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密勒日巴尊者的道歌原文标题:雪域的觉悟之歌——读密勒日巴道歌 源自:《菩提心》2007年第4期 作者:清净
西藏的密勒日巴尊者(Mila-repa,1052-1135)是藏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佛法实践者之一。他是从一个博地凡夫因此生此世刻苦修行佛法“戒、定、慧”三无漏学而得大成就的典型代表。尊者的一生,如同一部感人至深的史诗。而尊者的十万歌颂,体现着佛法的精妙要义,也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佛法实践者的修行经历、广阔胸怀和崇高境界。这些美妙的道歌,至今仍在雪域高原上广为传唱,并且广泛地流传到汉地和欧美地区。 密勒日巴尊者出生在西藏芒地贡通间的嘉俄泽地方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他七岁的时候,父亲因病亡故,伯父和姑母趁机霸占了他的全部家产,并且非常刻薄地虐待他和他的母亲、妹妹。密勒日巴长大以后,为了报复这些恶人,在他母亲的支持下,去学习杀人的咒术和降雹术,用咒术杀死了三十五个以前帮助伯父和姑母欺侮他家的人,并且还用降雹术把村人即将收割的麦子打得一粒不剩,造了很大的恶业。后来,密勒日巴对自己所造的罪恶起了很大的后悔心,于是转而开始学习佛教的正法。 密勒日巴依止自己的根本上师马尔巴大译师学习佛教正法的时候,马尔巴尊者为了清净密勒日巴以前所造的罪业,让他受了八次的大苦行和无数的小苦行,然而密勒日巴都能毫无怨言地遵行。后来,密勒日巴遵照马尔巴上师的教诲,终生都在雪山的崖洞、险峻的山谷、森林的深处、诸大成就者授记和加持过的山洞崖穴等修行胜地,一心精进努力地修行,并最终得大成就。 佛教认为,出离心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共同的基础。菩提心作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也是建立在出离心的基础之上。而要修行佛教的“戒、定、慧”三无漏学而得究竟的成就,首要的一点,是要具备真实无伪的出离心。从密勒日巴的道歌可以看到,他对人生的苦空无常有着非常深刻的体悟,他彻底舍弃了今生的一切贪爱恋着,对财、色、名、食、睡、称、讥、毁、誉等世间八法有着彻底且坚固的出离心。 密勒日巴跟随马尔巴上师学习了较长时间的佛法之后,曾回到嘉俄泽老家探亲,结果看到的是家园破毁、亲人亡散,一片世事无常的凄凉。正如其道歌中所言: “幻化无常世间域,过客空留野遗塚;昔日可爱草原上,牛羊野马逐鹿处,而今唯闻鬼啾啾;此即无常幻化证,我今依此而修行。昔日四柱八梁家,而今一如破狮爪,房柱屋梁与四壁,而今一似死驴耳;此即无常幻化证,行者依此而修行。昔日俄马三角田,而今野草四处生,昔日亲友与乡里,今已大部成仇人;此即无常幻化证,我今依此而修行。我父密勒喜惹蒋,而今生死两隔绝,我母抑察葛锦母,而今唯留枯骨具;此即无常幻化证,我今依此而修行。贡却那崩我塾师,而今亦已离人世,大宝积经藏妙法,而今鸟雀栖巢处;此即无常幻化证,我今依此而修行。阿库勇加我伯父,而今已成死仇敌;琵达贡加我爱妹,而今流落在何方?此即无常幻化证,我今依此而修行。圣不动自性大悲者,加持令我得山居。”(1) 家里原本金碧辉煌的四柱八梁的三层高楼房,现在已颓败腐朽不堪。佛堂里供奉的传家至宝《大宝积经》也因风吹雨淋而破烂得七零八落。