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胜因缘未具时,虽证无我难成佛(图)
萨迦班智达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译颂
摘自:《格言宝藏论释》
殊胜因缘未具时,虽证无我难成佛,
未修殊胜方便者,虽见谛亦非罗汉。
是故证悟诸法已,自心安住三摩定,
断除过失习气俱,彼者方成正等觉。
在殊胜的因缘尚未圆满具足之时,虽然证达无我的空性也难以成佛,如同未修持殊胜方便的行者,虽然见到真谛也并非是阿罗汉。所以证悟诸法空性以后,应将自心安住于三摩地的禅定中,断除一切过失和习气后才能成为正等正觉的如来。
任何一件事情,若因缘没有成熟,条件尚未具足,则始终无法取得成功。成佛也是如此,其殊胜因缘即是福德和智慧二种资粮。在二资未圆具之时,纵然现证人无我和法无我空性的圣者也不能究竟成佛。比如已圆证人无我空性和部分法无我空性的小乘声缘罗汉,佛经中说他们入灭定一万劫的最后一刹那将往生净土,并在第二刹那凭借佛身口意的方便加持而出定:即佛身放光、弹指,以佛语宣说阿罗汉所得只是暂时解脱轮回的有余涅槃,非为究竟,不应以此为满足,当入大乘得究竟的无余涅槃,并以意念作加持。于是罗汉们回小向大,发无上菩提心,经五道十地方能圆证佛果。如《定解宝灯论》中所云:“一旦必定需证悟,经说十千劫之后,罗汉出定入大乘。”又如圆证二无我空性的登地菩萨,以见道的智慧只能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的遍计种子,二障俱生的种子习气唯有通过见道后的修证智慧才能断除,即修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十度波罗蜜多,而且此十度都是层层递进相续增上的。所以菩萨必须通过修道圆满福慧二种资粮,断尽一切障碍方能究竟成佛。同样,证悟大圆满也有不同的层次,如凡夫相似的证悟,加行道的证悟,也有十地乃至与佛无别的证悟,凡说证悟大圆满的人也不一定是究竟成佛。总之,在福慧二种资粮没有究竟圆满之时,就算证悟了二无我的空性,仍然不能成佛。
又如未曾修持殊胜方便法的小乘行者,虽然见到了苦集灭道四谛的本性,已经断除见惑,但却仍然不能得到阿罗汉的果位。小乘的道果层次分有八种圣位,即: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来向、不来果、罗汉向、罗汉果。只圆满入定的十五刹那许为小乘的见道即预流向,所断除的主要是烦恼障的遍计种子,此果圣人尚须依修道的方便法渐次断尽俱生的烦恼障才能证阿罗汉果。如《俱舍论》中云:“若无殊胜方便断修惑,不得一来不来罗汉果。”综上所述,欲得成就圆满的佛果,努力积累二资势在必行。
所以,凡是证悟了一切诸法为本来空性的人即已具足了殊胜的智慧资粮,此时就可以安住在殊胜的三摩地禅定中。登地以上至七地以下的菩萨虽然入的是灭离四边八戏的法界定,但首先仍需具有如阿罗汉入定前的功用力才能入灭定,即须具备我要入定的作意、专注、执著等功用力。到达七地时方能任运刹那地起入灭定,于十地的最后一刹那依金刚喻定的根本智慧断尽细的极微细分的所知障习气,于金刚喻定的第二刹那现前解脱道,圆满断证功德,究竟成佛。尔时无有出入定的分别念以及清净与否的分别念,一切皆是大平等、大清净的本性。
此处三摩定泛指证悟诸法空性之行者所安住的真正的禅定,在定中能渐次断除一切过失和习气。“过失”指烦恼障,“习气”指所知障。断除二障的次第全知麦彭仁波切于《智慧品释·澄清宝珠论》中作了如是分析:“于大乘见道中断二障之遍计分,复次逐渐同时断除二障的俱生执著,至八地时灭尽我执相续故,此等清净地无有烦恼障,其后唯除所知障,第十地后以金刚喻定摧毁二取迷乱之细微习气故,此无间时已获得法界善逝如来出有坏之智慧金刚身(即得如来正等正觉的果位)。”所谓正等觉即是断尽一切障碍,具足遍知一切的智慧,以如所有智通达一切法界本性,以尽所有智通达一切世俗显现,乃是现空双运无二的境界,此外再也没有一个比之更高的证悟。如《能断金刚经》中所云:“是法平等,于其中间无不平等,故名无上正等菩提。以无我性、无有情性、无命者性、无士夫性、无补特伽罗等性平等,故名无上正等菩提。一切善法无不现证,一切善法无不妙觉。”
上传日期:2014.元.31
东方阳熹按:
“断除过失习气俱,彼者方成正等觉”中所说的“习气”,是指人们自无始劫以来形成的习气禀性。学佛者证悟空性,却不能安住三摩定,何以故?习气禀性,以及种种不可思议之业力使然也,故经云:“顿悟虽同佛,多生习气深;风停波尚涌,理现念犹侵。”学佛者证悟后,不仅要去习性化禀性,而且必须福慧具足,如此才能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佛果。
相关资源:《格言宝藏论本颂》
返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