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
第十三封
示徐提刑(敦济)(一)此事①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净,不变不动,无减无增,各各当人日用应缘处,头头上明,物物上显,取之不得,舍之常存,荡荡无碍,了了空虚,如水上放葫芦,拘牵②他不得,惹绊③他不得。古来有道之士得之,向生死海内头出头没,全体受用,无欠无余,不见有生死尘劳之状,如析栴檀,片片皆是④,将甚么作生死尘劳?生死尘劳从甚么处起?收因结果时,却向甚么处著⑤?既无著处,则佛是幻,法是幻,三界、二十五有、十二处、十八界⑥,空荡荡地。到得这个田地,“佛”之一字亦无著处。“佛”之一字尚无著处,真如、佛性、菩提、涅槃何处有也?故傅大士有言:“恐人生断见⑦,权且立虚名。”学道人理会不得,一向去古人入道因缘上,求玄求妙,求奇特,觅解会,不能见月亡指、直下一刀两段。永嘉所谓:“空拳指上生实解,根境法中虚捏怪。”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尘劳中,妄自囚执⑧,如来说为可怜愍者。不见岩头和尚有言:“汝但无欲无依,便是能仁⑨。”都来⑩只有一个父母所生底肉块子,一点气不来,便属他人所管。肉块子外更有甚么?把甚么作奇特玄妙?把甚么作菩提涅槃?把甚么作真如佛性? 【注释】 ①此事:指自性、真如。 ②拘牵:束缚、牵制。 ③惹绊:牵制。绊,ban(四声),约束。 ④如析栴檀,片片皆是:如同把栴檀木劈开,每一片都是栴檀木。比喻自性遍一切处,一切都是自性的九流人妙用,生死尘劳当体即是自性菩提,所谓触目是道,立处皆真。析,砍,劈。 ⑤一切都是自性之所幻现,都是假有,那么,因果向什么处安立呢?著,安顿、安立。 ⑥三界、二十五有、十二处、十八界: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十二处,即六根、六尘。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二十五有,生死轮回之迷界,共有二十五种;由因必得果,因果不亡,故称为有。欲界有十四种,色界有七种,无色界有四种,共二十五有。 ⑦断见:偏执世间及我终归断灭之邪见。盖诸法之因果各别,亦复相续,非常亦非断,执断见者则唯执于一边,谓无因果相续之理,世间及我仅限于生之一期,死后即归于断灭。 ⑧囚执:象囚犯一样受拘束。 ⑨能仁:“释迦牟尼”是梵语音译,意思是能仁寂默。释迦,义为能仁;牟尼,义为寂默。故后人偶而以“能仁”称呼释尊、佛。 ⑩都来:全都,统统,总共,算来。 士大夫要究竟此事,初不本其实①,只管要于古人公案上求知求解。直饶尔知尽、解尽一大藏教②,腊月三十日生死到来时,一咪也使不著③。又有一种,才闻知识说如是事,又将心意识抟量卜度④云:“若如此,则莫落空否?”士大夫十个有五双,作这般见解。妙喜不得已,向他道:“尔未曾得空,何怕之有?”如船未翻,先要跳入水去。见伊不领略⑤,不惜口业,又为打葛藤一上⑥云—— 【注释】 ①不本其实:没有踏著实处,没有抓住自证自悟这个根本。 ②一大藏教:统指释迦佛所说之经、律、论三藏教法,为全部佛教之教说,故称一大藏教。一,整个、全部。 ③使不著:用不著。 ④抟量卜度:用分别心来思量、测度。 ⑤见伊不领略:看见他不明白。 ⑥一上:一下。 只这怕落空底,还空得也无?尔眼若不空,将甚么观色?耳若不空,将甚么听声?鼻若不空,将甚么知香臭?舌若不空,将甚么尝味?身若不空,将甚么觉触?意若不空,将甚么分别万法?佛不云乎,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乃至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乃至声闻、缘觉、菩萨、佛,及佛所说之法,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及说此法者、听此法者,作如是说者、受如是说者,皆悉无有。得如是了,唤作空耶?唤作不空耶?唤作佛耶?唤作菩萨耶?唤作声闻耶?唤作缘觉耶?唤作菩提涅槃耶?唤作真如佛性耶?道我聪明灵利,不受人谩①,试向这里定当②看。若定当得出,止宿草庵,且在门外③。若定当不出,切忌开大口,说过头话。 【注释】 ①谩:欺骗。 ②定当:料理妥贴,从问题中透脱出来,此指正确地拣择。 ③宗师说法,随说随扫,不留痕迹让人执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对这些问题能作出正确到位的回答,住庵自了犹可,还谈不上登堂入室,最后连这个所定当出的东西也须扫掉始得。
