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体同观分第十八济佛注解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1(一)。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2。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3。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二)。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4。是名为心(三)。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5不可得6。现在心7不可得。未来心8不可得(四)。 分解: 词义: 1五眼:经中所说,肉、天、慧、法、佛五眼,总是性中明觉。凡见众生形色具足为肉眼,色身自有肉眼。凡见大千世界慧性普照,光摄大千为天眼。凡见自性般若,返观内照,智烛常明为慧眼。凡见诸法皆空,了诸法空,洞彻世界为法眼。凡放大光明,破诸幽暗,真性常昭,上自诸天,下至九幽,毫无障碍为佛眼。大凡众生,皆具此五眼,与佛无二。因四相六尘遮蔽,只有肉团眼一件而已。儒书云,圣人之心有七窍,即是五眼之谓也。 2沙等恒河:以一沙比一河,比尽其沙,则河之多,已为无量。复以无量恒河,以比世界,一沙比一世界,每一世界各有三千大千之数。则世界复成无量无边。 3佛世界:三千大千内,必有一佛设化,故谓之曰佛世界。 4非心:人之心体,本来虚净,一切妄念,由喜、怒、哀、乐、爱、恶、悲、恐中生,皆非本然之心,故谓之非心。 5过去心:思念前事为过去心。 6不可得:就是本来无有的意思。 7现在心:思念今事为现在心。 8未来心:思念后事为未来心。 概论: 附言: 六祖云:“前念后念及今念,念念不被邪见染,”张拙云:“一念不生全体现,”因属非心,故有心之名。若知心体静虚,本无一物,则过去,现在,未来,皆不干心事,又何有若干种心,可得而名者乎? 讲义: 佛曰:“须菩提”乎!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我,有天眼否?须菩提答曰:如此,世尊!我师父有天眼。 佛曰:“须菩提”乎!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我,有慧眼否?须菩提答曰:如此,世尊!我师父有慧眼。 佛曰:“须菩提”乎!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我,有法眼否?须菩提答曰:如此,世尊!我师父有法眼。 佛曰:“须菩提”乎!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我,有佛眼否?须菩提答曰:如此,世尊!我师父有佛眼。 佛曰:“须菩提”乎!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恒河所有的沙,如来我,说是沙否?须菩提答曰:如此,世尊!我师父说是沙。 佛又曰:“须菩提”乎!你的意思怎么样?如一恒河中所有的沙,倘一粒沙,等于一恒河,更以等于恒河的沙之多,来算佛世界,如是佛世界多否?须菩提答曰:世尊!甚多。 佛又告须菩提曰:不必远说等于恒河沙的世界,就是近在汝之国土中,所有众生之心,随情而迁,逐境而生,颠倒妄想,各各一心,种种不一,如来我,以清净之五眼皆尽见尽知。这是什么缘故呢?如来我,所说一切心,皆是众生的妄心,非性中常住的真心,知不是妄心之心,才能现菩提的本体,这才可名为心。什么缘故呢? 佛又曰:“须菩提”乎!如来我,所说的非心,是常住的真心,寂然不动,物至则觉。过去无有留滞心,现在无有执著心,未来无有预期心,反观于内,则三心总不可得。知其不可得,则清清净净的般若现出,所谓人心净而道心生,此方为菩提之真心,一体同观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