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open道德真源 >>open道德书籍 >>open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济佛注解
Email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依法出生分第八

济佛注解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1世界2七宝3。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一)。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4乃至四句偈5等 。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二)。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三)。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6(四)


  词义:

  大千:大千者,普天之下,谓之小世界。一千小世界,谓之小千。一千小千世界,谓之中千。一千中千世界,谓之大千。

  世界:世界者,世间的方位界限也。

  七宝:七宝者,指金﹑银﹑琉璃﹑玻璃﹑玛瑙﹑珊瑚﹑珍珠,七种是也。

  受持:信力曰受,受之不忘于心也。念力曰持,持之不厌其久也。受持,就是承教不逆,结念不怠的意思。

  四句偈:是二十六分中,(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四句,及三十二分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四句等。

  6非佛法:即前云,无为法,即后云无法可说之意,谓一心泯合,非佛非法,为不住相布施也。


偈:音记 他:音托

  分解:
  世间一切有为法,皆是从心生,所谓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是心体,法是心相,心相有生灭,然而心的本体,则无生灭。心的本体是湛然常住不迁的。若以常住真心,忽有妄见,则遗失本体,而变为业识。从妄起妄,精明外溢,奔色奔声,造业受苦矣。众生之迷,先执法我,后执人我,有此二执,骤然告以无相之因,焉能契无相之果。此甚深般若,未破法我执的菩萨,尚且不明此理,何况是未破人我执的凡夫呢?众生无始劫来,习气深厚,处处为业力所转。旧业未除,新殃又造,愈转愈深,虽有本智,若不假般若之力,断不能出此烦恼障蔽。如来苦口婆心,说此一部般若,真有不可思议的妙用。种种破障,浅言之以教化民生,深言之以启悟菩萨。未来之众生,如能依教修行,受持此经,即可超出妙庄严路也。因般若为无上法门,诸佛能成无上正等正觉,皆是般若之力,故云依法出生。


  概论:
  本分,点明正宗经文,为诸佛菩提法,皆是从这里出来。复点破佛法,非佛法,是名佛法,以显示人心中,自有真佛。而点明的方法,又从较量事相有为福德中,渐渐的说出来。就是恐怕人,疑前说无上菩提之法(无为法) ,既不可以色相取,又不可以口舌说,似此法无可说,佛无可成,大家修行的人,变了甘坐无为坑里,有什么好处呢?所以如来,从人情中,举出小果来,先以有相的布施(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 ,较量福德,复较量这个有相福德,还远不如持四句偈的无相福德,因为有相布施,皆是有为之善,即有极大福报,报尽还须堕落。若是修般若之法,或了明四句偈言,或为他人解说般若深义,所得福报,则无有穷尽之时。所以说,以财布施,不如以法布施。财施有尽,法施无尽也。这个缘故,就是因为一切诸佛,皆从此般若(妙智慧)而生。再由此,点破佛法即非佛法一句。因为般若是诸佛之母。俗语说,母因子贵,即此意。般若能生出佛法,但是般若并非佛法,所以说破佛法,即非佛法。老子曰:大道无名,强名曰道。可知本无佛法,不过强名之曰佛法而已!又有相福德与无相福德相较量,前后共九次问答,此分中是第一次问答。


  讲义:
  佛曰:“须菩提”乎!你的意思怎么样?设若有人以金等七宝,充满大千世界来行布施,此人所得福德,多不多?须菩提答曰:世尊!自然是很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这种福德,是有相的布施,于我等性中智慧的福德,全无关系,究竟是无福德性。我师父就人世报施的福德而言,所以说多。如来佛又说:设若有人,于此般若经中,随便受持,或一卷半卷,或一章半章,甚至最少以四句偈(第二十六分,第三十二分,各有四句偈)或能为人演说经的意思,则他所得的福德,比前说的大千宝施所得的福德,还要更多。佛又曰:“须菩提”乎!这个缘故,是因为一切诸佛,及成佛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故云般若是诸佛之母。佛又曰:“须菩提”乎!但是般若并非佛法也。意思就是本来就没有佛法,不过假以开悟众生,取一个名字叫佛法而已!故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返回目录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od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