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
第十四封
示鲍教授(梦符)诸佛出世,祖师西来,随众生根器所宜,应个时节而已。据实而论,无说、无示、无闻、无得。故岩头有言:“若以实法系缀人,莫道受他信施,只土亦销不得。”①以是观之,诸佛诸祖亦只作得个证明底主任耳。不见舍利弗问文殊师利曰:“诸佛如来不觉法界②耶?”文殊答曰:“诸佛尚不可得,云何有佛而觉法界?法界尚不可得,云何法界为诸佛所觉?”如是,则亦不见有师,亦不见有弟子,亦不见有说发法者,亦不见有听法者,亦不见有说如是义者,亦不见有受如是义者,亦无文殊,亦无舍利弗,亦无诸佛,亦无祖师,亦无法界为诸佛所觉,亦无诸佛而觉法界,亦不曾有鲍居士,此轴子亦无来处,妙喜亦不曾引笔行墨③。既是一切皆不曾有,即今忉忉怛怛,一络索恶口④,却安顿在甚么处?咄!若有安顿处,则有也。鲍居士但恁么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作他观者,名为邪观。如或⑤尚作邪正见,也怪妙喜不得。 【注释】 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认为有实法可传,并依此使学人心生系缚,不要说接受信施的供养,就是连销受尘土的资格也没有。岩头,指全奯禅师,德山禅师之法嗣。 ②法界:依据《华严经》,法界有如下三义:(一)生圣法之因,(二)诸法之真实体性,(三)诸法各持分齐,可区别相状。亦即指真如,或指一切诸法。同时,依普贤行愿而入之法界,计有有为法界、无为法界、亦有为亦无为法界、非有为非无为法界、无障碍法界等五门之义,故立法法界、人法界、人法俱融法界、人法俱泯法界、无障碍法界等五重之别。法界之种类固然繁多,然一切终归于一真法界,此即诸佛众生本源之清净心,亦称为一心法界、一真无碍法界。若自现象与本体观之,则可分为四义,称为四法界:(一)法指万法,界谓分界;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乃构成一千差挖万别之现象界,称为事法界。(二)诸法之现象虽繁多,然其真实体性则常住不变,平等一如,超越语言文字,为寂然圣智之境,称为理法界。(三)所有现象界与本体界具有一体不二之关系,其一一之法,相即相入,一与多无碍,法尔圆融,称为理事无碍法界,(四)一切现象界互为作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重重无尽,事事无碍,称为事事无碍法界。此外,就法界之当相而言,一切法互为一体(相即),其作用互为无碍(相入),故说事事无碍、重重无尽之缘起,称为法界缘起。观此种法界之构造,即称法界观。 ③引笔行墨:指代写信。 ④一络索恶口:一大通令人生厌的废话。实相不可言说,说有说无均是谤法,故宗门中称之为恶口。 ⑤如或:如果,假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