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open道德真源 >>open道德书籍 >>open空行法教
Email

 

空行法教

 

第三章

菩提心:以发菩提心为道的法教

 

  伟大的上师莲花生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之一。经过许多大乘经典的心性修学之后,他爱一切众生,犹如母亲爱其独子般。他的一切行为皆是为了他人的福祉,是带领一切众生抵达涅槃的舵手。他不需请求就传法予有需要之人,具大悲心的莲师是众菩萨之王。

  当他待在蒙卡的狮林洞时,我,卡千的措嘉,生起了菩提心,下定成佛之心。向伟大的上师献上了盛满珍宝的曼达盘后,我做了这样的祈求:奇哉!伟大的上师,你曾教导在生起对一切众生的慈心与悲心之后,在大乘法教中最重要的就是菩提心的修学了。既然如此,我们又应该如何修学菩提心呢?

  上师答道:措嘉,如果你已进入大乘而不修学菩提心,就会落入小乘。因此,必须一直生起成佛的决心,并精进地修学利他。

  在大乘的经、续中有无数相关的详细阐释。若依经、续法教来简扼地说明菩提心时,可分为三部分:外修学、内修学与密修学。

 

菩提心的外修学

  措嘉佛母问道:何为外修学的方法?

  上师答道:外修学有十二要点:

  一、菩提心修学的要义

  二、分类

  三、定义

  四、行者的特质

  五、授戒的对象

  六、受戒的仪式

  七、修学的利益

  八、修学的原因

  九、不修学的过患

  十、誓戒

  十一、持戒与破戒的分别

  十二、破戒的还净法门

  她问道:您所说的这些要点又是如何?

  一、要义

  上师答道:生起菩提心的要义,是渴求证得无上的正觉,并持守菩提心戒,让一切众生从轮回中解脱。

  二、分类

  佛经中有许多相关的分类,但简言之,有两种:愿菩提和行菩提。愿菩提是希望能成就众生的福祉,但仅是如此并不足够,重要的是能实际修持利益一切众生。

  要教尚未去除我执的偏私之人生起菩提心,似乎颇为困难。

  三、定义

  菩提心的定义,是在自身生起先前未有的利他之心。

  对于没有积聚资粮的人来说,这样的利他之心无法生起。

  四、行者的特质

  要修学菩提心之人,必须具备一些特质:他必须向往大乘的法教,而非声闻或缘觉;具有大智,而去除一切质疑;应该皈依某位上师与皈依三宝,并对谬误或低劣的法教感到疲乏;应天生平静与温和。

  西藏人对佛法充满敌意,大臣们心术不正,国王容易受骗,只有少数一些人是适合大乘佛法的根器。措嘉,要戒除对敌、友的分别之心。

  五、对象

  授予你菩提心戒的对象,必须是位具大乘发心,并且充满慈心、悲心的上师。他必须是位无须臾自利的导师,并持守誓戒无任何的违犯。

  在此浊世,若无追随具德上师。是很容易落入魔掌的。

  六、仪式

  受菩提心戒的仪式如下:在三宝之前广设供品,在吉祥年、月的农历初八或十五,礼敬僧伽;举行本尊的荟供,并向空行、护法与四大的神祇献上盛大的食子供,布施所有财产并积聚广大的福德。

  同一天傍晚,对上师献上初始的供金。对上师具礼敬之心,弟子须以七支净供①来累积资粮。

  尤其你必须如下述般忏悔恶行:观想种子字“阿”在顶轮,藉由种子字放光而让所有众生证悟成佛,并向所有圣众献供。以光再收摄回种子字阿的方式,收摄所有圣众的成就甘露,融入你的身、语、意之中,焚尽一切恶业与染污。如是观想,持诵阿字一百零八遍。

  观想自上师心轮智慧的心间“吽”字放光,融入你的身、语、意,烧掉所有的恶业,如是观想,持诵吽字一百零八遍。

  接着是语的忏悔。意念自无始以来所累积的一切恶行,以悔过心念诵如下的忏悔文三遍:

  金刚上师及一切持明者,祈请垂加护!

  本尊壇城及文物百尊圣众,祈请垂加护!

  十方诸佛及佛子,祈请垂加护!

  守护法教之空行母及护法,祈请垂加护!

