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出离苦海?(图)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言大海者,愚夫所说,非圣所说,此大海─小水耳。云何圣所说海?谓眼识色已,爱念、染著,贪乐身、口、意业,是名为海。一切世间阿修罗众……乃至天、人……”六道里面的众生,“悉于其中贪乐沉没,如狗肚藏,如乱草蕴,此世、他世绞结缠锁,亦复如是”。 佛陀就讲:一般所称的“大海”,对佛陀、解脱者而言,都只是小水池,不算什么!那一种海很容易度过。真正的“苦海”,我们身、口、意所造成的“苦海”,却很难、很难超越!比如大西洋是很轻易可以超越,只要一万多元的飞机票,就可以飞到美国去了。一张飞机票,就可以超越过大海,只要三万元左右,就可以绕地球一周。所以,你要绕地球好几圈,都很容易啊!心外的距离都没什么,如果解脱是向外求,那些向外追求的科学家就可以解脱了。如果假设解脱是在月球,他们早就发明太空器,然后飞到月球上、就可以解脱了。如果解脱证明是在太阳系上面的一个行星,科学家就会赶快设法建造出火箭,然后把人类送过去那个星球。但是,那些都是不可能的。 向心外求,是不可能找到真正的解脱。佛陀认为有形的海洋还算是小case,都只是属于“小海”而已,真正的大海是什么呢?“圣所说海”佛陀所讲的“海”、生死苦海,就是“眼识色已,爱念、染著,贪乐身、口、意业”,我们的六根跟六尘接触之后,所产生的种种抓取、贪爱,这些就造成你的整个世界。对于什么是“世间”、“苦海”,很多人都还是停留在错误的认识,包括大多数在佛门里面的讲经说法,都还在错误传导所谓的“苦海”。 什么叫做“苦海”? 如果不了解什么叫做“真正的苦海”,又怎么会有可能超越“苦海”呢?一般所认知的“苦海”,都是外面的世界,有些经典甚至讲说“这个世界就是娑婆世界,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就是一个‘苦海’,所以我们要赶快,现在已经是……劫、……时期,已经快要如何……”都把外境形容得很丑,然后鼓励大家逃到他方世界、鼓励大家移民……。 佛陀就坦白讲,众生就是这样一世一世的,在那里一直逃!一直跑啊!一直逃!一直跑啊!因为你跑到那个世界去之后,人家还是告诉你“这个世界是娑婆世界,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我们要赶快要到他方世界去啊!……”。其实真正的“苦海”,不是外面的娑婆世界。 “世尊!所谓世间者,云何名世间?”什么叫做“世间”?什么叫做“出世间”?“世间”讲的就是苦海,“出出世间”讲的就是出离苦海。如果我们修行不知道什么是“苦海”,就没办法真正出离苦海。如果错误认知“苦海”,就不可能出离这个苦海。所以,要正确认识什么叫做“世间”?什么叫做“苦海”?什么叫做“出世间”?什么叫做“出离苦海”?今天如果能够听闻到这些,然后观念能够厘清出来,正确修行的方向就会建立起来。 佛陀就告诉三弥离提,所谓的“世间”就是“谓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是名世间”其他的耳、鼻、舌、身、意都是一样,佛陀称这个叫做“世间”。“所以者何?六入处集则触集,…………如是乃至纯大苦聚集”佛陀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叫做“世间”?“世间”就是我们六根跟六尘相触之后,产生“六识”的整个这些,就是我们的“世间”。佛陀所要讲的“苦海”,所要讲的“世间”,不是外面的世间,不是外面的世界,你要出离的“苦海”,不是外面这个苦海。“六根”是我们的身、心,也就是身、口、意,“六尘”表示所有的一切境界,“苦海”是指我们的“六根”跟外面的境界接触之后,产生贪爱、嗔恨、苦受、乐受,我们的心和境界纠缠在一起,我们的心被境界牵著走,形成这样的一个叫做“苦海”。 所以,什么叫做“世间”?你的“世间”、你的“苦海”,不会超过你的“六根”跟“六尘”接触的范围。