屋外原本肥沃的俄马三角田里生满荆棘荒草。慈母死了,只留下一堆长满了野草的枯骨。妹妹变成了乞丐,流浪到他乡去了。亲友故旧现在大多数已变成了仇敌。密勒日巴刻骨铭心地深深觉悟到人生的空幻无常和悲哀,世间的人们拼命地赚钱,千辛万苦地积聚家产,最终都如同一场虚幻的梦一般逝去,而人们一生都在百般精心呵护的脆弱的身体,也会因为岁月风雨的侵蚀而终归朽灭。密勒日巴由此更生起了极为深切的出离心,下定决心舍弃世间的一切,到寂静无人的崖窟里,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不分昼夜地尽形寿精勤修行佛法。 曾经有很多世俗人想方设法劝密勒日巴回到世俗红尘中成家立业,享受物欲之乐,然而尊者: “我于世间细观察,综得如下之结论:世事初时甚悦乐,继而受挫得教训,终陷魔鬼之牢狱,是故弃舍此浊世。我于伴侣作观察,初时喜悦如天女,继而狰狞忿怒母,终成可怖之魔鬼,故舍世间之妻侣。我于子侄作观察,初时可爱似天子,继成四邻争吵因,终为怨仇讨债人,故舍世间之子侄。我于钱财作观察,初时钱财似珍宝,继而彼缚为奴隶,终如采花之蜜蜂,尽失所有白辛勤,故舍钱财如敝屣,心向佛法广布施。如是观察如是行,死时心安无悔恨。”(2) 正如其道歌中所言: “学佛之人常念死,能激向上修道心,观死能予究竟乐。罪业之人常念死,能悟善恶之真谛,能生深心之忏悔。富有之人常念死,能悟财宝实怨仇,能生慷慨行布施。年老之人常念死,醒悟无常速将至,能生伤感出离心。年轻之人常念死,感悟生命甚短促,能生精进向道心。”(3) 密勒日巴尊者因为深刻体悟到人生苦空无常的真谛,所以他舍弃世间的一切,长年在无人的深山崖洞里苦修佛法,而身心非常地清净祥和,无欲无求,充满法喜和快乐。他的妹妹琶达和一直对他忠贞不二的未婚妻结赛,费尽辛苦找到了他修行的山洞,劝他回到尘俗世间以享受欲乐。 尊者告诉她们,他是决不会放弃修行回到俗世,整日为衣食财宝而奔走,虚度宝贵的人生的;现在他的生活虽然很清苦,但是他的身心都是很清净愉悦和满足的,并且还唱了—首《山居满意歌》给她们听: “敬礼三身上师前,加持穷子得山居;既无亲朋为挂念,亦无仇怨相牵缠;如是死於崖洞里,无悔无恨心满意。亲朋不顾我将老,弟妹莫认我死期;如是死於崖洞里,无悔无恨心满意。我死悄悄无人知,我尸鸟鹫亦不见;如是死於崖洞里,无悔无恨心满意。我尸一任苍蝇食,我血一任虫蛆饮;如是死於崖洞里,无悔恨心满意。洞内死尸无血痕,洞外杳然绝人迹;如是死於崖洞里,无悔无恨心满意。我尸周围无人绕,我死不闻人嚎哭;如是死於崖洞里,无悔无恨心满意。无人寂静崖洞里,穷人所发此死愿;为利一切有情敌,诸佛加庇使圆满。”(4) 这些道歌展现了尊者超凡脱俗的修行境界,也体现了一种自由洒脱,无有执著挂碍的真正的浪漫主义精神。尊者这样坚定的出离心和向道之心,感动和激励着后世无数的修学佛法者,走上了出离和求解脱的修行佛法之路。 密勒日巴尊者非常擅长用唱道歌的方式来宣讲佛法和教化众生,其中有不少道歌是表述尊者自己实修戒定慧三无漏学的体验和感悟的。这些道歌,充分表明了尊者坚毅恒勇、精进修行的风范,和对芸芸众生真实无伪的慈悲心与菩提心。道歌的语言诚恳真挚,朴素而感人,具有迥异于世俗文学作品的意韵。 密勒日巴尊者深深了知:芸芸众生中,人的比例是很小的;而茫茫人海中,能有机缘修学佛法,走上觉悟之路的人,则更是稀有;很大部分的人,都在日夜不停地为衣食财产奔竞忙碌,造作种种贪嗔痴的恶业,没有心思来思考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生死大事。