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open道德真源 >>open道德书籍 >>open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
Email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

 

第二十二封

 

示曾机宜(叔迟)

  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缘法不契,末后得岩头扫屏从前零碎所得,方得心地开通。岩头云:“若欲他时播扬大教,须是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盖天盖地,始是大丈夫所为。”①岩头之语,非特②发明③雪峰根器,亦可作学此道者万世规式④。所谓胸襟流出者,乃是自己无始时来现量,本自具足,才起第二念,则落比量⑤矣。比量是外境庄严所得之法,现量是父母未生前、威音那畔⑥事。从现量中得者气力粗,从比量中得者气力弱。气力粗者能入佛又能入魔,气力弱者入得佛境界,往往于魔境界打退鼓⑦,不可胜数。此事不在聪明灵利,亦不在钝根浅识,据实而论,只以喷地一发为准的⑧耳。才得这个消息,凡有言句,非离真而立处,立处即真⑨。所谓胸襟流出、盖天盖地者,如是而已,非是做言语、求奇特。他人道不出者,锦心绣口,意句尖新,以为胸襟流出也,十回被师家问著,九回祇对不得不妨,只怕向骷髅前强作主宰,才见宗师开口动舌,便领将去,似这般底,佛出世亦救他不得⑩。

  【注释】

  ①雪峰义存禅师,德山宣鉴禅师之法嗣,俗姓曾。十七岁出家。唐武宗毁法期间,义存禅师一度隐居山林,礼谒芙蓉灵训弘照大师。后往幽州(今北京一带)宝刹寺受戒。此后,义存禅师开始遍巡名山,参扣诸方禅德。义存禅师曾在洞山座下当过饭头。因久参不契,后改投德山宣鉴禅师座下。时岩头全岁、钦山文邃二禅师亦在德山座下,且相与友善。一日,义存禅师参德山:“从上宗乘,学人还有分也无?”德山禅师当即给了他一棒,反问道:“道什么?”义存禅师不明其旨。第二天,他又来问德山禅师。德山禅师道:“我宗无语句,实无一法与人。”义存禅师一听,终于言下有省。但是,此时他心中尚有疑问,还没有完全彻悟。一次,义存禅师与师兄岩头全岁禅师外出,至澧州鳌山镇,被大雪所阻,住在一个野店里,进退不得。岩头禅师每天只管睡觉,而义存禅师却一直坚持坐禅。有一天,义存禅师实在看不过去,便喊岩头禅师道:“师兄!师兄!且起来。”岩头禅师道:“作甚么?”义存禅师道:“今生不著便,共文邃个(这)行脚汉,到处被他带累。今日到此,又只管打睡(我今生命运不顺,不走运,尽倒霉。先是随同文邃这汉行脚,到处被他拖累。今日跟著你来到这里,你却只管整日蒙头睡大觉,也不用功修行)!”岩头禅师喝道:“噇!(音:chuáng),眠去!每日床上坐,恰似七村里土地,他时后日魔魅人家男女去在。”义存禅师指著自己的胸口,解释道:“我这里未安稳在,不敢自谩。”岩头禅师道:“我将谓你他日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播扬大教,犹作这个语话!”义存禅师又重复道:“我实未稳在。”岩头禅师道:“你若实如此,据你见处一一通来。是处与你证明,不是处与你铲却(你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请把你的见处一一告诉我。对的地方,我给你证明,不对的地方,我帮你铲除)。”义存禅师道:“我初到盐官(齐安国师),见上堂举色空义,得个入处。”岩头禅师道:“此去三十年,切忌举著。”义存禅师接着道:“又见洞山过水偈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渠今不是我,我今不是渠。’”岩头禅师道:“若与么(如此),自救也未彻在。”义存禅师又道:“后问德山:从上宗乘中事,学人还有分也无?德山打一棒,曰:道甚么!我当时如桶底脱相似。”岩头禅师突然大喊道:“你不闻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以上岩头禅师的三处点化,皆是要义存禅师一一放下。]义存禅师接着问道:“他后如何即是(既然上面所讲都不是,那么,我以后如何做即是?)”岩头禅师道:“他后若欲播扬大教,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将来与我盖天盖地去。”义存禅师一听,豁然大悟,便起座作礼,连声叫道:“师兄,今日始是鳌山成道!”德山禅师入寂后,义存禅师便回闽中,于雪峰创院开法接众,一时徒众翕然,身边常随弟子达一千七百余人。闽帅王审知对雪蜂禅师极为崇敬,并从他受法。在王审知的护持下,佛法在闽中曾盛极一时。投子,即大同禅师人,翠微无学禅师之法嗣。洞山,即良价禅师,云岩昙晟禅师之法嗣。扫屏(音:bǐng),扫除,排除。。