因此,每一个人的“世间”,每一个人的“苦海”,都不一样。不要以为“我们都同样住在地球上,大家都住在地球村里面,世界应该是一样,怎么会不一样?……”!错了!同样是这个世界,但是那些有修有证的人,就是住在极乐世界里面。如果你还在颠倒梦想,就是在“苦海”里面,你还在厌离这个世界,还不知道珍惜这个世界。 “苦海”不是外面的世界,不是外面的这些境界,你的“苦海”、你的“世间”,就是一个人的六根跟六尘跟境界接触之后,产生的苦乐、顺逆那些,就是你的“世间”,每一个人都不一样。“若无彼眼、无色、无眼识、无眼触,无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则无世间,亦不施设世间。所以者何?六入处灭则触灭…………”此处经文的含意很深。不了解的人会认为“修行人就是要把眼睛遮蔽起来,不能够看外面;耳朵都要塞起来,不能听外面的声音;吃东西不能有觉受……”这样都是没有正确理解经文的意思。 “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我们眼根接触外境,这一根跟一境都是相对应的,眼根对色尘、耳根对声尘、鼻根对香尘、舌根对味尘、身根对触尘、意根对法尘。我们的“六根”接触外面的“六境”之时,都会被境界捆绑住了、被境界牵走了,被境界所系缚住。你遇到好的、遇到可意的境界,是产生“乐受”,就一直的抓、一直的贪,不会知足,会愈想、需要愈多。当“六根”触到“六尘”,遇到不可意的境界,你就会抗拒,然后就会起嗔,于是就产生“苦受”。 当我们的“六根”接触“六尘”,你觉得好的,就想要愈来愈多,就是人类的欲望无穷,很难知足!你会去越抓越多,也会一直要趋乐,要抓取“乐受”。当你遇到逆境的时候,就会抗拒、会嗔恨、会逃避,苦啊!苦啊!于是就在“苦受”、“乐受”里面,有时候还有一种“不苦不乐受”,这些也会有。在这个苦、乐受里面,还会感叹: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很多的逆境、很多的不理想、很多的不可意……,这些都出来了,就形成你的世界。 佛教所讲要修行的世界是什么?什么叫做“世界”?什么叫做“世间”?不是外面的世间,但是我们为何无法超越“苦海”、超越“世间”?因为“身见”、“我”、“自我”这些,都还死抓不放。当有一天超越、证悟到“无我”,你才会从个人的世界、从个人的“世间”脱胎出来,才会活在实相的世界,才能够见到“实相”,才能够“见如实、知如真”,这时候当下就是净土。所以,极乐世界就在这里,不是在别的地方。 所谓根、尘、触的“灭”,不是说你不可以去听、不可以去吃、不能够去听,或是不能去看,而是一般凡夫看到好的,就会被境界牵著走。一般人听到人家在讽剌你、批评你,你的心就会起嗔恨心,就被境界牵走了、束缚住了。一个解脱者的看,就是单纯的看,听就是单纯的听,你讲我好、我也让它流过,不会产生“我慢”;你批评我、讲我不好,我也让它流过,不会对你起嗔。因为所有的境界,都是不断一直刹那在生灭流动,你刚才对我批评、说我不好的那些话,如果我不要去抓,它也是会流过去。因悟我现在面对当下的一切,所以你刚才跟我讲那些,我虽然是在听,但是我不会被境界碍著,等于是说听到就像没有听到,变成说刚才那些境界等于是没有“触”。 所谓的六根“触灭”,就是没有被境界所抓取,你让它流过,好的、你知道,但是你不会去抓;坏的、你也知道,但是你不会去抓取。所以,经文所讲没有“六根”跟“六尘”的接触、没有“世间”,不是说你没有去看,只是说你看了之后,不会被境界牵著走,不会被境界纠缠住,你一样都是活在当下,你的嗔恨跟喜爱、贪婪没有了。一般人是如果有人骂你一句话,心里面就很不高兴,不是说我刚才前一分钟骂你,你的不高兴只是一下子就消失了,你的不高兴还会再继续酝酿。当我在几分钟之后,再稍微夸赞你一下,你就听不到我现在称赞你的话了,因为你的心已经是被刚才生起嗔心的境界拉走,没有活在当下。 一般人的“六根”跟“六尘”接触的时候,都是成为境界的奴隶,被境界牵著鼻子走。听到你喜欢听的,你就想越听越多,然后你的心就沉溺在“乐受”里面,尾巴翘得很高,“我慢”又生起了。