  于诸礼敬圣众前,我,某某某,至心忏悔自无始以来,因妄念所造之身、语、意不善与恶行、教唆他人或随喜恶行等所积累之一切恶业。

  之后决心不再造作恶行,重复上述之祈愿,并念诵下文三遍:

  犹如往昔诸佛及菩萨,圆满五道十地之典范,遮止一切不善及恶行,我,某某某,自此直至证得妙菩提,遮止妄念所造诸恶行,吾今誓愿从此永不犯。

  实修菩提心

  这有两个部分:首先是初学者先从发起愿菩提心。

  从自心深处,弟子应发起真诚心思维:为解救轮回之一切众生脱离苦海,我将证得无上正觉!

  最后重复上述的发愿并念诵下文三遍:

  视一切众生如父母、兄弟姊妹、儿女,

  上师与法友,我,某某某,

  自今直至证得妙菩提,

  将生起坚固之愿心,

  解脱一切未解脱之众生,

  度脱一切未度脱之众生,

  救度一切未救度之众生,

  使未证入涅槃之一切众生,

  证入诸佛无住之等觉境中②。

  其次,为了生起行菩提心,应如是思维:自此刻起,只要轮回不空,我将无片刻的放逸,并用各种方式来利他。重复如上的祈愿后再念诵下文三遍:

  自今至轮回未空,我,某某某,必生起坚固之愿心,渐次修学、修持、圆满六度及四无量心。如往昔诸佛菩萨,圆满五道及十地,俱足根本、支分戒,吾亦如是修学、修持及圆满。恳祈视我如菩萨。

  上师接着说道:“应如是!弟子啊,善哉!具义矣!”如上重复三遍后,即得授菩提心戒。

  自此为了无损地持守誓戒,上师应为弟子讲授戒仪,而弟子应献上供礼并广设供养以酬谢。

  自此不断精进地发起菩提心、修持菩提心犹如潺潺水流般,是十分重要的。

  七、利益

  学菩提心且生起菩提心的利益如下:已胜过声闻与缘觉,你被视为是大乘的行者;你的烦恼、恶业、染污之根源皆以灭除;身、语、意的一切善业成为具义之因,并能圆满广大福德的资粮;恒时受到诸佛、菩萨与大护法神的垂顾;一切众生将爱你如独子,且你的容貌姣好,百看不厌;你将永不离失大乘法教。

  总之,你将快速成就佛果的殊胜功德,并证得真实的圆满正觉,其功德不可思议,因此要持续为之。

  八、修学的原因

  也许求自身的解脱就够了,为何要解脱轮回中的一切众生?因为所有众生都曾是你的父母,你欠他们的恩德难以思量,因此需要修学菩提心来回报他们的恩情。

  他们的恩情在于造就了你的生命和肉体;打从孩提时,就用最好的饮食来喂养你长大,为了你历经各种痛苦和困难;珍爱你,不惜自身;甚至爱你远胜过他们的自身。

  还有,他们给你各种财物和资产、教育你、让你学习佛法……等等。因为这些父母的弥天大恩,你必须将他们全数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因为一切众生皆有相同的根源——佛性,你也和他们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将他们全都从轮回中解救出来。

  措嘉,若你只图自己的幸福,就和究竟佛果无缘。

  九、不修学的过患

  不修学的过患如下:既落入声闻、缘觉乘,你就难以证得圆满正觉;你所做的一切皆成泡影;往昔所累积的一切福德将被耗尽;恒时被鬼怪所阻扰;别人会讨厌或不喜欢你。总之,你的愿望都不会成功等等,因此有无穷的坏处。

  措嘉,希望当一个大乘行者却不具备菩提心是多么愚蠢啊!

  十、誓戒

  有两种誓戒必须持守:愿菩提心的誓戒是你必须一再修学永不弃舍众生;愿菩提心会损毁,假如是下列情况:

  ◎存心拒绝其他众生后,你又生气或动手打其他人,超过一天以上没有采取对治法。

  ◎存心欺骗你的上师、老师、金刚法友或任何值得尊敬者,在欺骗后超过一天以上没有采取对治法。

  ◎你让某人后悔所行的广大功德——那应该要喜悦而非觉得后悔。在存心让他觉得后悔之后,你又说:“还有比这更了不起的!这不算什么!”就破戒了。

  ◎基于嗔心,你批评以为已生气菩提心的菩萨。

  ◎毫无悲心的欺骗其他众生。

  这些行为如果超过一天以上没有采取对治法,就被称为五邪行,必须舍弃,因为它们会让你丧失愿菩提心戒。

  措嘉,如果你受了许多戒律而没有持守的话,就会毁了你自己。

  此外,还有五事你必须执守:

