,于是立坚固幻妄的色身,以圆常识阴为因心,趋向长恋尘劳的果报,而不再求解脱之道,舍弃本修,离圆通妙定日远,与涅槃城背道而驰,反入生死途,生妄延种。

  第八偏差:真无真执

  禅修者以见命元既与尘劳连持,则命和尘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于是妄想留住尘劳,恐尘劳销尽,命亦随着断绝。而且行阴尽识阴现者,圆化随心,得大自在;这人便于这时坐庄严香洁的莲花宫,广化七珍至宝,多增名媛美女,纵情声色。以无常的声色之乐,作真常的妙乐胜解,这人就堕入真无真的谬执中,妄执业识的命元为真常,而实非真常。如咤枳、迦罗一样,自以为变化欲境,成了他们的伴侣,迷失菩提佛果,丧失因地正知正见的妙心。

  这是识阴第八种邪境,以邪思纵欲为因心,以炽盛的尘劳为果觉,离圆通妙定日远,与涅槃城背道而驰,不断欲而修禅,终落魔道,生天魔种族。

  第九偏差:定性声闻

  禅修者假如明白各自受命的由来,知道识阴普遍包容一切有漏与无漏的种子,为凡、圣所共依,因而分别圣位的变易精微,凡位的分段粗显,条疏抉择,认圣道为真,外道为伪,以为世间法与出世法,皆依因感果,自相酬答。急欲易粗为精,舍伪从真,惟求真修实证速出三界,以致背弃一乘实相的清净道。所谓见苦而断集,为证寂灭而修道,停留于寂灭的化城,作涅槃的胜解,得少为足,以为所作已办,生死已了,不再前进以求大乘中道,进趋究竟涅槃。这人就会堕入定性声闻,即不发回小向大之心,为钝根阿罗汉,或四禅天中的无闻比丘,增上慢人,成了他的伴侣,迷失菩提佛果,丧失因地正知正见的妙心。

  这是识阴中第九种境界,虽然不是邪境,也仅仅是圆精应心,成就沉空趣寂,而得定性声闻的小果,离圆通的妙定,与涅槃城背道而驰,生缠空种族。

  第十偏差:定性辟支

  禅修者若于六根互用圆融,清净不染诸尘,照见各自受命原由之时,寂居观物迁变而无师自悟,或以顺逆观察因缘悟知无性,就以这悟境作涅槃的胜境解,以为究竟的归依处,安住不前,不再追求真如不动的寂灭场地及性海圆融、缘起无碍的境界。这人就会堕定性辟支佛,即缘觉和独觉小果一类,不肯前进,也不回小向大,成了他们的伴侣,迷失了菩提佛果,丧失因地正知正见的妙心。

  这是识阴第十境,以圆遍诸类觉知通吻的识阴悟境为因心,成就湛明的道果,离圆通妙定日远,与涅槃城背道而驰,生觉圆明,而不化圆的种族。

上传日期:2012.11.29

东方阳熹按:

  通过本文“第四偏差:知无知执”可以得知,当今佛教界大肆宣扬的“水知道答案”,是误人慧命的歪理邪说!

  释迦牟尼佛在《大般涅槃经》中是这样说的:“谷米草木无命无我。非众生数。若有能作如是说者。是我弟子。若不能者。当知即是外道弟子。如是经律是佛所说。若有随顺魔所说者。是魔眷属。若能随顺佛所说者。是名菩萨。”(大正新脩大藏经第十二冊 No. 374《大般涅槃经》)

  相关文章:

  物质有见闻觉知的功能吗?

  《水知道答案》是伪科学(图)

返回目录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od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