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佛说人因不良生活习惯得病的十因缘(图)
《佛医经》提出,人得病有十因缘。 “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三者忧愁,四者疲极,五者淫泆,六者嗔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风,十者制下风。从是十因缘生病。”即: (一)久坐不食, (二)饮食无节制, (三)多忧愁, (四)过度疲劳, (五)淫欲, (六)嗔恚, (七)忍大便, (八)忍小便, (九)忍呼吸、哈欠、喷嚏等, (十)忍放屁。 这十缘已无须过多解释,无一条不切中现代生活方式的要害。 这十缘,关系着每个人复杂的身心系统中“入、住、出”三个层面的状态,哪个层面出了问题,都会给身心系统带来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 附: 如果直接从医疗入手谈相,佛法的医疗智光也对人多所启示。《佛说医经》认为,人体有地、水、风、火“四病”。其中“土属身,水属口,火属眼,风属耳”。 “风增气起,火增热起,水增寒起,土增力盛”。在“四病”的基础上,又可生起“四百四病”。究其原因,既有心理上的,也有行为上的。属于心理上的有忧愁、 嗔恚等;属于生理上的有久坐不卧、食无贷(不饱食)、疲极、淫逸、忍大便、忍小便、制上风、制下风等。由于加起来病因的总数有十个,所以叫做“人得病有十因缘”。 有意味的,《佛说医经》还从“九因缘”出发,称命不该绝而死的人为“横尽”。“横尽”的“九因缘”为:1、不应饭为饭,2、不量饭,3、不习饭,4、不出生,5、止熟,6不持戒,7、近恶知识,8、入里不对,不如法行,9、可避不避。 “九因缘”中提到有关饭食的有“不应饭为饭”(刚吃好饭又吃),“不量饭”(不知节度),“不习饭”(不定时进食),“不出生”(饭食未消又吃)四条,可见佛门对于饮食致病的重视。《杂阿含经》第42卷还记有波斯匿王节食的故事说,当年波斯匿王吃得太多太好,患肥胖病,一动就全身出汗,于是到佛住的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稽首请教,佛看他稽首后那副上气不接下气的模样,就用偈语开导说: 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 后来。波斯匿王严格按照佛的说教进行节食,日长时久下来,身体脥细,容貌端正,从此恢复了健康。 对于世界上最早的节食疗法,笔者没有作过系统的调查研究,然而无论如何,释迦牟尼教给波斯匿王的节食妙方,应该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的。 “九因缘”中的“止熟”,是说“大小便来时,不即时行”。 “不持戒”就是犯戒。如犯了世间偷盗,或犯他人妇女,“便入县官,或刻或死,或得棓榜压死,或饿死,或得脱死,从怨家得首死”等,就是不持戒所导致的恶果。 “近恶知识”就是与恶人作伴,哪还有好结果? “入里不知时,不如法行”,就是:“谓晨暮行,亦有魍魉争斗者。若有长吏追捕而不避。若入他家舍,妄视不可视,妄听不可听,妄犯不可犯,妄念不可念。” “可避不避”,是说对于可以避免的不必要的伤害,而不去积极加以避免。 对于以上致病“九因缘”,聪明人非但应该懂得,并且还会尽力避免,所以必定能够获得长寿的福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