如果听到人家批判你,于是觉得很不满意,会想伸冤、甚至抗拒,嗔恨啦!苦啊!……就是这样。所以,凡夫就是根、尘接触之后,成为境界的奴隶。解脱者是你说我好、我知道,但是我不会起“我慢”,也不会被境界捆绑住;你指责我、批评我,说我很不好,我也是笑笑,也不会跟你们起嗔。一个解脱者就是不会成为境界的奴隶,境界一直在流动、一直在流动,过去的一切就是心完全开放,让它流过、流过,活在每一个当下。境界对他来讲,有触、等于没有触,但是他不是没有觉受,一样是有正确的明觉。 “云何为世间?”,什么叫做“世间”?佛陀就讲“六内入处”。佛陀在这几经里面就讲到什么叫做“世间”?“六内入处”就是我们的“六根”。“眼内入处,耳、鼻、舌、身、意内入处”,眼、耳、鼻、舌、身、意叫做“六内入处”。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种“外入处”。我们接受外面的讯息,身体叫做“内身”,透过六种管道接受外面的讯息进来,叫做“六内入处”。外面的“色”透过眼根,然后传到我们的身体。什么叫做“世间”?因为你的“六根”接触“六尘”之后,所产生的苦受、乐受,这里面有你的贪、嗔染污进去,就叫做你的“世间”。 可以静下来思维、消化,你最担心的是什么?最让你感觉痛苦的是什么?去看看是不是里面其中任何一根跟境界碰触,被境界束缚住了?前几天人家骂你、激怒你、攻击你、批判你,是一个“法尘”,你听了之后,到现在还闷闷不乐,这是你的“意根”,还被前几天的“法尘”束缚住了,没有从那个境界脱离开来,就是成为境界奴隶,于是还在“苦海”里面。如果能够一方面了解到世间众生的心态,然后一方面去了解这些法义之后,你听过、让它流走,一方面也体谅众生,一方面慈悲回向这个世间,你又有消化,又不是用压抑、用忍耐的,于是那一阵风、那个境界早就吹过了,它对你无所质碍、没有阻碍,因此“意根”是清净的,你是解脱自在的。 什么叫做“世间集”呢? “世间集?谓当来有爱、喜、贪俱,彼彼集著无余断。”我们一般遇到顺境,就一直要抓愈多愈好,当然它只是一个举例,包括抗拒、嗔恨也都是啊!在逃啊!在避啊!就是“世间集”。 什么叫“世间灭”呢? “谓当来有爱、喜、贪俱,彼彼集者无余断,已舍、已吐、已尽、离欲、灭、止、没。”注意“断”这个字。 这里是讲得很简短,但是真正要体会到那些,必须体悟到“无常”的实相,体悟到“无我”的真理,才会厌离往昔被境界牵鼻子走的情况,这时候你才会无欲。“无欲”就是会看到往昔人家说我们一句话,我们就被他拖得团团转,你就会觉得太不值得了,于是你就会厌离那一种嗔心,就能够做到“厌、无欲”,就是这里所讲的“断”。 “已舍、已吐、已尽,离欲、灭、止、没”往昔的这些颠倒梦想,往昔的这些愚痴,你都把它舍下,这样才能够不成为境界的奴隶,才能够解脱自在,叫做“世间灭”,也就是这样才能够出离苦海,叫做“出离苦海”。“云何世间灭道迹?”怎么样才能够真正到达解脱的世界呢?怎么样才能够出离世间、出离苦海呢?就是要走“八正道”,而且要走“出世间法”的八正道。“八正道”有“世间法”跟“出世间法”之分,以后我们也会解析什么叫“出世间法”的“八正道”?在修行路上有很多重要的关键分岔路,如果没有清楚了解,走偏差、走错,你不知道;在“世间法”里面绕,你也不知道。所以,闻思基础的建立是相当重要。你要实修,如果没有具足闻思基础,在修行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分岔路,你走错了都不知道,所以叫做“世间灭”。 具体厘清“世界”、“世间”的定义,让大家真正了解之后,就会知道修行用功的重点要放在哪里,当你真正知道“苦海”是在哪里,才会知道病因在哪里,知道解脱的目标在哪里,就能够确定朝著这个目标迈进,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 【法义分享】:佛经里所称的“世间”有两种:一是主观的“世间”——由个人五蕴、六根所蔓延而生的世界——这是梦幻世界。一是客观的世界——这是实相的世界。佛陀所讲的“世间”大部份都指前者——主观的世界。