  ②非特:不但,不仅,不只。

  ③发明:开导,启发。

  ④规式:标准,法式,模范。

  ⑤比量:因明三量(现量、比量、非量)之一,亦为心识三量之一。比者比类,以分别之心,比类已知之事,量知未知之事。即用已知之因(理由)比证未知之宗(命题),以生决定之正智。八识中,唯有第六意识才有比量的功能。

  ⑥父母未生前、威音那畔:比喻本来面目、自性佛。父母未生前,指六根不具,心无分别,绝诸对待。威音王佛乃是过去庄严劫最初之佛,此佛出世以前为绝待无限之境界,故禅家多以威音王佛出世以前称为威音那畔,以示学人向上探解之境界,或点醒学人自己本来之面目。

  ⑦打退鼓:因遇障碍,不能透过,心生退屈,犹言却步,后退。

  ⑧准的:标准。

  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一开悟见性了,凡有言句,无不是从自性中流去,并不是说离言句之外,别有真性,言句所立处当即便是真性,所谓“随处作主,立处皆真”是也。

  ⑩这句话可译为:别人说不出来的,自己却能以尖新的立意和飞扬的文采表达出来,因而以为这个便是从胸襟中流出,可是,临到与明眼宗师相对,十回被问着,有九回应对不上。如果仅止如此,还不妨事。最要命的是,本自未悟,却佯装已悟,勉强作主宰,一见宗师开口,但从意识知解的角度,理会开来,说得头头是道。象这样的知解心不断,分别心不死,就是逢佛出世,难为救拔。锦心绣口,意指文采飞扬。尖新,新颖。祇对,应答,回答。祇,同“祗”音zhi(一声)。向骷髅前强作主宰,不能作主宰却佯装能作主宰,好比站在死尸前,欲令它能听从自己的指挥。髑,音du(二声)。骷髅,死人的头骨。领将去,思惟领会开来。

  叔迟根性虽钝,却得便宜。真实要敌生死故,矻矻孜孜①,心心念念,不肯放舍。前所云得便宜,便是这些钝底家风②也。既有决定志得之,入手自有时节,亦莫管得在何时。老僧常与衲子辈说:“要参妙喜禅,须是办得一生不会始得③。若要求速效,则定是相误。”何以故?只为从来无法与人,但为人做得个指头路底汉子耳。古德云:“有所得是野干鸣,无所得是师子吼。”佛是通变④底人,于四十九年中,三百六十余会说法,随其根性而引导之。故于十法界内一音演说,众生随类各获饶益;譬如东风一拂,万卉齐敷⑤。佛所说法亦复如是。若有意于十法界内作饶益,则是以我说法欲使众生随类得度,不亦难乎?不见舍利弗在般若会上,问文殊曰:“诸佛如来不觉法界耶?”文殊曰:“弗也,舍利弗。诸佛尚不可得,云何有佛而觉法界?法界尚不可得,云何法界为诸佛所觉?”⑥看他两人恁么激扬⑦,又何曾著意来?从上诸佛诸祖为人⑧,皆有如是体裁⑨,自是后来儿孙失其宗旨,遂各立门户,造妖捏怪⑩耳。叔迟既于世间灰心⑾,则已省得无限事了⑿也。不坏世间相而谈实相,佛佛授手,祖祖相传,无差无别。自是学此道者,错认方便,故传习将去,殊不本其源流⒀耳!如何是不坏世间相而谈实相?妙喜为尔说破:奉侍尊长,承顺颜色⒁;子弟之职当做者,不得避忌⒂;然后随缘放旷,任性逍遥;日用四威仪内,常自检察;更以无常迅速,生死事大,时时提撕;无事亦须读圣人之书,资益性识。茍能如是,世出世间俱无过患矣。

  【注释】

  ①矻矻孜孜:犹言孜孜不倦,勤勉不懈怠。矻音ku(一声),劳极貌。

  ②钝底家风:不存偷心,不呈伎俩,实实在在地做功夫。

  ③如果想跟我学习参禅,必须作好这一生不会禅的准备才行。办,准备,具备。

  ④通变:懂得善巧方便、观机逗教。

  ⑤敷:绽放。

  ⑥见《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卷一。

  ⑦激扬:激发、提举。

  ⑧为人:此指度化众生。

  ⑨体裁:原指量体裁衣,此指观机逗教,善巧方便。

  ⑩造妖捏怪,装神弄鬼。捏,捏造。

  ⑾灰心:心意寂静如死灰,不为世间事所动。

  ⑿省得无限事了:减少了很多的麻烦事。

  ⒀殊不本其源流:全然忘记了佛法的根本。

  ⒁承顺颜色:即承颜顺色,孝敬父母,随顺父母之心愿,颜色和顺。

  ⒂避忌:逃避、回避。

返回目录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od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