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open道德真源 >>open佳文赏析 >>open对索达吉堪布关于如来藏论的质疑(图)
Email

 

对索达吉堪布关于如来藏论的质疑(图)

原文标题:阿赖耶识、空性和如来藏是什么关系?

作者:索达吉堪布(于厦门大学答疑)

 

 

  一、问:我是厦门大学哲学系的博士生,研究方向是佛教哲学。请问,空性和如来藏是什么关系?

  答:这二者是不二的,也就是现空不二。所谓现空不二,“现”是指如来藏的光明分,“空”是指空性。当一个人开悟时,一定会同时具有现与空两种境界。此时,因为他了达了空分,所以对任何法都不执著,也就是所谓的“看破了”;而因为同时也安住明分,所以会兴起大悲,修持善法、积累资粮。从一地到十地之间,都是如此。开悟时既有智也有悲,这就是智悲双运;进入修道以后,随着明分越来越明清,功德也越来越增上;而这种不二的境界究竟了,就称为佛。

  因此,如果分开理解,空性和光明可以说是两个,但从真实的层面上讲,二者是无别的。

  二、问:我是中国哲学的博士生。请问,阿赖耶识与如来藏有什么差别?

  答:阿赖耶识,是具有微细分别的心识;而如来藏是众生的佛性,远离分别,不能与识混为一谈。对于识与如来藏的关系,觉囊派一位大德曾以大海为喻:如来藏相当于大海的本体,阿赖耶识是大海的底层,而其他心识则是上面的波涛。动荡的波涛,与相对平静的海底,其实都是以大海为本体。同样,所有心识的本体,就是如来藏。

  问:那识和智有什么差别?

  答:所谓识,就是各种分别或无分别的识聚;而所谓智,是指断除人我、法我后证得的通达一切万法的有境。通过修行,识转依后就成了智。

  三、问:在您刚才讲的那个比喻当中,如来藏和阿赖耶识是不同的,如来藏是大海,那阿赖耶识是什么呢?

  答:阿赖耶识是大海的底层。

  问:那从作为其他识的本体的角度,它跟如来藏有何区别呢?

  答:眼耳鼻舌等这些识,既以阿赖耶识为本体,也以如来藏为本体。但在如来藏这一层面,它就像大海的水;而其他的识,也包括阿赖耶识,可以从水的不同颜色这一侧面来理解。

  问:那如来藏它是动还是不动呢?

  答:你说大海是动还是不动?

  问:既算是动,也算是不动。

  答:那如来藏也是一样,可以算是动,也可以算是不动。

  四、问:我是哲学系的教师。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您对我们汉传佛教《六祖坛经》的看法?

  答:我对《六祖坛经》的信心非常大!八年前,我有幸得到这个法本,反复读了几遍之后,发愿以后一定要讲,但一直没讲成。今年我又发愿了,一定要开讲。你们也知道,在佛教的历史上,大德的作品一般都叫“论”,不叫“经”。但六祖的这部“论”,因为后人极为尊崇,所以就叫“经”了。这部经里的思想,我对比过了,和密宗大手印、大圆满的教言是一致的。可见,一个证悟者从自性中流露的文字,总是有着非同一般的价值。

上传日期:2013.7.31

  东方阳熹按:

  本文的问题如同在问:这粒老玉米与这粒老玉米的内在藏性有什么不同,两者间有什么关系?

  这种问题不是很可笑吗?因为这粒老玉米就代表这粒老玉米的藏性,这粒老玉米的藏性就代表这粒老玉米,两者原本就是一回事。《宗镜录》云:“若有不信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别求真如理者,如离像觅镜,即是恶慧!”

  如作者所说:“阿赖耶识是大海的底层”,那么请问作者:“大海的表层属于什么?”既然作者认同六祖惠能大师的思想理论,那么请问: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以及“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究竟作何解释?

  如作者所说:“那如来藏也是一样,可以算是动,也可以算是不动。”那么请问作者:若言如来藏是动,心当有生灭得失,既然心有生灭得失,人回归自心,就是归于无常,如此,亦无有涅槃和解脱之理。若言如来藏是不动,万物的生死、祸福等种种变化,又是谁在起作用,谁在得知?关于“那如来藏它是动还是不动呢?”的问题,如果非要用语言进行解释的话,正确的解答是:“动”与“不动”是由情想分别而生,而非关如来藏本体!

  永嘉大师云:“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一个真正证悟空性的人,难道会犯这种错误吗?大慧禅师云:“自见得,自悟得,自信得及了,说不得,形容不出,却不妨。只怕说得似,形容得似,却不见、却不悟者……。”

返回目录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od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