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慧宗杲禅师书信集
第二十三封
示中证居士(郭知县仲堪)天台智者大师①悟法华三昧,以空假中三观,该摄②一大藏教,无少无剩。言空者,无假无中无不空;言假者,无空无中无不假;言中者,无空无假无不中。得斯旨者,获旋陀罗尼③。是知从上诸佛诸祖,莫不皆从此门证入。故大师入证时,因读《法华经》,至“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乃见释迦老子在灵山说此经,俨然未散。或者谓之表法④,唯无尽居士张公⑤,因阅《首楞严经》,至“是人始获金刚心中”处⑥,忽思智者当时所证,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非表法也,尝谓余曰:“当真实证入时,全身住在金刚心中,李长者⑦所谓‘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智者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唯证是三昧者,不待引喻,而自默默点头矣。” 【注释】 ①智者大师:即天台宗的开宗祖师智顗。其主要著作有《法华经玄义》、《法华经文句》、《摩诃止观》,世称为天台三大部;另有《观音玄义》、《观音义疏》、《金光明经玄义》、《金光明经文句》、《观无量寿佛经疏》,称为天台五小部。其特点在于教观双运、解行并重。其学说对中国佛教的影响极大。 ②该摄:统摄。该,具备。 ③旋陀罗尼:法华三陀罗尼之一。谓于法门得旋转自在之力。 ④表法:意思是并非实有其事,只是一种象征。 ⑤无尽居士张公:北宋蜀州(四川省)新津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自幼锐气倜傥,读书日诵万言。初任通川主簿,一日入寺,见藏经之卷册齐整,怫然欲撰无佛论。后因读《维摩经》,深有所感,遂倾心佛法。神宗年间(1068--1085)因王安石之推举,入朝廷官。大观四年(1110)任宰相,后因政策失败,左迁衡州(湖南省)知事。其间,元祐六年(1091)曾谒庐山东林常总,获其印可。并与苏轼及黄龙派兜率从悦、晦堂祖心、觉范德洪、真净克文等禅僧为友,尤与圆悟克勤过从甚密。宣和三年卒,世寿七十九。著有《护法论》一卷。 ⑥语见《首楞严经》卷八。原文是:“阿难!从乾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乾慧地,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此处的“金刚心”,指金刚如幻三昧,亦即金刚般若。 ⑦李长者:即李通玄,又称枣柏大士,唐代著名华严学者,沧州(今河北省沧县东南人)。青年时钻研易理,到四十余岁时,专攻佛典,潜心《华严》。当时正值八十《华严》译成。于开元七年(719)春,他携带新译《华严经》到太原孟县西南同颖乡大贤村高山(一作仙)奴家,造论阐明经义。三年足不出户,据说每天早晨只食枣十颗、柏叶饼一枚,由此世称枣柏大士。他后来携带论稿移居神福山原下的土龛(即太原寿阳方山土龛)继续撰述,经过五年告成,这就是《新华严经论》四十卷。继而又作《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四卷。开元十八年(730,一说开元二十八年,740)三月二十八日圆寂,寿九十六岁。《新华严经论》在李通玄死后四、五年,才由僧人广超等传写弘通,到了宣宗大中年(847--859)中,福州开元寺比丘志宁又将论文会入经文之下,成一百二十卷,后又经思研整理,称为《华严经合论》,就流传得更普遍了。 众生境界差别不等,所见不同,互有得失,除夙有灵骨,不被法缚,不求法脱,于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舍方便而自证入,则亦不待和会差排①,自然见月亡指矣。