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丹阳真人语录一则(图)作者:万景元
马丹阳真人居住在一个小茅屋中,室内陈设简单,除去床榻笔砚之外,旷然无余物。早晨喝一碗粥,中午一碗面,午时之后便不再进食。有一天把服侍的小童叫进卧室,坐了许久,童子问:“师父修道是也曾刻意做过什么吗?”真人说:“没有,以前写的那些诗歌中的元婴姹女,龟蛇龙虎,都是寓言而已。大道之妙其实很简易,无过于养气。只因为俗人汩没于名利场中,往往消耗神气,学道其实没有其他所谓的口诀,说到底也就是养气而已。久而久之,心液下降,肾气上升,如此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元气氤氲不散,就是内丹。如果不能养气,纵然能够挟泰山以超北海,也不是道。” 这则故事出自《丹阳真人语录》,是弟子门人记述丹阳祖师的言语,看似简单的寥寥数语,却包含着修炼长生的要诀在内。 首先,我们看《语录》中首先叙述了丹阳真人的居住环境,各位可千万不要轻易读过这一节。《论语》里孔门的弟子认为孔子有所隐瞒,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形焉,天何言哉!”道门讲究不言之教,善于读书的人能够“于无字句处读书”,善于学习的人也能够通过观察师父的言行起居,而领悟许多道理。所以孔子说“吾无隐乎而,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如果我们能学习这个读书的方法,就能举一反三,悟的很多道理。 要知道马钰真人出家之前,可是山东宁海首富,可是一旦领悟到老君“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的道理,便能放下身外多余之物,因为这些都是劳神耗气的。我们看真人的生活是何其简单,除去床榻这些生活必须品之外,就没有多余的东西,为什么呢?记得这么一个故事,居里夫人结婚的时候,家具置办的很少,旁人问的时候,居里夫人说“家具一多,收拾起来便要耗费许多时间,便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做科学研究了。”修道之人贵在清净无为,生活的简单,也是自身欲望逐步减少的表现,欲望减少,神气自然就不会耗散,心身逐渐清净,慢慢的就入长生之门了。现在很多人学养生,吃补品,哪里知道如果没有一个清净恬淡的心态,整天奔波如何能不生病呢?故《吕公传》云:“世人唯务名利,不知身之有神,逐物不返,丧尽天真,其谁之咎?” 过午不食,是佛教的做法,这个是作为戒律下来,其目的或许是为了防止僧人因饱暖而生淫欲。但是道教的不食跟佛教有本质的区别,道经常说“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人如果能够吐纳以保养元气,守一以存神,则能够进入胎息的境界,自然不会想到吃饭。因为胎息是先天境界,属清阳;而我们吃的这些食物都是后天的,为浊阴。人如果吃的很少,或者不吃,要么是病了,要么就是元气充足。但是元气充足还不足以辟谷,还必须寡欲,因为寡欲,则消耗的少;消耗的少,自然吃的少了。 元婴姹女,龟蛇龙虎,这些都是丹经中的隐语。内丹修炼说来说去,就是铅汞两样药物,丹阳祖师云:“夫修炼之要,不离神气。神气是性命;性命是龙虎;龙虎铅汞是水火;水火是婴姹;婴姹是真阴真阳;真阴真阳即是神气。种种名相皆不可著,止是神气二字而已。” 全真道北宗的清修丹法,就是以心肾为坎离两卦,坎卦阳爻,离卦阴爻为铅汞。丹家所谓取坎填离,也就是以肾中真阳与心中真阴交媾而成丹而已。心是元神之宅,肾为元气之府,神气就是性命,所以祖师说“要道之妙,不过养气。”然而《心印经》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为什么这里单单只说养气而不及于神和精呢?抱真子注《心印经》说“神浮而精沉,气居浮沉之间。”养气,其实能兼及精神,所以为要道之妙也。 心为火,火性炎上;肾为水,水性润下。这样一来,水火各走一路,则不能相交,人也就病了。所以身体健康的人,心肾都是相交的。如果心火不能下降,则失眠多梦,心情烦躁;肾水如果不能上升,则口干舌燥,双目干疼。故心肾相交对于养生修道,显得尤其重要。然而要做到心肾相交,最好的办法就是惩忿窒欲,故孟子说“养心莫过于寡欲。”寡欲,也是养生之本。人能做到这点,使心肾之气相交于黄庭神室,好比日月在天中运行而万物化生一样,内丹也就结成了。所谓丹,不过是日月相交而已。元气氤氲不散,元气即是生气,即是道,元气氤氲不散则人生,气绝则人死。但是人如果能做到心肾相交,好比磁石吸铁一般,有像是夫妻团聚,水火交媾,体内融融若春,神气抱作一团,“太和充溢,骨散寒琼。” 修道之人,如果不能养气的话,纵然能挟泰山超北海,也不算是有道。挟泰山以超北海,出自《孟子》,意思是能抱起泰山飞度北海,这是常人难以办到的事情,试想泰山何其重?北海何其宽阔?但是这些都不能算是道。为什么呢?因为“仙道贵生”而不贵异,道是看不见的,通过生发之机来体现,有道则生,无道则死,故养生即是修道。而养气乃是养生之本,也是养心之要,人能养气,自然形神具妙,与道合真了。 丹家把人分为物质系统(精),能量系统(气),意识系统(神),精气神三者能相守而不相离,则构成一个完整的有生命和意识的人,三者耗散而不归,则人的生命力便下降了。《心印经》说:“神依形生,精依气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宝精裕气爱神,少思寡欲,守一无为,则三者相守,人也如同松柏一般,郁郁长青而不老。其实丹家没有什么机密,人若能把“心息相依”四字参透,则于内丹之旨奥思过半矣。那时候再回首读丹阳真人的这段话,就会发现字字落在实处,平淡的语言中却蕴藏着甚深意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