而无论人们拥有怎样的权势地位,金钱财宝,机智辩才,如花美貌,最终都难免无常和死亡,都会如同梦幻泡影一般消逝。而清净地受持佛教的戒律,发起利益度化一切众生的慈悲心和菩提心,并如理如法地依止具德上师善知识,修学禅定和智慧的解脱之道,最终圆成佛果,才是一条真正对自他都有最究竟的利益的光明大道。 密勒日巴作为一个修行密乘的瑜伽行者,对所有的佛教戒律都持守得非常清净,他持守密乘戒律尤其清净,对于自己依止的根本上师马尔巴尊者,有着极大的信心与恭敬心,这也是他得以修行成就的重要原因。密勒日巴尊者的每一首道歌,都是以“敬礼上师”开头,而他的一生,都遵从马尔巴上师的教导,舍弃世间八法和散乱,住在无人的深山里专心精进地勤苦修行,发大菩提心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成就佛果。从密勒日巴尊者终生苦修而得大成就的感人事迹对后世的众生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和利益来看,他这样遵从马尔巴尊者的教导而一心修行,是完全正确的。 如密勒日巴尊者的道歌所云: “于世间法极厌离,方能生起大信心。恋执乡园极难断,舍离家乡嗔恨息。爱恋亲人极难舍,舍离亲眷心自平。财富永难满足故,布衣一袭断贪婪。世间逸乐难舍故,居卑下位慢心思。傲慢我执难调故,应如野兽住深山。” “财富尤如草头露,故应离贪行布施;已获暇满人身时,如护双目持净戒;恶趣主因为瞋心,舍命亦应修忍辱;懈懒难成自他利,故应精勤修善业;散乱难解大乘义,故应专注修禅定;佛位非由寻觅得,故应深观自性体;信心尤如秋季雾,易散难持应精进。”(5) “生逢佛法昌盛世,随意造恶一何愚!已获难得之人身,虚渡此生一何愚!市集城镇如牢狱,长期住彼一何愚!夫妇亲朋实访客,吵闹争斗一何愚!名闻美誉如谷响,沽名钓誉—何愚!仇敌实如易谢花,舍命搏斗一何愚!亲党实如空中画,死时难舍一何愚!财宝难持如朝露,悭吝自缚一何愚!此身实如臭皮囊,涂抹粉饰一何愚!口诀甘露最胜食,竞集世财一何愚!世间滚滚愚痴众,罕见一二明达士,何如效我老密行,勤修佛法得实利。”(6) “缘起心要为佛法,父母所生幻化身;会遇上师妙口诀,则能成就法缘起。缘起心要为精进,无人深山崖洞住;会和寂静无言说,则能达成一切事。缘起心要为空性,密勒日巴之恒毅;会和众生之信心,则能成就利生业。缘起心要为慈悲,崖居修行瑜珈士;会和净信供养主,行者施者俱成佛。缘起心要为回向,大恩上师之慈悲;会和弟子之苦行,则成住持佛教因。缘起心要为持戒,神速加持之灌顶;会和至心之祈祷,则成速见本师因。缘起心要为吉祥,圣不动自性金刚持;穷子苦乐尊师知。”(7) 密勒日巴尊者在护白马崖窟里精进苦修的时候,多年来与世人隔绝,食物非常缺乏,野荨麻是他每天唯一的食物。周身的毛孔和头发也因为多年来一直吃野荨麻的缘故变成了绿色,身体消瘦得只剩下一付骨架,衣服也破烂得连一片布也不剩了。尊者的妹妹琶达四处流浪乞食的时候,听说了哥哥的状况,便寻找到尊者修行的崖窟,看到哥哥的样子,觉得这个世上恐怕没有比他们兄妹更悲惨的人了,忍不住捶胸顿足,嚎啕大哭起来。而尊者因为修行的缘故,身心仍然清净愉悦快乐,如他劝慰妹妹的道歌所云: “敬礼一切大恩师,加持穷子得山居;忘怀悲世琵达妹,宽心且听阿兄歌:一切苦乐本无常,我故如是苦修行,终当获得究竟乐。一切众生如父母,於我恩德无有量;为报一切众生恩,如是苦行又何妨。崖栖穴居如野兽,见者孰不生怜悯;我所食者如狗食,人见呕吐且难忍。我身有如骨骷髅,仇敌见之亦泪泣;观我行迹与俗异,智者知我与佛同,恒沙诸佛孰不喜?