示徐提刑(敦济)(二)大丈夫汉,决欲究竟此一段大事因缘,一等打破面皮性燥①,竖起脊梁骨,莫顺人情,把自家平昔所疑处贴在额头上,常时②一似欠了人万百贯钱,被人追索③,无物可偿,生怕被人耻辱,无急得急,无忙得忙,无大得大底一件事④,方有趣向分。若道:“我世间文字,至于九经十七史,诸子百家,古今兴亡治乱,无有不知,无不有会。只有禅一般,我也要知,我也要会。”自无辨邪正底眼,蓦地撞著一枚杜撰禅和⑤,被他狐媚,如三家村里传口令⑥,口耳传授,谓之过头禅,亦谓之口鼓子禅⑦。把他古人糟粕,递相印证,一句来一句去,末后我多得一句时,便唤作赢得禅了也,殊⑧不肯退步,以生死事在念。不肯自疑,爱疑他人,才闻有个士大夫要理会这事,先起无限疑了也,谓渠要做美官,又有声色之好,如何办得这般事。似这般底,比比皆是,无一人真实把做一件未了底事。昼三夜三⑨,孜孜矻矻⑩,茶里饭里,喜时怒时,净处秽处,妻儿聚头处,与宾客相酬酢处,办公家职事处,了私门婚嫁处,都是第一等做工夫、提撕举觉底时节。昔李文和都尉,在富贵丛中参得禅,大彻大悟。杨文公⑾参得禅时,身居翰苑。张无尽⑿参得禅时,作江西转运使。只这三大老,便是个不坏世间相而谈实相底样子也。又何曾须要去妻孥⒀,休官罢职,咬菜根,苦形劣志⒁,避喧求静,然后入枯禅鬼窟里⒂作妄想,方得悟道来?不见庞居士有言:“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铁牛不怕师子吼,恰似木人见花鸟。木人本体自无情,花鸟逢人亦不惊。心境如如只这是,何虑菩提道不成。” 【注释】 ①一等打破面皮性燥:最重要的就是要打破我执,革除急躁情绪。一等,表程度的副词,犹言首要、最要紧的、最重要的。面皮,颜面,指代我执习气。性燥,又作性躁,粗率。 ②常时:经常,时时。 ③追索:追讨,索要。 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因为欠了人家的钱,被人追讨,自己无力偿还,可是又怕被人羞辱;本来好好的,没有什么事,这下子急得坐不住了,瞎忙一气,象天要塌下来似的,心里老是放不下。 ⑤杜撰禅和:禅林中专指那些并未真实明了佛法之参禅者,又作杜禅和。禅林中,对不了解真实佛法之和尚,或研习禅法多年而无真实领受者,称为杜撰长老。对不谙典故,却动辄发表高论的人,称为杜撰家、杜家。杜撰原指在诗文或其他著作中,毫无根据地妄作论述。禅和,又称禅和子、禅和者,即参禅之人。和子、和者,亲人之语。《禅关策进》中讲:“兄弟开口便道:‘我是禅和。’及问他:‘如何是禅?’便东觑西觑,口如扁担相似。” ⑥三家村:人烟稀少、偏僻的小村落。 ⑦过头禅、口鼓子禅:即口头禅,仅仅是言句相传,并无实证,唯图口舌之快。 ⑧殊:完全。 ⑨昼三夜三:即昼三时、夜三时,犹言昼夜六时、从早到晚、昼夜不间断。 ⑩孜孜矻矻:犹言孜孜不倦。矻音ku(一声),劳极貌。 ⑾杨文公:指杨亿(974—1020)居士,北宋浦城(福建建瓯)人,字大年。少时以文章名世,太宗尝召入面试,叹为神童。真宗时,历任翰林学士、侍郎、修撰等官。持身清正,不畏权势。初不知佛,学士李维勉以宗门事相策发,遂生深信,后礼汝州广慧禅师得法。每翼护法门,多著洪力,一时学佛士夫推为领袖。又屡奉诏命编制大藏目录,校刊《景德传灯录》,于译经院任润文一职。天禧四年有疾,书偈遗李遵勖而逝,享年四十七岁。有文集行世。 ⑿张无尽:北宋蜀州(四川省)新津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自幼锐气倜傥,读书日诵万言。初任通川主簿。一日入寺,见藏经之卷册齐整,怫然欲撰无佛论。后得读《维摩经》,深有所感,遂倾心佛法。