  一、生气或动手打人的对治法,是你应该永远平静与温和,并试着帮助众生。

  二、欺骗值得尊敬之人的对治法,是你必须要有良知,即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永不撒谎。

  三、让他人觉得后悔的对治法,是让一切众生行善而证得诸佛的正觉。

  四、因嗔心而批评他人的对治法,是应赞叹所有的大乘行者,并视他们为师。

  五、欺骗众生的对治法,是你必须以自心为证,并以纯净的发心跟随善知识。

  持守这些行为,你将成为世尊法教的持有者,即便生为凡夫。

  其次,行菩提心的誓戒可分为三点来解说:

  一、应舍弃的十恶;

  二、做为对治的十善;

  三、应采行的十度。

  十恶

  十恶中有三者是身业:杀、不告而取、邪淫。

  

  杀是中断生命的延续。有三种因三毒产生的杀业:

  一、出于贪的杀业,意指杀害动物因贪求他们的肉、皮等。

  二、出于嗔的杀业,例如因邪念而谋杀他人。

  三、出于痴的杀业,意指没有意图的杀业,例如,小孩杀死一只鸟或踩死一只蚂蚁。

  没有去除三毒的众生,是不会快乐的。

  当经历下列四步骤,便造成了杀业:

  一、有存心,我要这么作恶!

  二、仔细谋划并花费气力。

  三、实际的杀生行为并经历之。

  四、高兴完成且无悔意。

  杀生的果报会以三种方式显现:

  一、异熟果(报果)是出于贪的杀业,你主要会投生为饿鬼;出于嗔的杀业,你主要会投生在地狱道;出于痴的杀业,你主要会投生为畜生。

  二、增上果是因为先前强烈的恶行,即便投生为人,也会短命或多病。

  三、等流果(习果)是因为先前的习气使然,你会以杀生为乐。

  措嘉,因此我们必须严禁这些行为。佛经上说,能够努力鄙弃这些行为,你讲转变先前的异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然后能拥有人、天的众多快乐。

  不告而取

  第二项身的恶行要义——不告而取,即是占据他人之财产为己所有。

  这项恶行包括了用暴力强占,例如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偷偷的窃取财物或是像偷斤减两地骗财。

  措嘉,不改变贪财欲念的人是不会快乐的。

  如同前述,偷盗的行为在历经四项步骤后便完成了,同样也有三种业报:

  一、异熟果是你依犯行的大、中、小程度,而堕入不同的下三道,特别容易投生在饿鬼道。

  二、增上果是即便你投生为人,也将一贫如洗并经常遇到诸如小偷、强盗等怨亲债主。

  三、等流果是由于阿赖耶识中所累积的这种不善习气使然,你在未来累世中都会喜欢不告而取。

  措嘉,如果你摒弃犯下这些行径,将会有三种果报:你会有截然不同于前述三者的业报,像是投生为人、天道,且会很富有等等。

  邪淫

  第三种身的恶行要义——邪淫,是你犯下淫行,而对象是你无权这么做的人。

  若细分,有下列几项邪淫:

  一、对一个平民来说,和国王所监护者,诸如王后、宫女等发生性关系是不当的。

  二、和法律所禁止的对象发生性关系是不当的。

  三、在印度,和仍由父母监护的对象发生性关系是不当的,因为尚未成家立业的男、女仍由父母所监管。

  四、和由“文明原则”保护的对象发生性关系是不当的,意指如此做会使对方蒙羞,像是近亲的母亲或姊妹。

  五、和由佛法监管的对象发生性关系是不当的,像是上师的妻女、出家人等等。

  欲念重的人是无法进入解脱之道的,措嘉,对此要采取对治法。

  也有一些情况,即便和你的正当伴侣发生性关系也是不当的。

  一、在不适合的时间,如初一、十五和初八,发生性关系是不当的。

  二、在不适合的场所,如三宝的坛城之前,发生性关系是不当的。

  三、在不适合的孔口,如用动物的行径,发生性关系是不当的。

  措嘉,一般人若没有舍弃家庭生活,是容易陷入魔王之毒的。

  如同上述一样,历经四项步骤后,邪淫的行为就完成了,同样也有三种业报:

  一、异熟果是你讲会投生在下三道。即便投生在上三道,你也会和伴侣相斗等等。

  二、增上果是在来生累世中,你的助手、伴侣等等,都会无动于衷或是出现种种忘恩负义的行为。

  三、等流果是你不善习气会让你喜欢邪淫。

  措嘉,如果你摒弃这些行径并加以戒除,将可获得截然不同的业报,因此摒除邪淫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有四种语的不善,包括诳语、两舌、绮语、恶口。

  诳语

  第一种,诳语的要义,是在言辞上颠倒是非。

  若细分,有下列几种:

  一、无利无弊的诳语,像是年迈老人所说的谎话。

  二、有利有弊的诳语,像是利益某人却伤害另一人的谎话。

  三、“有殊胜功德的诳语”,意指宣称自己心绪中所具有的功德,像是神通之类的,但事实不然。

  措嘉,不要说太多无的放矢的话。

  如同前述,在历经四步骤后,诳语的行径就完成了,同样也有三种业报:

  一、异熟果是你将堕入下三道。

  二、增上果是即便投生为人,你的话也会毫无效力。

  三、等流果是在未来累世中,你都会喜欢诳语。

  措嘉,如果你摒弃这些行径,将会获得截然不同的业报,所以摒除诳语是十分重要的。

  两舌

  第二项语的不善是两舌,指对好友之间的挑唆离间。

  若细分,可有下列几种:

  一、公然的离间,当着某人的面直接谈论。

  二、间接的离间,迂回的谈论。

  三、私下的离间,单独讨论他人。

  措嘉,不能守口如瓶的人是不会快乐的。

  四项步骤完成一如前述,同样也有三种业报:

  一、异熟果是你将堕入下三道。

  二、增上果是即便你投生为人,也少有朋友且争议不断。你总有诸多懊悔,被人人所厌恶,所说的话毫无作用。

  三、等流果是在来生累世中,你将以两舌为乐。

  措嘉,若我们摒弃这些行径,将会得到截然不同的业报,所以摒除它们是十分重要的。

  绮语

  第三项语的不善是绮语,是指瞎扯而浪费时间。

  若细分,有下列几种:

  一、巫术的祝咒。

  二、说故事和闲扯淡。

  三、开玩笑。

  如同前述,四项步骤完成此举,会有三种业报:

  一、异熟果是你将堕入下三道。

  二、增上果是即便投生为人,你的话也会无足轻重、瞎扯、无关紧要。

  三、等流果是在来生累世,你将会以绮语为乐。

  措嘉,如果你舍弃这些行径,将会得到截然不同的业报,因此不要进行无意义的闲聊。

  恶口

  第四项语的不善是恶口,指的是说伤害他人的话语。

  若细分,有下列几种:

  一、当众揭露他人过失。

  二、间接伤害他人。

  三、私下说些伤害他人的事。

  措嘉,恶口的怒火会同时灼伤你和他人的心,恶口的武器会杀死解脱的命根。

  这个行为亦经历四项步骤而完成,也有以下三种业报:

  一、异熟果是会投生下三道。

  二、增上果是即便投生为人,任何你所说的话都会触怒他人,你也会老是惹人厌烦。

  三、等流果是你会喜欢对他人恶言相向。

  措嘉,如果摒弃这些行径,将会得到截然不同的业报。此浊世的众生毫无快乐可言。

  第三,有三种意的不善,分别是贪欲、恶念、邪见。

  贪欲

  第一种贪欲的要义,是贪执美好之物。

  若细分,有下列几种:

  一、不肯给出你的资财。

  二、渴望他人之财,想据为己有。

  三、贪执不属于自己或他人的美好之物。

  措嘉,不要紧攫财物不放,佛法修行者若不能了知无常,是没有快乐可言的。

  这个行为由四项步骤而完成,以及下列三种业报:

  一、异熟果是会投生在下三道。

  二、增上果是即便投生为人,你也老是住在饥荒、干旱连年的令人不悦之地。

  三、等流果是在来生累世中,你都喜欢贪欲。

  措嘉,因此摒弃这些行为是很重要的。

  恶念

  第二项意的不善是恶念,是对他人有敌意的态度。

  若细分有下列几种:

  一、因嗔所生的恶念。

  二、因悔恨所生的恶念。

  三、因嫉妒所生的恶念。

  措嘉,不要犯下伤害自、他的意念恶行。

  这个行为由四项步骤而完成,有下列三种业报:

  一、异熟果是会投生下三道。

  二、增上果是即便投生为人,别人会莫名其妙地仇视你,你也不断碰到敌意与诉讼。

  三、等流果是你会培养出一种怨恨的心态。

  措嘉,若你不舍弃恶念,就不是小乘与大乘的行者。

  邪见

  第三种意的不善是邪见,是指夸大或诋毁。

  若细分,有下列几种:

  一、抱持外道之常见或断见的邪见。

  二、抱持某种规矩或仪式,像是“如狗、猪般的苦行是至高无上的”之类的邪见③。

  三、抱持相信“暂时聚合体”的邪见④。

  措嘉,很少人能真正了解佛法与外道的差别。

  经过四个步骤完成这些行为,会产生下列三种业报:

  一、异熟果是会投生在下三道。

  二、增上果是即便你投生为人,也会投生在未开化的部落边地,从未能听闻“三宝”之名。

  三、等流果是因抱持邪见的习气深植在阿赖耶识中,因此你会喜欢抱持邪见。

  措嘉,所有的圣者都指责这十恶,所有的博学者都摒弃这十恶,甚至连寻求证得人天福报的人也都不犯这十恶,所以,摒弃它们吧!很多人不懂善恶之别,但受持佛陀法教的人应该懂得。既熟知善恶的因果,却仍作恶,就无异于禽兽了。

  措嘉佛母问道:摒弃这些行为后,会有怎样的业报?

  上师答道:异熟果是你将投生为人、天神,你的声音会如梵天一般美妙,你的色身会因陀罗般比他人美丽,你也会如转轮圣王般富有。

  增上果是你将博学多闻、非常聪颖且会遇到佛法,最后会证得三种成佛果。

  至于等流果是你会在所有的来世中,精进的摒除十恶。

  措嘉佛母问道:关于这十恶,是否有任何程度上的差别?

  上师答道:是的,是有不同。一般来说,会因烦恼而有差别。

  一、出于嗔而犯下十恶。你会投生为地狱的众生。

  二、出于贪而犯下的十恶,你会投生为饿鬼。

  三、出于痴而犯下的十恶,你会投生为畜生。

  因对象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别。

  一、对殊胜对象犯下的十恶,你会投生为地狱的众生。

  二、对一般对象犯下的十恶,你会投生为饿鬼。

  三、对低下的对象犯下的十恶,你会投生为畜生。

  尤其在各种不同的杀生中,最严重的恶果是杀害一位已生起菩提心之菩萨的性命。

  在各种不同的不告而取中,最严重的恶行是偷盗三宝之财物。

  在各种不同的邪淫中,最严重的恶行是强迫阿罗汉发生性关系。

  在各种不同的诳语中,最严重的恶行是欺骗上师或僧团中的尊者。

  在各种不同的两舌中,最严重的恶行是导致僧团被分裂。

  在各种不同的恶口中,最严重的恶行是对僧团的成员口出恶言。

  在各种不同的绮语中,最严重的恶行是扰乱某位比丘或某位修持无别本性者的心念。

  在各种不同的贪欲中,最严重的恶行是觊觎对三宝的捐款。

  在各种不同的恶念中,最严重的恶行是计划犯下“五无间罪”。

  在各种不同的邪见中,最严重的恶行是诽谤实相。

  措嘉,即便牺牲生命也不可犯下这些行为。

  一般来说,十恶中也有些差异。

  一、因为杀生、两舌、恶口、恶念,你会投生为地狱道众生。

  二、因为邪淫、不告而取和贪欲,你会投生为饿鬼。

  三、因为诳语、绮语和邪见,你会投生为畜生。

  十善

  措嘉佛母问上师:一个人要怎样修持十善,即应采取那些对十恶的对治法?