下有冰冷石床坐,刺我肌肤令精进;外内身澈荨麻香,绿色一味无转变。无人山中崖洞居,断除忧恼如佛陀;上师三世一切佛,心中礼拜常不疏。如是猛修得精进,必生觉证无疑问;觉受正解若得生,此生快乐任运成。未来决定能作佛,琵达我妹悲应释;宽舒汝怀勿啼哭,同享正法修行乐。”(8) 有一次尊者独自在拉息雪山无人的岩穴里修行,遇到了空前罕见的大雪灾。狂风暴雪漫天袭来,不停地下了十八个昼夜。雪山上的大小树木都被肆虐的暴风雪埋葬了,天地间只留下一片茫茫无际的皑皑白雪。山中的很多野兽因为严寒和无处觅食而被活活冻饿而死。通往外界的道路也因大雪灾交通完全断绝,行人绝迹达六个月之久。而密勒日巴尊者: “如此空前雪灾时,密勒独栖野山中,大雪纷纷自天降,岁末寒风似刀割!密勒日巴着布衣,雪山峰顶斗一场,雪片纷降近我时,化作水滴及蒸气;千钧劲风近身时,寂灭消失于无迹,密勒日巴之布衣,暖热燠然如火炽!如此生死之斗争,世所罕见乏譬喻,一似勇士决死斗,刀光剑闪判生死!此番决斗我得胜,普为天下学佛者,坚奋其志鼓勇气!特于资深大修士,为作榜样及示范。单衣一袭降风雪,开显拙火成就量;身内四大细称量,内无错谬得决定。冷热二气成精华,自在驱使如仆从,身内气脉自在故,降伏风雪如反掌。身心自在无动摇,三有魔军毁无余。此番生死大决斗,密勒日巴为胜者,我乃诚信之佛子,行住未尝着毛衣;我乃勇士家族子,面对强敌无少怯;我是兽王雄狮后,住惟雪山无他宅,若筹住所成笑柄!”(9) 如此感人至深的坚毅信念和虔诚行持,足以垂范后世而永劫不朽。 密勒日巴道歌中有不少是歌唱在寂静圣地清净精进修行的身心快乐的。从这些道歌可以看到,尊者的胸怀是多么地博大宽广,心境是多么地清澈明净,修行境界是多么地崇高: “敬礼恩师马尔巴足,断绝亲属关系故,此心舒怡常安乐;无有家园眷恋故,身心自在常安乐,不争僧伽资财故,我心坦荡常安乐;不做一家舍宅主,心无牵挂常安乐;无需此彼任何物,心无欲求常安乐;富有佛法圣财故,此心满足常安乐;不必守护财富故,心无忧虑常安乐;得失与我不相关,心离牵挂常安乐;无有匮乏之恐惧,永离忧患常安乐;彻悟自心究竟故,一切圆成常安乐;无需取悦施主故,直心直语常安乐;无有劳累与懊恼,亦无寂寞常安乐;不做矫揉或诡诈,行住坦坦常安乐;所有一切诸行为,皆归于法常安乐;心无游玩旅行欲,离诸疲累常安乐;此身纵遭砍杀死,心无畏惧常安乐;小偷大盗不来找,找亦无惧常安乐;善行顺缘自然至,因缘殊胜常安乐;舍弃一切恶行故,清净解脱常安乐;精进积聚福资粮,所行有义常安乐;无有嗔恨损恼心,自然慈悲常安乐;断绝我慢妒嫉故,心自调柔常安乐;世间八法之过患,恒常观察自安乐;于一切法平等观,远离爱憎自安乐;常以自心观自心,心光透脱自安乐;心离忧惧与希冀,怡然自在常安乐;离执光明之本体,广大宽阔常安乐;无有分别之智慧,契合法性常安乐;不离法尔本来境,心契逍遥常安乐;六识境念随他去,即幻即空常安乐;五根五识显光明,妙境无穷常安乐;心意已断来和去,法尔常定常安乐。”(10) 在密勒日巴尊者觉悟的清净心中,世界是那么地清净、庄严和美妙: “大海中央须弥山,其南天空呈碧色,光明澄莹透玲珑,此是阎浮之庄严。须弥山傍金山顶,日月二轮放霞光,光明遍照于四方,为四大州作庄严。龙王悲心之神变,化作甘霖由天降,普润大地作庄严。大海鼓动之波涛,升化苍穹作云雾,是为天空之庄严。四大转变因缘力,霁后傍山起夏虹,是为山峦之庄严。甘霖夜降暖湖时,稼禾草木争向荣,一切有情得滋生,此是大地之庄严。”(11) 而在寂静的圣地修行的生活是那么地安详,静谧和美好,对一切众生真实无伪的慈悲心与菩提心,使修行人的身心都是那么地柔和清净与安乐,人与宇宙万物原本可以如此和谐宁静地共生共存: “敬礼善妙上师足。