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莲师心要建言
词汇解释
词汇解释摘自以下资料来源:秋吉·宁玛仁波切(Ch?kyi Nyima Rinpoche)、祖古乌金仁波切,以及祖古贝玛·旺给(Tulku Pema Wangyal)的口述教授、往昔出版品的索引、经年来由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汇编的注释;彼得·罗伯特(Peter Roberts)的注释。关于莲花生二十五位弟子的细节,感谢祖古东杜的《宁玛巴的密续传统》(Tantric Tradition of the Nyingmapa,一九九四年佛乘[Buddhayana]出版),以及法王敦珠仁波切的《宁玛传承的历史及基础》(The Nyingma Lineage,its History and Fundamentals, Wisdom Publications),后者由吉美·多杰(Gyurme Dorje)以及马修·凯斯藤(Matthew Kapstein)所译。 (编注:为了让读者方便查阅,将词汇以笔划排序) [整理者注:本章仅收录了极少部分词汇的英文、藏文、梵文,如欲详阅请参原书。] 【二划】 七支净供:与七支供养相同,即是:顶礼、供养、忏悔、随喜、请、恳请勿入涅槃,以及为一切众生的利益而回向功德。 七句祈请文:著名的莲花生大师祈请文,起句为:“乌金境域西北隅”。 七种传承:教典或口述传承、地伏藏、伏伏藏(再伏藏)、意伏藏、随念、净相或净观,以及耳闻传承。 九次第定:四禅,四无色定,以及声闻的寂静三摩地,也被称为灭尽定或灭受想定。 九乘次第,九次第乘:声闻、缘觉、菩萨、事部、行部、瑜伽部、大瑜伽部、阿努瑜伽部和阿底瑜伽部。首二是小乘,第三个是大乘,接下来三个是外三密,最后三个则被称为内三密。 二十五果法:五身、五语、五意(五智)、五德、五业。也称为“以无尽身、语、意、功德、事业为庄严的相续”。 二资粮:带有概念的福德资粮以及超越概念的智慧资粮。 二障:烦恼障与所知障。 二谛:世俗谛和胜义谛,相对实相与究竟实相。世俗谛描绘出一切事物貌似真实、表面、且有所显现的相,胜义谛则描绘出真正、如实且正确无误的状态。四部宗派和金刚乘密续以不同的方式来界定,次第进展地以更深奥、更接近如其所是的方式来描绘一切现象。 八位林巴:桑杰林巴(Sangye)、多杰林巴(Dorje)、仁千林巴(Rinchen)、贝玛林巴(Padma)、惹那林巴(Rama)、棍恭林巴(Kunkyong)、东拿林巴(Dongag)、天尼林巴(Tennyi)。 八聚,八识:阿赖耶识、染污识(末那识)、意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和身识。 十不善:身的恶业是杀生、不予取(偷盗)、以及邪淫。语的恶业是说虚诳语(妄语)、说离间语(两舌)、说粗恶语(恶口)、说闲言斐语。意的恶业是怀抱着贪求、恶意与错误见地。 十法行:缮写经典、供养、施赠他人、谛听法教、受持熟记、披读、开演阐述、讽诵、思维与禅修法之意涵。 十善:一般而言,是禁绝前述的十不善;特别是说,要从事与十不善相反的行为,如救度生命、慷慨布施等等。 【三划】 《广博见地》:由多杰·林巴(1346—1405)取出的大圆满父续伏藏系列。 马头明王:密续本尊,有着马头和焰发,是阿弥陀佛的愤怒尊。在此处等同莲花黑鲁嘎,亦即修部八教中的莲花语。 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在“根”的阶段,三身是体性、自性和展现。在“道”的阶段,三身是乐、明、无念。在“果”的阶段,三身是佛果的三身。佛果三身是:远离造作、俱足二十一组证悟功德的法身;自性为光且俱足各种圆满相和随形好的报身,只有初地以上的菩萨才得以亲见;还有展现为清净和不清净众生都看得到的形象的化身。 三门:身、语、意,或行为、话语和思想。 三律仪,三戒:小乘的别解脱戒、大乘的菩萨学处,以及金刚乘持明者——密续修行者的三昧耶。 三昧耶:金刚乘修持中的神圣誓言或誓愿。三昧耶包含了,于外,要与金刚上师和法友保持和谐的关系;于内,则是不离于实修的相续。在典籍章节末尾提到的“三昧耶”字眼是一种誓戒,为了肯定上述所说的法教是真实不虚的。 三根本:上师、本尊与空行。上师为加持的根本,本尊是成就的根本,空行为事业的根本。 三殊胜:菩提心的殊胜前行、离念的殊胜正行,以及回向的殊胜结行,也被称为三善。