  上师答道:十善有四个主题:

  一、要义是纯净的身、语、意,以便产生“上道”⑤。

  二、“善行”的定义,是指一个已获得暇满人身的人,以正确行止产生想要的快乐结果。

  三、善行的分类和十恶完全相反:救生、慷慨好施、生活纯正、诚实无伪、调和纠纷、谨慎柔语、言之有物、爱一切众生、出离、对业果和了义没有怀疑。

  四、以下是十种善缘,帮助你维持心续中的善念:对正法有信心、抱持自爱与良知、戒除赌博和争吵、避免参观市集、始终行为诚恳、摒除怠惰、不与损友为伍、身语意的调柔、培养四识住(译注:指识住于色、受、想、行中而不可分),特别是将你的心专注在圣者之道上。

  措嘉,若能这样做,毫无疑问地将会得到上道的业报。

  十度

  第三,关于十度的行止,有五个主题:

  一、共的要义,是十度具有成就无上正觉的修道本性。

  二、“度”的定义,是能让你到达大涅槃——轮回苦海的彼岸。

  三、作用,是能圆满两种资粮与成就利生。

  四、有两种分类:共与不共。共的分类是六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般若。

  不共的分类详述如下:

  布施有三种:法施、財施和无畏施。

  持戒也有三种:律义戒、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换言之,这样的持戒是去除十恶、行六度和行四摄。

  安忍也有三种:出离轮回苦忍、利生苦忍、法忍——指戒除对甚深空性的恐惧。(译注:即安受苦忍、耐怨害忍、谛察法忍。)

  精进也有三种:大乘修法精进、除逆缘之铠甲精进、证圆满正等正觉之无懈精进。

  禅定也有三种;世俗定、出世定、两者皆具足定。

  般若也有三种:一切智、一切种智、无二兼离诠智。

  你应该了知,为了让每个法门融入你的心续之中,必须透过四度来完成。

  借由不求回报的布施来降服吝啬和匮乏,是力度。

  离于世间与小乘动机的布施,是方便度。

  有念布施:愿断除我及一切众生的匮乏!是愿度。

  三轮⑥体空的布施,是本智度。

  同样的,藉由不求轮回业报的持戒来降服不善,是力度。

  离于世间八法的持戒,是方便度。

  祈愿:愿断除一切众生的恶行,而不只求自身的人天果报!是愿度。

  具三轮体空的离念,是本智度。

  为降服嗔心而平等对待所有人,是力度。

  不抱世俗的企图,像狡诈或虚伪等,是方便度。

  不求自己的来世有姣好的人、天色身,而祈愿:愿一切众生的丑陋得以净除!是愿度。

  具三轮体空的离念,是本智度。

  为了降服怠惰,牢记利、弊于心的精进,是力度。

  不抱世俗的企图,像是期望被他人崇信,是方便度。

  祈愿:愿一切众生终结怠惰,在修道上精进!是愿度。

  具三轮体空的离念,是本智度。

  为了降伏散乱,藉由超越无色界的禅定,是力度。

  为了证得无上正觉的功德而修行,而不求人、天果报,是方便度。

  祈愿:愿断除一切众生的散乱!是愿度。

  去除三轮之念,是本智度。

  为了降服分别心,用具悲心的空性智慧,是力度。

  三时(译注:过去、现在、未来)无别,是方便度。

  祈愿:愿我与所有人都证得实相!是愿度。

  了悟自无始以来,你的本性即具般若,是本智度。

  措嘉,不放逸地如是修持。

  五、修持十度的业报,是你将免入下三道,得生人、天善道;能圆满五道;快速证得佛果,然后成为伟大的导师,帮助众生自轮回中解脱。

  十一、持戒与破戒的分别

  已获菩萨戒的时刻如下:当累积了广大的福德资粮后,藉由完全清净自心,生起必须完成真正利生的念头时,你念完三次完整的仪轨后,就获得了菩萨戒。

  破失菩萨戒的时刻,是当你生起邪见或破斥三宝,即违犯了其修学。因此,精进地提起正念和良知以守护,是颇为重要的。

  十二、破戒的还净法门

  如果你破了根本戒,必须如上述般重新受戒。如果你破了支分戒,必须在上师或三宝面前忏悔。

 

内菩提心的修学

  措嘉佛母:问上师:当生起内菩提心时,应如何修学?

  上师答道:内菩提心同样有十二种修学的要点。

  一、要义

  是发愿帮助那些不能了知内在本性与实相是离于造作的人。

  二、定义

  不倚靠“外在”身或语的行为,而单靠心性来培养,故被称为“内”。

  三、分类

  有两种: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

  愿菩提心是愿尚未证得本性之人能证得。只是坐着、嘴巴动动是不够的,你必须精进地让所有众生都了悟。

  措嘉,只要你还未免除二元分别的执念,行菩提心就仍然遥不可及。

  四、行者的特质

  除了先前的阐述外,修学内菩提心行者的特质,是极少有念头的造作。

  措嘉,让你的心也做些休息吧!