我以善乐福德故,得见尊颜受法教,一如上师之授记,我今依嘱来居此。蒙境群山多树木,草原花木极茂盛,于此悦意安乐境,果树摇摆作舞姿,猿猴扑跌作游戏,百鸟齐喧悦耳闻,蜜蜂四飞竞嗡嗡,虹彩隐显无昼夜,冬夏细雨降霏霏,春秋谷雾弥山际,如是寂寥山隐处,有我密勒习禅定。” “于此药磨狮虎崖,母虎吼声动心弦,令我忆起诸小虎,围绕母侧嬉戏游,浑真可爱令人怜,油然生起菩提心,谨住崖洞修禅定。猕猴声啸似哀鸣,令我生起哀悲情;小猿吱吱玩笑乐,激我修观菩提心。布谷声啼令人悲,难禁漱漱泪满襟。云雀巧唱娇吟吟,不由心喜侧耳听,百鸟齐喧共作乐;无有伴侣更快乐!我此修行快乐歌,愿令众生得普闻,清凉苦恼得解脱。”(12) 在密勒日巴尊者清明洁净的觉悟心中,宇宙万有都是自心的显现,“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尊者用自己无有染著的清净心来观照,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地安适、和谐、明朗、愉悦,具有一种超脱世俗功利的出尘的美妙: “寂静之地菩提坳,上有神居大雪山,下列信施众村集,后山冰雪为屏障,前有茂密美松林。草地青青宽又广,幽香四溢莲花中,蜜蜂采粉叫嗡嗡。流绕池畔清溪旁,垂颈白鹤频回首。繁茂绿树枝头上,美丽鸟群声啁啾。徐徐凉风吹拂过,树枝婀娜舞翩翩。高耸云天树枝间,猿猴攀援多轻巧。碧绿宽广草原上,牲畜觅食散四方。看守牛羊诸牧童,吹笛歌唱无忧曲。”(13) “于此寂静虚空堡,上有云层浓雾绕,下有碧澄藏江流,红崖矗立冲天际。前面绿密草原上,野花一片竟芬芳;草原边际无人处,时闻野兽吼啸声,鹫鹏翱翔阔天际。细雨密蒙降又停;蜜蜂吟歌声嗡嗡,牝鹿母子戏奔扑,猿猴跳跃任嬉戏,云雀山鸡竞歌鸣;溪水潺潺涤尘襟,美景如是常为伴,如是胜地难思议!” 密勒日巴尊者感人至深的觉悟之路,和精进苦修、难行能行的崇高精神,千百年来,激励着一代代寻求宇宙人生真理的有识之士走上真修实证佛法的菩提大路。尊者充满着慈悲与智慧的美妙歌音,如同清凉的甘露妙雨,润泽着这个热恼不安的世界,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纯净与安慰。 注释: (1)《密勒日巴尊者传》张澄基(美国)著。成都东方丈化艺术研究所编辑出版。 (2)《密勒日巴大师歌集》第二十一篇《学道需及时的开示》。张澄基(美国)翻译。 (3)《密勒日巴大师歌集》第二十三篇《惹琼巴的开悟》。张澄基(美国)翻译。 (4)《密勒日巴尊者传》张澄基(美国)著。成都东方文化艺术研究所编辑出版。 (5)《密勒日巴大师歌集》第九篇《密勒日巴于灰崖金刚堡》。张澄基(美国)翻译。 (6)《密勒日巴大师歌集》第三篇《雪山之歌》。张澄基(美国)翻译。 (7)《密勒日巴尊者传》张澄基(美国)著。成都东方文化艺术研究所编辑出版。 (8)《密勒日巴尊者传》张澄基(美国)著。成都东方文化艺术研究所编辑出版。 (9)《密勒日巴大师歌集》第三篇《雪山之歌》。张澄基(美国)翻译。 (10)《密勒日巴大师歌集》第十篇《惹琼巴初遇尊者》。张澄基(美国)翻译。 (11)《密勒日巴大师歌集》第二篇《善河降魔记》。张澄基(美国)翻译。 (12)《密勒日巴大师歌集》第七篇《修行人的快乐》。张澄基(美国)翻译。 (13)《密勒日巴大师歌集》第五篇《密勒日巴于绕马》。张澄基(美国)翻译。参考青海民族出版杜出版的《米拉日巴传及道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