关于详细的解释,请参见《复述佛语》。 三摩地:保任在禅定的相续中。这是一种不散乱的专注力或禅定,在金刚乘中,可以说是生起次第或圆满次第。 三摩地的暖相:禅修有成或有所进展的征象。 三藏:释迦摩尼佛的三部教法:经藏、律藏、论藏(阿毘达磨藏)。三藏的目的在于培养佛弟子的三种学处:戒、定、慧,而三学处则是为了对治贪、嗔、痴三毒。西藏版本的三藏包含了一百多大函典籍,每一函都超过六百多页。广义而言,一切佛法,无论显经或密续,都包含在经、律、论三藏和戒、定、慧三学之中。堪布拿穹在他的《龙钦心髓前行注疏》中说到:“小乘典籍的三藏,律藏、经藏和阿毘达磨藏,分别阐述了戒、定、慧三学处的意义:阐述菩萨道戒律细节的法教,属于律藏;而这些典籍所表达的意义则即是戒学处。表述通往三摩地之途径的佛经,便是经藏;而其所表述的意义,思维珍贵人身等等,则是定学处。阐述十六种或二十种空性的典籍,便是阿毘达磨藏,而其所表述的意义则是识别慧或分别智的学处(慧学处)。(在金刚乘的部分)阐述金刚乘三昧耶细节的典籍,即是律藏;而其所表述的意义便是戒学处。教导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之总要的典籍,归属经藏;而其所表述的意义便是三摩地的学处(定学处)。阐述大圆满的一切典籍,属于论藏;而其所表述的意义则是识别慧或分别智的学处(慧学处)。” 三宝:珍贵的佛、法、僧。蒋贡康楚在《智慧之光》中解释道:“佛即是具有二清净及二利圆满的四身和五智的本性。法即是所诠,即全然清净性的非缘起真谛,其中包含灭谛与道谛;法也是能诠,亦即陈述与证悟两个面向,以法教的名相、字词和字母来呈现。僧即是‘真实僧伽’,即住于诸圣地、具足智慧与解脱功德的诸佛之子;以及‘似僧伽’,及资粮道和加行道僧伽,以及圣声闻和圣缘觉。” 上师:在《本智心髓道次第》中,莲师说:“金刚上师为道之根基,是具备三昧耶与誓戒之清净行持的人。圆满的学识是他的庄严,透过思维而能明辨学识,透过禅修而拥有体验与证悟的功德与表征,并能以大悲行来摄受弟子。”简言之,就是具有正见与纯正悲心的人。 上师秘密集摄,上师秘密体现:由最早期且最重要的伏藏师之一却汪上师(1212—1270)所发现的一部伏藏。其中着重的上师本源为“妥称匝五曼达”的莲师报身相。喇嘛桑度意指“上师秘密的总集或体现”。 上师密意集,上师证悟之体现,喇嘛恭牍:由桑杰·林巴(1340—1396)所掘启的伏藏,有十八函,每函大约有七百页。喇嘛恭牍意指“上师证悟之体现”。 大威德,阎魔敌,能怖金刚:文殊师利菩萨的愤怒相,代表制伏死亡的智慧。在修部八教中,大威德是身部的忿怒佛尊。此名意指“死亡之主,阎罗王的消灭者”。 大乘:大乘和小乘的名称,以“大、小”来分别时,大乘包含了密乘,而小乘则是指声闻乘和独觉乘法教。所谓的“大”和“小”,暗指愿力、所运用的方便道和洞见深度的高低大小。大乘修行的核心是透过方便与智慧,也就是以悲心与对空性的洞见来解脱一切有情的菩萨戒。大乘的两个分支即是众所周知的唯识宗与中观宗。蒋贡康楚在他的《遍一切智》中,解释了弥勒菩萨《大乘庄严经论》所说的大乘七殊胜:“因着眼于种种大乘教法之广大汇集而殊胜;因具有成就自他二利之方便而殊胜;因具有了悟两种无我的智慧而殊胜;因三大无量劫的精进努力而殊胜;因方便道而殊胜:诸如能够不染烦恼地不舍轮回、不染烦恼地施行身语的‘七不善行’;因真实成就佛十力、四无畏及觉者不共功德而殊胜;因任运不灭之佛事业而殊胜。” 大修法会:大型的修持仪式;一群人进行七天不间断的仪轨修行。 大圆满:宁玛派内三密续的第三密续。大圆满是佛陀甚深广大的八万四千法门的最究竟义,亦即普贤王如来的了悟。另参见“卓千大圆满”或“阿底瑜伽”。 大瑜伽部:内三密续的第一个。典籍将大瑜伽部分为两个部分:密续部和仪轨部。密续部包含了十八部大瑜伽密续,而仪轨部则有八部仪轨法教。伟大的蒋贡康楚在他的《知识宝藏》中提到:“大瑜伽部着重方便、生起次第,而见地则是:解脱的证得是因为逐渐熟习于‘无上二谛无二无别的本性’的洞见。”大瑜伽部的无上二谛是清净性和平等性,也就是说,五蕴、四大和五根的清净性,即是五方佛和佛母与菩萨眷众;同时,所显现或存在的一切皆是空性的平等性。 大宝伏藏:莲师、无垢友、毗卢遮纳和其最亲近弟子的最重要伏藏集录,由蒋贡康楚罗卓泰耶在蒋扬·钦哲·旺波的协助下汇编而成。由尊贵的顶果钦哲仁波切在印度新德里出版,共六十三函,加上其他几函伏藏法和释论。