这是每个人的六根触六尘后,生起苦乐受、生起种种爱染及贪嗔痴的世界。这种世间是由“自我、我慢、我欲,我能”所想像构筑而成的“梦幻世界”。这是佛陀所称的“苦海”。 注意!这是非常重要,对于“苦海”方面,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不可能出离“苦海”,你还在向心外去求,都是因为不了解“苦海”,还想到他方世界去,都是没有真正认识“苦海”。“苦海”不是外面的世间,“苦海”是在你的内心里面,你的身、口、意透过贪、嗔、痴所抓的世间,就是“苦海”。这个“苦海”可扩及到三界。“三界”就是欲界、色界,还有“无色界”。所以,每个人的世间,每个人的三界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贪、嗔、痴程度都不同,对象、目标都不一样。 就像华航空难或是新航空难,家属会非常悲哀伤痛,当太太看到先生成为一堆焦炭之后,她是怎么样?心碎啊!如同活在地狱里面,你的感受跟她的感受会不会相同?不会啊!为什么不会?因为你对这一堆焦炭的依赖抓取不一样,他太太原来是很依赖这个先生,很抓取这个先生,认为这个是我的、我的先生,我家庭的栋梁、我的依柱、我的依靠,这是“我的”。当“我的”展现“无常”的时候,哇!她整个依靠都消失了,她整个的抓取、她的要,全部都从手中夺走了,原来美好的梦幻世界破灭了,于是她的世间就堕入地狱里面。 你虽然也会有所感触,觉得怎么又发生这种悲哀的事情,但是你只是一个感触,你的哀伤、你的痛苦不会跟她一样,就是因为你的世界跟她不一样,不是说没有感情,而是因为你关心的、所担心的,跟她所担心的、所关心的不一样,你有你关心的父母亲、你的家庭、你的亲戚子女,她有她的世界,当你的亲友发生无常灾变的时候,你的感受跟他的感受也不一样。所以,每一个人所抓取的“世间”都不一样,每一个人的世界都不一样,一般凡夫就是这样。 不是说一个解脱者他的心,就是很僵硬、麻木不仁,都没有血、没有眼泪,都不会有觉受的,不是这样啊!所以,庄子的太太死亡之后,庄子展现是怎么样?鼓盆而歌!当然最初他也是会有所感慨“我的老伴走了”,但是后来他又更深一层的体会之后,他觉得应该以办喜事的这一种心情来面对。“鼓盆而歌”不是说太太之前都先忤逆我,现在你死了,才来好好庆祝,不是那样啦!他是深刻体会到生命的意涵。一个解脱者一定是这样体会,当你活著的时候,他也是好好善待之,但是当死亡的时候,他会全然接受。 一个解脱者是体悟到有缘在一起之时,是珍惜每一个缘,但是不会被这个缘束缚、牵著走。当因缘变化转换变异的时候,他接受无常的实相,不会被因缘牵著走,在活著的时候,大家能够好好珍惜相待。所以,大家对你的太太、对你的先生、对你的家人也是一样,大家有缘相处的时候,好好的珍惜,但是不黏著、不抓取,而是善待每一个因缘。当缘尽的时候,觉得没有愧对你,于是会接受每一个自然法则的演变。因此,庄子是真的有所体悟,才能够做得出来,不是无情。中国有一句话“死于安乐,生于忧患”,佛陀要我们“习苦”,慢慢去体会“苦谛”,就有危机意识,慢慢去体悟到“无常”,我们本来都一个幻相,要一直去抓这个“常”,就没有危机意识。 有些人认为结婚之后,就好像找到一个靠山,从此拥有幸福永远美满的家庭,没有危机意识。在新婚的期间很甜密,当境界有所变化、离婚的时候,多少人是以平常心去面对,原来在谈恋爱阶段,所说的很多甜言蜜语、保证、山盟海誓,但是没多久呢?变了!都是没有去体会“无常”,活在“常”的幻相里面。当你解脱的时候,就可以知道,答案要你自己去证明。因为我跟你讲的答案,不会是你心里面要的答案,当你解脱的时候,再回来看看庄子待人处事的对待,就可以知道他是不是一个解脱者,唯有阿罗汉才能知道他是不是阿罗汉。所谓“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与体悟法的深浅度有关。 真正一个究竟解脱者、四果阿罗汉,他是没有贪、嗔、痴。如果大家都是“证初果”,所看的世界还未必相同,虽然你已经证初果,但是还有贪、嗔、痴,只是你心镜的扭曲度、弯曲度,比以前少、比以前小,你所看的实相会比较真实一点,然而还不是如实。