昔药山和尚初发心、求善知识时,到南岳石头和尚处,遂问:“三乘十二分教,某甲粗亦研穷②,承闻南方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实未明了,乞师指示。”石头云:“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药山闻而不领,良久无言。石头云:“会么?”药山曰:“不会。”石头云:“恐子缘不在此,往江西问取马大师去。”药山依教,直至江西见马师,以问石头话端③,依前问之。马师曰:“我有时教伊扬眉瞬目,有时不教伊扬眉瞬目,有时教伊扬眉瞬目者是,有时教伊扬眉瞬目者不是。”药山闻马师语,便获金刚心中,更无奇特玄妙可通消息,但作礼而已。马师知其已证入,亦无别道理传授,只向他道:“汝见个甚么便礼拜?”药山亦无道理可以呈似④马师,但云:“某在石头,如蚊子上铁牛相似。”马师亦无言语,与之印可。一日,忽见便问:“子近日见处如何?”山曰:“皮肤脱落尽,唯有一真实。”马师曰:“子之所得,可谓协⑤于心体,布于四肢。既然如是,将三条篾束取肚皮,随处住山去⑥。”药山云:“某甲又是何人,敢言住山!”马师云:“未有长行而不住,未有长住而不行。欲益无所益,欲为无所为,宜作舟航,无久住此。”遂辞马师去住山。此亦获金刚心中之效验者。 【注释】 ①和会差排:泛指附会、分别、解释。差,音chai(一声) ②粗亦研穷:略有研究,略有所晓。 ③话端:话题,话头。 ④呈似:呈给,拿给某人看。似,与,给。 ⑤协:契合。 ⑥将三条篾束取肚皮,随处住山:意思是,抖擞精神,随处住山接众。 仲堪道友,妙喜与之素昧平昔。绍兴丙子①冬,邂逅宛陵②,一见风采,未语而心已许之③。尝过其舍,遂蒙倾倒④,因而诘之。自言于中字法门⑤而有趣向⑥。自尔,每与对谈,未尝一语及世间事。古人隔江横趋时节⑦,亦有之矣。为政不苛不察⑧,而奸蠹为之胆落⑨。此亦证中字法门效验也。别来恰九个月⑩,忽专介⑾以此轴来求道号。因思无尽张公之言,颇与仲堪所入门户略相似,故不觉引前葛藤,仍为立道号,曰中证居士。中证之义在吾佛则曰金刚心。心至中曰忠,中无定方⑿,见于行事,而利他自利,世出世间,了无遗恨矣。中证不偏,而上下相应,如析栴檀,片片非别木⒀。非如他人说得盛水不漏,于行事时,手足俱露⒁。如此等辈,欲入中字法门,大似掉棒打月⒂,不亦难乎?中证居士勉之!妙喜异日忽地撞到面前,那时相见。更若守著这一字,则不中矣⒃! 【注释】 ①绍兴丙子:公元1156年。绍兴,南宋高宗年号(1131--1162). ②宛陵:今安徽宣城。 ③心已许之:对他的人格表示认可。 ④我曾经到他的住处拜访过他,彼此之间畅所欲言,相谈甚欢。倾倒,畅所欲言。 ⑤中字法门:即中道法门。 ⑥趣向:朝一个方向,实现、达到目标。此处指契入。 ⑦隔江横趋时节:《五灯会元》卷七载,襄州高亭简禅师,参德山,隔江才见,便云:“不审。”山乃摇扇招之。师忽开悟,乃横趋而去,更不回顾。后人遂以“隔江横趋”这一典故借指开悟见性。 ⑧不苛不察:既不酷残苛刻,也不著意考核监督。 ⑨奸蠹,为非作歹的人。为之胆落,犹言闻风丧胆。 ⑩别来恰九个月:分手刚好九个月。 ⑾专介:专使,特地派往办理某事的人。专,专门,单独。介,宾主之间传信捎话的人。 ⑿中无定方:中道观是圆融无碍的,没有固定的方所,随方就圆,圆应一切。 ⒀犹如劈开栴檀树,每劈下一片,都是栴檀,不是别的树木。 ⒁不象其他的人嘴里说得头头是道,滴水不漏,可是一旦行事时,便露出真实的手脚。 ⒂掉棒打月:比喻邈不可及,徒劳费力。掉,挥舞。 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中道并不是与二边相对待的并立的中间状态,它超越于二边之上,其本质是无住。如果执著于在二边中间有个中道状态,这本身便不是中道了,因为它仍然有所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