  五、授戒的对象

  你应从修学三学而证悟两种无我(译注:人无我、法无我),而从免除世间八风(指利衰、毁誉、称叽、苦乐)的上师处得到内菩提心戒。

  措嘉,一位上师对进入大乘法教是必要的。

  六、授戒的仪式

  让自己三轮体空,舍弃任何世间行为的考虑,然后请求真正的口诀。

  七、修学的利益

  你的意志会超越小乘和外道,因此会产生舍弃所有自私念头和二元执念的作用,能证悟无我的本性。

  八、修学的原因

  修学生起内菩提心的原因,是为了让一切众生踏上真正修道、两种无我本性之道。

  九、不修学的过患

  不修学的过患,是你会逸离无我的本性。

  对一般没有经过佛学熏陶而改变心性的人,和接受不正确观点的外道信徒而言,人我被认为是一种存在,能控制、体验因缘和合的五蕴、十二处和十八界。而且,认定这个自我是永恒的、实存的,执着此自我二有了敌\友、自\他之分别。

  措嘉,你必须拔出这个执念的木椿。

  认定这个人我的危险,是因为对自我性和个体性的理解,会将对象是为是“他者”。一旦产生了这种二元性,你会认为对“自我”有利者即是朋友,而伤害“自我”的就是敌人,于是贪爱与憎恨的经验,让你造作出各种不同的恶业。由于这些业力,使你徘徊在下三道与轮回中。

  措嘉,除非你去除这个恶魔,否则永无快乐可言。

  何种人会抨击人我?一般而言,所有佛教徒都会非难这个自我。尤其,声闻乘更是强力谴责自我。毋庸赘言,我们都是入了大乘之门的人,也同样指责对人我的执念。

  据说声闻乘只了悟部分的法我,缘觉乘也非全然了悟。亦即声闻乘错误的主张物质的存在,而非了知法我;而缘觉乘则处于执着空性的境界,而非了悟真义。

  措嘉,只要你还未能廓除下乘的信念,就不能了知实相。

  认定法我的危险,是因这样的主张与执念,你会产生烦恼,使你徘徊在轮回中,即便你经历数劫地精进也没用。

  何种人会抨击法我?一般来说,所有大乘行者都会非难法我;尤其,如果我们已进了密咒乘之门,却仍执着在分别心上,是个很不好的徵兆。中观派的信众也指责法我。

  十、应持守的重点

  你应修学无我的意义,在此有两种:愿和行。

  愿的部分有三个重点应持守,如下所述:

  1、应持续地发愿:愿一切众生永远了悟无我的实义。

  2、应白天三次、夜晚三次,修学对禅修无我实义者的随喜。

  3、应永远不懈怠地修学不逸离无我的实义。

  其次,行的部分有外、内两点应持守。

  外修学的四点是:

  1、不离开传授无我实义的上师或善知识,直到你证悟为止。

  2、舍弃对住处、国家、地域、阶级、敌友的分别念。

  3、闻、思、修有关无我与空性的法教。

  4、不执著自身的姓名、家庭或肉体。

  内修学的四点是:

  1、不要认为名相是实物,因为外在的一切标签与名相,在你内心并不存在。

  2、应承认构成十戒与众生的万法并无实性,虽然显现,但仅是如梦似幻。

  3、应白天三次、夜晚三次,探求拘泥不同外相的这个心,虽然实无一物。

  4、不要逸离无可名、离一切边的实相。虽然你探求自心,但实无可执。

  最最重要的是精进地如是修学,若能如此精进,你将可灭除诸魔并脱离轮回。

  十一、持戒与破戒的分别

  获得内菩提心戒的时刻,是当你从上师处接受口诀时。

  破戒的时刻,则是当你追求世俗的二元执念,而不能了知自性无实存时。就在破戒的当刻,应马上采取对治!

  十二、破戒的还净法门

  应如上述般修学维持着不分心与实相,你自然会解开二元执念的僵结。

 

密菩提心

  措嘉佛母问上师:应如何修学生起密菩提心?