所以,每个人所看的都不一样,“证初果”也还不一样,到二果、三果会越来越相同,因为证到“三果”,还有“无明”、“我慢”遮障,“盖”还会有。当十个结都断尽的时候,真正一个阿罗汉是贪、嗔、痴止息,两个阿罗汉他们所看的“世间”是一样的。 原始佛法所要出离的“苦海”,所要出离的“三界”,就是指由“自我”、“我慢”所构筑而成的梦幻世界。如果把“苦海”认为是外面的世界,认为现在是五浊恶世,想要离开地球到他方世界去,没完没了!只是个人的一种不满现实、不知足,然后又向心外去抓取一个理想的未来,但是都属于梦幻世界。唯有出离梦幻世界,才能活在客观的实相世界,而得解脱自在,就是佛陀所称“究竟涅槃”的彼岸。当你真的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时候,会发现涅槃彼岸就在这里,极乐世界就在这里,这时候你到任何地方都是安住在每个地方,不会心外去求法。所以,所谓的“见谛人”不会有向心外去求的现象,凡夫一般人就会向心外去求法。 真正要出离梦幻世界,“自我”要先消失,也就是深层的“我慢”与“无明”要破除,这是属于高标准的要求。深层的“我慢”与“无明”要断除,是要证到四果阿罗汉,要真正见到实相,贪、嗔、痴、十个结要都止息、没有,你的心才是一面明镜,这样才能够真正看到实相。你没有看到实相,就是“见不如实,知不如真”,因为被我们的“自我”、“我慢”遮障了,是“自己”遮障住。同样的一条线,甲所看出来的,与乙所看出来的、丙所看出来的、阿罗汉所看出来的,都不是同样的一条线。只要你还有贪、嗔、痴,就会把这个境界扭曲。 就像当你在恋爱中,想要去追一个人、爱一个人,都是看对方的优点,当有一天得到了,相处一段期间之后,就觉得很怨恨、厌烦,怎么全都被绑住?!怎么跟之前告诉我的,都不一样呢?!于是吵著要分离。这时候你看的是什么?都是看到对方的“缺点”。所以,只要你还有贪、嗔、痴,就会随著你的喜爱来看待实相,每一件事情都是这样。唯有当你没有贪、嗔、痴,才能够站在如实客观的立场,看到实相世界、极乐世界,就是一个解脱者的“如实观”,这是要出离“自我”才能做到。 只要你有“自我”,就会有“我”、“我所”;有“我”,就会有我要、我不要;有贪、有嗔,就会去扭曲、污染这些境界。当贪、嗔、痴止息,才能够看到本来面目、“如实观”,就是“如来”,如其本来的看待事情,这样就会远离颠倒梦想,而活在解脱的世界。所以,真正要出离梦幻世界,“自我”要先消失,也就是深层的“我慢”与“无明”要破除。 “实相世界”是中性的,离苦、乐两边。但是后世很多佛教徒,却本末颠倒的扭曲,把客观中性的实相世界,扭曲为“五浊恶世”,扭曲为“苦海”,因而拼命要出离,或悲观厌世,或大力鼓吹移民到他方世界。 只要“自我”不死,不管怎么厌离、不管移民到何方世界,都仍是在“自我”所想像构筑而成的梦幻世界里,那都不是“实相”。举例来讲,当你生活在台湾的时候,不能够珍惜这样的一个环境,然后这里也抱怨、那里也嗔恨,觉得左邻右舍处处都对你不好,觉得台湾好像地狱。听说美国是天堂,于是把家产什么都卖了,百般设法求到美国去,移民到他方世界去。当你到美国去之后,原来那些苦就会完全改变吗?原来那些梦想就能够实现吗?除非你的心境改变,否则你在台湾跟左邻右舍没办法相处好,你到美国去,因为带著同样的心境,还是会跟人家相处不来,还是觉得处处人家碍著你,觉得人家都是对你很冷漠。 所以,不是在“境界”,而是在于“心境”。真正的解脱,不是外面的境界碍著你,是我们自己错误的颠倒梦想,重要是把“心境”改变过来。佛陀本来是要引导众生出离“我”、我所、我慢的梦幻世界,就是改变我们的心境,改变我们的错误认知,这样才能够回到实相的法界,才能够见到实相的世界,才能够见到极乐世界。但是怕“无我”的众生呢?却用“我慢”去否定实相的世界,然后再去追逐理想的梦幻世界。 真正要出离梦幻世界,“自我”要先消失,这是一个先决条件。“自我”要消失,就是要体证到“无我”,如果没有真正体证到“无我”,这个“我”会抓得死死的,这样就会有很多的我要、我不要,很多的贪、很多的嗔,就没办法看到实相。