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生孽债(图)出自:《逸史》
【原文】: 长安城南,曾有僧至日中求食,偶见一女子采桑树上,问曰:“此侧近何处有信心,可乞饭者?”女子曰:“去此三四里,有王家,见设斋次,见和尚来必喜,可速去也。”僧随所指往,果有一群僧,方就坐,甚慰。延入,斋讫,主姥异其及时至也,问之,僧具以实告,主人夫妻皆惊曰:“且与某同往,访此女子。”遂俱去,尚在桑树上,乃邨人卢叔伦女也。见翁姥,遂趋下,弃叶笼奔走归家,二人随后逐之。到所居,父母亦先识之。女子入室,以床扃户,牢不可启。其母惊问之,曰:“某今日家内设斋,有僧云小娘子遣来,某作此功德,不曾语人,怪小娘子知,故来视看,更非何事。”其母推户遣出,女坚不肯出。又随而骂之,女曰:“某不欲见此老兵老妪,亦岂有罪过?”母曰:“邻里翁婆省汝,因何故不出?”二人益怪异,祈请之。女忽大呼曰:“某年月日,贩胡羊父子三人今何在?”二人遂趋出,不敢回顾。及去,母问之,答曰:“某前生曾贩羊从夏州来,至此翁庄宿,父子三人并为其害,劫其资货。某前生乃与之作儿,聪黠胜人,渠甚爱念。十五患病,二十方卒,前后用医药,已过所劫数倍。渠又为某每岁亡日作斋,夫妻涕泣,计其泪过三两石矣。偶因僧问乞饭处,某遂指遵之耳,亦是偿债了矣。”翁姥从此更不复作斋也。 【译文】: 长安城南面,曾经有一个行脚僧,临近中午,四处寻找可以化斋的地方。偶然他看见一个女孩正站在树上采桑叶,就走过去问道:“这附近有没有信佛的人家,可以让我化顿斋饭?”女孩回答:“从这儿走三四里路,有一户人家姓王,正在斋僧呢,见您来了一定很高兴,快过去吧。” 僧人随她指的方向一路而行,到了地方,果然看见有一群僧人已经在斋宴前坐好了,顿时心安下来,这家主人也很热情,赶忙把这僧人也请来一起吃。 吃完后,这家的老夫妻俩就问这僧人怎么来的这样巧,僧人就对他们说是有一个女孩给自己指路。夫妻俩一听都很惊讶,就对僧人说:“我们和你一起过去看看这个女孩。”于是就一起去找她。 当时女孩还依然在树上,她就是邨里一个叫卢叔伦的邨民的女儿。女孩远远望见夫妻俩,就急忙从树上下来,连自己的竹篮都没拿,就一路跑回了家里。夫妻俩觉得愈加古怪,连忙一路追过去,等到了女孩家,她的父母和这对夫妻俩也都认识。女孩走进自己房间,之后就用床顶住了门,根本推不开。 女孩母亲惊慌地问夫妻俩所来何事,回答说:“我今天在家里斋僧,有一个僧人说是小娘子让他过来的,但是我做这场功德,并不曾跟别人说,因此很奇怪小娘子为何会知道,所以来看看她,没有别的事情。” 女孩母亲听了,便劝女孩打开了门,但是当她想让女儿走出房间去解释一下时,女孩却坚决不肯,女孩母亲见她如此反常,便骂了她几句,女孩于是道:“我不想见这老头子和老太婆,难道也有罪过?”女孩母亲问:“乡里乡亲的一对老夫妻来看你,为何不肯出去?”夫妻俩在外面听着母女的对话,更加感到不可思议,恳请这家人一定让他们见见女孩。 女孩忽然在房中大喊道:“某年某月某天,贩羊的父子三人如今在哪?!”夫妻俩一听,转身就走,连头都不敢回一下。 等他们走后,女孩母亲问她这话是什么意思,回答说:“我前生曾赶着一群羊从夏州来到这里,投宿在那老头子的庄园,父子三人都被他们夫妻俩所害,所有的财物也都被抢走了。下一世我变成了他们的儿子,聪慧机敏远胜过常人,格外被他们夫妻钟爱,但十五岁时就生了病,到二十岁就死了,前前后后求医问药用的钱,已经超过了他们抢走我财物的数倍。又每年都在我死去那天为我斋僧祈福,夫妻俩哭哭啼啼,这些年流的泪算下来,也足有二三石之多了。今天偶然因为那僧人向我问化斋的地方,我就指给他了。这也是他们夫妻俩该偿的债都偿完了呀。”
上传日期:2025.4.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