  上师答道:有十一点。

  一、要义

  生起密菩提心的要义,是了悟自始无生的本净、离于一切概念与言诠的限制,是离作的。

  二、定义

  密菩提心对所有下乘自然是隐秘的,因为其超乎言诠或心念。

  三、分类

  若细分,有两种状态:主张本净是无修,和主张任运是本自圆满而无修。你应离于任何的分别念。⑦

  四、行者的特质

  修持密菩提心的行者特质,是必须为最上根器者,对一切具体的现象感到厌离。

  措嘉,唯有具备前述修学的人,方能如此。

  五、授戒的对象

  传授你密菩提心的人,必须是自己证得法身俱一明点而安住于无作大空境界中的人。

  措嘉,这唯有已证得大圆满实义的上师才行。

  六、受戒的仪式

  即是明力灌顶。

  舍弃不净的世俗身业和纯净的善业;就像一个功成身退的人一般自然安住。

  舍弃不净的不善言辞、唱诵与持咒:像一个聋哑的人品尝糖一般的安住。

  舍弃不净的轮回俗念和纯净的涅槃意念;像一个心脏剥除的人一般安住。

  只消你上师的直指,你将可见到自心离言绝思的本然法身。

  措嘉,我这个口诀,是任运解脱与悟即解脱的法教。

  七、修学的作用

  修学密菩提心的目的,是毋须舍弃轮回即可当下解脱,尔后所有的烦恼皆成菩提。因此,它有着当下证悟的功德。

  八、修学的原因

  是你必须具备离于偏见与分别心的天性。

  九、不修学的过患

  你不如是修学的危险,是会落入宗义(译注:佛教传统上有四部宗义,分别是隶属于小乘法教的有部、经部和属于大乘法教的唯识、中观)的分别心,而有内在羁绊的过患。

  十、应持守的要点

  1、视一切万法的根源仅是假立的,且具足于你本有的菩提本觉——无生本净之中。

  2、明白此本觉是本然觉性,没有任何的造作,譬如观者或被观对象之类的造作。

  3、了悟于此本觉境中生起的任何念头或执念,即是明空自身。

  4、了悟任何外相的现起,在经历的当下时刻并不具有任何的实性,因此并不离于法界的幻化。

  5、体验心、物不二为俱生大乐,离于一切取、舍。

  6、尤其,以一切烦恼和痛苦为成佛之道。

  7、了悟一切众生,在所见之时,并不实存,因此轮回是无生的本净,故无须弃舍。

  8、了悟万法俱显为佛身和智慧,本具足于自心中,故佛果毋须成就。

  如此,你将成为普贤王如来的法嗣。

  十一、持戒和破戒的分别,与破戒的还净法门

  此处,毋须这类的造作,因为你于三时之中,本来就不曾离开过密菩提心。

 

  措嘉,我已将所有经、续、论和口诀的义理,浓缩于此外、内、密的发菩提心。

  请付诸实修!

  请作为修道!

  请牢记于心!

  请相应于义!

  这是大乘法教的根本。

  此为其言。

  这是菩提心的大乘法教,名为《以发菩提心为道的法教》,于蒙卡星给宗⑧记下。

  完成

  伏藏印

  封缄印

  嘱咐印

 

 

  ①即对三宝行七支净供的大礼拜、忏悔恶业、献供、随喜他人的善德、请、祈请勿入涅槃、回向功德予一切众生成佛。

  ②解脱下三道之众生至可修行佛法之境地;帮助上三道之众生脱离轮回苦海、证得解脱。救度发愿菩萨,证得一至十地的成就。

  ③印度教的一支,主张藉由模仿动物的行为可言证得解脱。

  ④此谬见认为自我性或我体本自俱存于五蕴的相续之中。

  ⑤此词纯粹是指投生在轮回中的上三道:人、阿修罗、天。

  ⑥三轮指的是主、客和行动的概念。

  ⑦这指出大圆满修持的两个重要面向:“立断”的本净与“顿超”的任运。这两种修持都必须由大圆满上师的口诀而得。

  ⑧《上师密意集》的最后数行,融合了皈依与菩提心的法教为一,写道:这些有关皈依与菩提心的忠告,被视为是珍贵黄金般的奠基石,是一切佛法修行的基础。适合所有的修行者,也是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的不共教戒。根据邬金上师、莲师所传的口诀,为了来世的众生,我,卡千公主,将之写下并当成伏藏而加以封藏。愿来世的具根器者能遇到这些法教。三昧耶。

 

返回目录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od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