所以,真正要看到实相,必须体证“无我”,要真正能够做到“无我”,就是要逐步深度去闻、思、修,才能够“厌、离欲”原来“我”、“我所”的幻相,才会愿意从那些脱离出来。 证到初果、二果、三果,“我”、“我慢”都还没断尽,我们先讲明从初果到四果的整个解脱道,让大家知道深层的“自我”,绝对没那么容易突破。不要以为说“我早就知道“无常”啊!我早就知道“无我”啊!……”知道归知道,都是用嘴巴讲,最重要是怎么样去做到,才是今天大家一起闻、思,然后进入实修实证的主要目的。除非我们真的能够体证“无常”,真的做到“无我”,不然,所有的闻思,都只是在满足我们一些求知欲而已。我们真的是要为解脱而来。 譬如我们常常想著应该要怎么去打扮、装扮自己,觉得这样做才能够符合我的要求,也可以在人家面前展示我所要的角度,于是我们很多的观念,都是从一个“我”出发。认为这是“我的”,我的先生、我的小孩、我的房子、我的家产、我的……、我的……。“我所”就是我的、我的、我的……,“我所”是随著「我”而成立,这是我的家、这是我的国家、这是我的党派……,这是我的派系、宗教、派系……,只要你去抓那个“我”,于是这个“我”之外的,就成为是“非我”、不是“我的”。如果你落入一个你很支持、很认同的党派,于是跟这个党派对立的另外一个党派,你就会去排斥它。 当你的内心不安,就会向外去抓一个觉得可以依靠的,只要你有依靠一个、有去抓住一个,因为“世间法”是相对性存在的二元对立,另外一边就是你所不要的。如果你认同民进党的作为,很支持民进党的作为,于是就会排斥国民党的见解。如果你认同国民党的见解、国民党的作为,你就会排斥另外一党的作为。因为你认同这个党,这个党就是“我的”、“我”的党,我依靠抓住这个党,觉得我们的理念能够实现,但是你会去排斥其他的。 譬如这是我的家庭、我的小孩,如果我的小孩跟别人打架,你的心会偏袒在哪里?只要你有一个“我的”,你的心会被“我的”牵著走,你的心都会系缚在这上面,然后跟“我的”相反的另一方面,就是“非我的”,变成要排斥它,都是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都是在“我”、“我所”的世界,但是,那个是梦幻世界,因为你所抓的,都是一直要抓“我”的、要抓“常”的,但是事实的实相不会这样,你所抓的只是一个梦幻世界。 没有危机意识,就是在梦幻世界里面。当你去体会实相、了悟实相,就会完全放开,然后珍惜每一个因缘,就是“缘起”。你会珍惜每一个缘起,大家有缘在一起,就是珍惜;当缘尽散灭之时,我也全然接受。如果好好珍惜当下、每一天,都很爱惜你自已,所谓的“慈悲喜舍”就是从你这个“点”开始。你能够好好珍惜、爱惜“自己”,才能够真正爱惜你的先生,每一天都能够珍惜这样的因缘。爱惜自己跟“抓取”不一样,你爱惜自己、尊重自己,你也会尊重他,也会给他自由、给他独立,你不会抓取。你会珍惜每一个因缘,当有一天缘尽的时候,也会全然接受。难过当然多少会难免,但你会全然接受。 如果不能够善待当下的每一个因缘,现在做夫妻就常常在吵架,常常在抱怨、常常不满,怨来怨去,当有一天因缘变异,或一方突然发生变故,“苦”就产生了。所以,你能够善待每一个当下的因缘,将来当因缘转变之时,你也会全然接受,就是佛陀讲的“缘起”。因缘的缘起、缘生、缘灭,它都是活的,每一天都在变化,你能够接受现在当下“变”的因缘,将来它“变”的因缘,你也可以全然接受。 所以,学佛就是要透彻了悟“缘起”,缘生缘灭一样是“无常”、“无我”。种种因缘的转变,都在宣说“无常”跟“无我”法印,以后我们会逐步深入去体会,这样你才会从梦幻世界醒过来。但是,怕“无我”的众生呢?却是用“我慢”去否定实相世界,然后再去追逐理想的梦幻世界。怕“无我”的人,会一直抓著这个“我”不放,然后否定客观的世界,认为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这是“五浊恶世”,然后要到其他地方去,否定现在的实相世界,然后去追逐理想的梦幻世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