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
分解:
般若妙法,本是自己家里物,本来无失,从何有得。但有所得,皆是执情未忘,能所未破也。前云得福德者,以布施之因,得福德之果,此还是相分边事。今云无得者,是云福德性,非福德果可比也。福德果尚有相可见,福德性实无相可见也。福德性既无相可见之法,即为无法可得。不但无法可得,即能得者亦无。相分是所得,见分是能得,能所尽破,即不见众生为所度,不见自身为能度。故云无量众生是我度者,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概论:
前屡言一切俱空,佛于菩提﹝正觉﹞实无有法可得。须菩提,悟彻此理,因又当机直问如来佛得菩提,究竟真无所得耶?这个耶字,虽似疑问,却是悟处,夫无所得,方是真得。谓无得无不得,乃是真得也。此分以如来无法得菩提,要在发明经文,灭度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于法无住行施的道理耳。
附言:
无得之理,其细已极。当初祖到东土破六宗时,观其破无得宗之问答,可稍明无法可得之真谛。祖问曰:汝云无得,无得何得,既无所得,亦无得得。彼众中有宝静者,答曰:我说无得,非无得得,当说得得,无得是得。祖曰:得既不得,得亦非得,既曰得得,得得何得。宝静又答曰:见得非得,非得是得,若见不得,名为得得。祖曰:得既非得,得得无得,既无所得,当何得得。宝静当下疑情顿释,此段文之问答,皆甚深法,此宗当时抱了一个无得宗,殊不知存了一个无得之心,已经执著无得二字。般若妙法,不落语言文字。若执著不忘,以众生知见,妄测佛智,则愈寻愈远矣!所谓无上菩提者,即是本来清净智慧,非另有法可得。但不留一法,乃通万法,才是无上菩提。有法可得,便为法缚。无法可得,方为解脱。
讲义:
须菩提向如来佛曰:世尊!我师父得无上正等正觉,究竟真无所得么?佛告曰:如是如是。“须菩提”乎!我于法中丝毫无得,因有得即有失。凡是可以得失言者,皆是身外之品,非自性也。自性菩提,人人具足,何能言得,但没有一点法可得,是名无上菩提。
返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