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神(图)摘自:《太清神鉴》
【原文】 神之为道,出而不可见,隐而不可求,故虚而无形也。则是索之于心,隐而无象也。则可测之于形,昭昭然见于眉目之上,幽幽然运于五脏之里。故人云晤尽则神游于眼,六德则神思于心,是神出处于形而为之表,犹日月之光,外照万物,而其神隐于日月之内也。且夫人之眼明则神清,昏则神浊。清则六德多,六昧少;浊则六昧多,六德少。 夫梦之境界,盖神游于心,而所游远亦出五脏六腑之间,与夫耳目视听之内也。其所游之象与所见之事,或因想而成,或遇事而至,亦吾一身所自有也。故梦中所见之事,乃在吾一身之中,非出吾一身之外矣。故白眼禅师说梦有五境:一曰虚境,二曰实境,三曰过去境,四曰现在境,五曰未来境。是神躁则境生,神静则境灭。则知是境也,由人动静而生者也。 夫望其形,或洒然而清,或翘然而秀,或皎然而明,或凝然而莹,眉目耸动,精彩射人,皆由神发于内,而见于表也。其神清而和、明而彻者,富贵之象也;昏而浊、柔而怯者,贫薄之相也。实而静者其神和。 《玉管》云:“详而静者其神安,虚而急者其神躁。”。故于君子善养其性者,无暴其气。其气不暴,则形安。形安而神不全者,未之有也。又云:气者,阴阳之移人,无寒暑之故,不其难乎?仿佛之间,变则有气。神则同乎气,而有所主也。及乎气变而有形,神止乎形而有寓也。变而有生,神则未尝生。变而有死,神者未尝死。古之得道者,不染尘埃,不役于事,为知神之妙,与太虚同体知神之微,与造化同用,则为圣人至人、神人。为用如此,是形在人事间者,神则藏于心,发现于眉目之间。犹未失其本真。则以古为上,清次之,藏次之,媚又次之。如流散昏浊,是其从谬至迷,一至如此,不足论也。耸然不动,视之有威,谓之古。澄然莹澈,视之可爱,谓之清。怡然洒落,视之难舍,谓之媚。各得其体格神气而赋之,未有不为公卿。达而上,则神仙矣。媚虽有贵,乃阿谀谗佞之人。虽在朝廷,身之进退,亦何足数?似明不明,似峻不峻,谓之流散。似醉不醉,似困不困,谓之昏浊。呜呼!人之丧精失灵,不知神之所谓。以至为万物同出入于机,不知觉也。
【白话提要】 人的神气活动,往往看不见;隐藏而不可求,所以,必须在心中求索;必须从形体来推测,这样就会清晰地出现在眉目之间,或在内运行于五脏之间。因而,人们常说:聪明的人,其神气在双眼,六德俱全者,其神气藏于心。也就是说,神气是通过形体表现出来的,如同太阳和月亮之光芒,其神光隐于太阳与月亮之内。人的眼睛明亮则神清;如果眼睛昏浊,则神昏;神清则六德多六昧少,神浊则六昧多六德少。 梦的境界是神游于心内的,其所游远出于五脏、六腑和耳、目、视、听的范围。梦中的事物,或因思虑过度,或发乎所遇之事。因而,在梦中所看见的事,就曾经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而不超出自身之外。所以,白眼禅师说凡梦有五境,一是虚境,二是实境,三是过去境,四是现在境,五是未来境。一般来说,神情躁动,就会产生梦境;神安则梦境无。可以说,梦境是由于人之动与静而产生的。 关于人的形貌潇洒清秀,或翘然而秀,或皎然明亮,或稳重而透明,眉目耸动,光彩照人,都是由于神气在内而表现于外的原因。神清而和,明亮透彻,是富贵之相;神气昏浊,柔弱而胆怯者,贫薄之相。踏实而安静者,通常神气平和。 《玉管照神局》中说:安详恬静的人,其神安。虚浮而急促的人,则神躁。因而,君子善养其性,以改其神气暴躁。气不暴则形安,所以不会有形体安好而神气不全的人。又说:气事实上是指阴阳的变化。人没有冷热可以分辨,因此很难判断。只是在仿佛之间,变则有气,神则随气出,但其含义不同。气变而有形,神也正是由形体中产生的。气变化而有生,神则没有生;气变化而有死,神却未必死。古之得道者,不染凡尘小事,不被事情所左右,是知神者,知道神与造化具有一样的功能,因此,他们才是圣人、至人和神人。如此,人形是可见的,但神却藏于人的内心,现于眉目之间,但还未失其本来面目。人的形体,“古”形为最好,“清”形稍差,“藏”形又稍差一些,“媚”形更次之。如果形神流散昏浊,则其神从迷到迷,到了此种地步,就无从谈论富贵了。如威严耸立,叫“古”;神澄澈晶莹可爱的人,叫“清”;神情怡然、潇洒飘逸,看上去就是难以舍之的人,叫“媚”。如果有上述三种形体,再神气相符,则会成为公卿之类。通达者,则会成为神仙。媚形的人虽贵,但大多是阿谀奉承之人,虽然在朝廷,但其进退浮沉,又怎么值得去陈述!似明又不明,似峻而又不峻,叫流散;似醉而又非醉,似睡而又非睡的,叫昏浊。唉!人丧失精灵,而不知道神为何物,以至于同万物一样平凡,永远也弄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上传日期:2022.元.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