神宗年间(1068--1085),因王安石之推举,入朝任官。大观四年(1110)任宰相,后因政策失败,左迁衡州(今湖南省衡阳)知事。其间,元祐六年(1091)曾谒庐山东林常总,获其印可。并与苏轼及黄龙派兜率从悦、晦堂祖心、觉范德洪、真净克文等禅僧为友,尤与圆悟克勤过从甚密。宣和三年卒,世寿七十九。著有《护法论》一卷。 ⒀去妻孥:此指抛妻别子,出家为僧。 ⒁苦形劣志:修种种无益的苦行,徒使身心困顿。劣,使极度疲劳困倦。 ⒂枯禅鬼窟里:此指默照禅。宗杲禅师诃骂默照禅之默默坐禅,一如枯木,不得活用。鬼窟,原指幽鬼所栖之处,即暗黑之处,禅林中借此比喻拘泥于情识,盲昧无所觉知之境界,亦指习禅求悟的过程中,陷入顽空,滞碍不通,不得活用。宗杲禅师认为,枯禅鬼窟是一种邪见,是病非禅,修行当避免落入此境界中,更不得妄执为悟,生大我慢。 在世俗尘劳中,能不忘生死事,虽未即打破漆桶①,然亦种得般若种智之深,异世②出头来,亦省心力,亦不至流落恶趣中,大胜耽染尘劳、不求脱离,谓此事不可容易,且作归向信敬处。似此见解者,不可胜数③。 【注释】 ①打破漆桶:比喻打破无明。禅林中常用黑色漆桶譬喻无明之胶固难破。众生累劫之无明,结习胶固,以致隐覆本具之佛性,犹如贮漆之桶,黑洞洞地不明一物。后用漆桶、漆桶辈,骂不解佛法真理之愚钝者。 ②异世:即来世。 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若能不忘生死大事,时时以生死大事未了为怀,即使今生不能打破无明,开悟见性,亦可以种得甚深的般若种子,来世托胎为人,继续修行,也会省却很多心力,不至于流转三恶道。这要远远地胜过那些贪执于尘劳世乐、不求解脱的人,那些人认为解脱不容易,因而自暴自弃,而把开悟见性、成佛作祖看作是高不可攀的仅仅是信仰的对象,却不肯自己去承担,类似这样看法的人多得很。 士大夫学道,与我出家儿大不同。出家儿父母不供甘旨①,六亲固以弃离,一瓶一钵,日用应缘处,无许多障道底冤家,一心一意体究此事而已。士大夫开眼合眼处,无非障道底冤魂。若是个有智慧者,只就里许做工夫②,净名所谓“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怕人坏世间而求实相,又说个喻云“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若就里许,如杨文公、李文和、张无尽三大老,打得透,其力胜我出家儿二十倍。何以故?我出家儿在外打入,士大夫在内打出。在外打入者其力弱,在内打出者其力强。强者谓所乖处重而转处有力③,弱者谓所乖处轻而转处少力。虽力有强弱,而所乖则一也。 【注释】 ①不供甘旨:不用奉养父母。甘旨,美味,后专指奉养父母。 ②只就里许做工夫:专心致志地在这个地方做工夫。里许,里面,许,助词。 ③所乖处重而转处有力:所遇到的逆缘的力量大,由此而产生的转物为己的自主力量也就相应地强大。 方外①道友徐敦济,乃妙喜三十年前夷门②道旧③,才一邂逅,便以此道相期④,与令弟敦立,时时来圆悟先师处,激扬个事⑤,决欲腊月三十日四大分散时,要得这一著子有下落⑥,非如他人要资谈柄。绍兴⑦初,予住径山,因持钵吴门,再得一见。又二十年,复在鄂渚⑧相遇。因以此轴求指示,信意一挥,写至此,不知前面所说何事,而一轴已终。千说万说,直说曲说,只是为徐敦济生死疑根未拔,只教就未拔处,看个话头——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行住坐卧,但时时提掇,蓦然喷地一发,方知父母所生鼻孔只在上面。勉之!勉之! 【注释】 ①方外:世俗之外。 ②夷门:今河南开封东北隅。此指东京(开封)天宁寺,时圆悟克勤禅师住此传禅。 ③道旧:昔日之道友。 ④相期:相期许、相希望、相约。 ⑤激扬个事:通过种种善巧方便,激发学人的信心和志气,令其体究和承担自己的本分之事。激扬,激发、振奋。个事,指本分事,悟道见性之事。 ⑥要得这一著子有下落:定要在悟道见性这个本分事上有一个结果。下落:着落,结果。 ⑦绍兴:南宋高宗年号(1131---1162) ⑧鄂渚:今湖北武昌境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