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open道德真源 >>open佳文赏析 >>open慧能:一个文盲的功德(图)
Email

 

慧能:一个文盲的功德(图)

 

 

 

  瞧,这个人,他是个文盲;没有钱,是贫贱中的贫贱,打柴为生;在他师父那里,他也是最低级的勤杂工,连和尚都不是。但今天,几乎每个对传统文化稍有常识的人,都能把他那让别人抄到墙上的四句话倒背如流。无数权贵人士蜂拥到他所创立的教派里,寻求人生的真谛。他是德高望重的禅宗五祖深夜传授衣钵的人。

  他土得掉渣的话被记下来,破天荒地和佛亲口所说的《经》并列,称为《坛经》。他与孔子、老子被西方人并称为“中国圣人”,跻身在“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他的塑像此时正悲悯地俯瞰着当年马克思天天出入的大英图书馆广场。

  他就是禅宗六祖慧能,北传佛教里压倒一切的主流“顿教”禅宗的开创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里这样说。人本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却终生背着无尽的重负:仇恨和恐惧,思虑和执著,傲慢与偏见,贪婪和痴情,功名利禄……幸福只不过是“痛苦的黑布上的一缕金线”,自由也只是一个冬天的童话——“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西方哲人如是说。

  在慧能出世的1000多年前,有一个印度王子为解脱这种枷锁,出家修道,终于悟通,解脱了这些梦幻泡影,并且决意解脱时间空间里一切为这种痛苦束缚着的生命。这是名叫释迦牟尼的佛——觉醒的人。他的众多弟子各自按自己的传承把他帮人解脱的办法一代代向后世传授,就成了佛教。

  在中国南北朝的梁武帝时候,佛某一脉传承的第27代弟子,名叫达摩,从南印度来到中国传他独特的解脱办法,成为中国禅宗的始祖。他以袈裟和化缘的碗——合称衣钵——作为他正法的见证,单线相传。

  达摩的第五代弟子名叫弘忍,世称五祖,住在湖北黄梅。弘忍的大弟子名叫神秀,知识广博,非常用功,很受推崇,被一致认为是衣钵继承者。然而五祖有自己的想法。一天,他让门徒每人写一首偈,能和佛的本意契合的,就传衣钵给他。

  神秀写下一偈贴在南墙:“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当时,庙里有个来自边地广东的勤杂工,就是慧能。他听了人人念诵的这首诗,就口诵一偈,请人也贴在墙上:“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看了,暗暗称奇:慧能出身低微,又不识字,竟能超然物外!于是,就像菩提祖师给孙悟空传法一样,也用拐杖在慧能面前敲了三下,在半夜三更,将衣钵传授给了慧能。这就是六祖。

  慧能提倡“顿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发扬“众生皆有佛性”,提倡“佛非佛”——成佛不是特权,人人可修、人人平等,不分尊卑。以“当头棒喝”的方式,讲求当下心中刹那的觉悟,“一念若悟,众生是佛”,使人一步到位,洞穿那些如梦幻泡影的世界假象,甚至解脱那些对“菩提树”、“明镜台”的执著,烦恼自去,回归本真,从而获得自由。

  慧能说,要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即以不生心念为宗旨,以看透表相为自性,以不执著为根本,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原来信以为真的东西的不实在,从执迷不悟的烦恼里觉醒。因此,就和释迦牟尼一样,慧能有教无类。神秀派来的杀手在听他直截了当的一说之下,茅塞顿开,明心见性,当即扔了刀子成了佛。这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由来。

  “文化”也是身外之物,如果执著过甚,则“文化”自身成为烦恼之源,是为“所知障”。没有文化同样可以明心见性,如果不是更容易的话。所以慧能说法总是言简理当,不依文字。

  密传衣钵后,慧能为避害隐遁了15年。直到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正月初八,慧能在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适逢印宗法师讲《涅经》。此时风吹幡动,有两个和尚一说风动,一说幡动,争论起来。慧能插话道:“幡和风都没动,是您心动了。”印宗吃惊之余,请慧能出示衣钵。他这才剃度为僧,大开东山法门,传播他的解脱之法。

  慧能的禅宗开枝散叶,弟子分出五宗(临济、曹洞、云门、沩仰、法眼,即所谓“一花五叶”)二派(从临济再分出黄龙、杨岐),从而使禅宗成为汉传佛教的最大教派,远播日本、朝鲜、东南亚以及欧美,弟子遍及世界各地。今天连佛教诞生地印度也建有南华禅寺。“禅”,几乎成了佛教的代名词。

  弟子法海辑录了慧能的话,成了影响广被的《六祖坛经》,这是世界佛教史上唯一出自中国的佛经。

  【生平】

  慧能生平,多有不同记载,故取其常见者,列于下:

  ○ 公元638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戊戌,出生。俗姓卢,名慧能,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郊区)。其父原有官职,后被贬于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为百姓。其母李氏,为新州本地人。

  ○ 641年,慧能3岁,丧父,母亲孤遗,家境贫寒。长大后靠砍柴供养其母。

  ○ 661年,唐高宗龙朔元年辛酉,23岁。一日卖柴于市,听客诵金刚经。知黄梅寺弘忍大师,即刻矢志出家。

  ○ 662年,龙朔二年,慧能安置其母,达湖北黄梅寺,拜弘忍为师。踏碓舂米,经8月有余。而后以出“本来无一物”偈得弘忍心法、衣钵,向南方逃亡,混迹于下层劳动人民之中,达15年。

  ○ 667年,唐高宗乾封二年,其母去世,遂远游曹溪,结识村人刘志略,结义为兄弟,白天同为佣工,晚上听志略姑母尼无尽藏读《涅经》,便为无尽藏析《涅经》义,受其敬慕,召村人为之在原宝林寺故址重建寺院。在宝林寺住9月多,又被恶人驱逐,远遁四会、怀集,隐居于猎人队中4年。

  ○ 676年,唐高宗仪凤元年,于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见印宗法师,开东山法门,树下说法。

  ○ 677年春,归曹溪,从者如云。

  ○ 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67岁,正月十五,敕迎入宫,不就。

  ○ 713年,唐玄宗先天二年,75岁,7月,归新州,8月3日坐化于国恩寺。道德,道德网,道德网站,道德真源,东方阳熹

 

上传日期:2021.6.22

返回目录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od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