第十五世噶玛巴卡恰多杰曾描述:“《大宝伏藏》是善逝(佛)如海法教的精髓,是旧译教派的深奥持明宝藏。” 小乘:着重于思维四圣谛和十二缘起的乘别,十二缘起的修持能使行者解脱轮回。若是以“较低阶”的意义来说,小乘的心态指的是一种较狭隘的心灵修道,只追求个人的解脱,而非一切有情众生的证悟。 【四划】 无色界:已修持无色定、尚未成正觉之众生的居处,他们执著于这些概念: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以及非想非非想。这些众生累劫安住于这四种微细概念的禅修中,之后他们会再次回返轮回较低下的状态。 无念,无分别念,离念:参见“乐、明、无念”的说明。 无垢友尊者:被赤松德真国王迎请到西藏的大圆满上师,为藏地大圆满教法三位先祖之一,特别是心滴或心髓法教的先驱者。此名意指“无暇疵的善知识”。 无学道、究竟道:五道中的第五道,完全体现且圆满证悟的境界。 见修行果:(1)哲学见地;(2)熟习见地的行动,一般是指上座禅修;(3)将禅修所得洞见运用在日常生活中;(4)由上述训练而来的结果。九乘次第的每一乘对见修行果有其自宗的定义。 见道:五道中的第三道,初地的成就,从轮回中解脱和证悟实相的真谛。 贝玛·列哲·采(1291—1315):赤松德真国王的女儿贝玛·索的转世化身,是取出莲师大圆满教法《空行心髓》的伏藏师。他的下一世投生便是龙钦巴。贝玛·列哲·采的字义为“莲花业缘力”。 贝玛·索,公主:赤松德真国王的女儿,莲师将他自己名为《空行心髓》的大圆满教法传承讬嘱给她。公主幼年即夭折,在她死后,莲师召唤她,不可思议地让她起死回生。她的父亲问说,何以拥有大福德的人,既生为公主又成为莲花生大师的弟子,却必须年幼早夭?莲师便说了一个故事:在博达那佛塔完成期间,她曾是一只蜜蜂,蛰了(盖佛塔的)四位兄弟当中的一位。贝玛索的字义为“亮丽的莲花”。 贝玛·噶旺·罗卓·泰耶:蒋贡康楚的别名。贝玛·噶旺的字义为“莲花舞蹈王”,而罗卓·泰耶则意指“无边的智慧”。 风心、风息心:风在此处是“业风”,心则是未证悟众生的二元心识,此两者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 乌迪亚纳阿阇黎:莲花生大师的别名。 中脉:身体中央的微细脉,从脊椎底端延伸到头顶。 中阴:过渡状态、中际。通常是指死亡与再次投生之间的一段时间。有关四种中阴的细节,请见Rangjung Yeshe Publication出版的《正念之镜》以及《中阴指南》。 五位如王伏藏师:五位伏藏王的列名包含娘·让·尼玛·沃瑟(1124—1192)、却吉·汪秋上师(1212—1270)、多杰·林巴(1346—1405)、贝玛·林巴(1445/50—1521),以及(贝玛·沃瑟)东拿·林巴(蒋扬·钦哲·旺波)(1820—1892)。有时,此列名中还包括伟大的伏藏师仁增·果登(1337—1408)。 五毒:贪、嗔、痴、慢、嫉。 五道:通往证悟或正觉之途的五条修道或五种次第,亦即: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以及无学道或无修道。 仁增·果登(1337—1408):又名欧竹·嘉谦,意译为“成就胜幢”。他是北伏藏传承的伟大伏藏师。在他的伏藏中有大圆满教法《自生自显之本净》,以及较著名的《直示密意》。十二岁时,他的头上长出了三根秃鹰羽毛,二十四岁时又多了五根,七十一岁时,于不可思议的征相中圆寂。仁增果登的字义为“鹰毛持明者”。 仁增·果齐·登楚·坚:即仁增·果登。 六度,六波罗蜜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智慧,六种胜行。 六界限:不了义、了义、间接显义、直接意趣、文从义顺、文义不一等六种见地;再加上四相或四性,便成了开启密续意义不可或缺的钥匙。 六神通:能施展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漏尽通的能力。 六道众生:天人、阿修罗、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众生。 化身:化现之身,幻变的形象,是佛三身的第三个。证悟或正觉的这个面向能被凡夫所见。 天母,天女:为世间天女或天母的缩写,是八部仪轨法教之一。由法界中示现出女性神祗,但透过世俗世界和我们体内的气、脉、明点之间的联系关系,祂们以符合世间显相的方式展现而出;祂们具有究竟和相对两种面向。这个曼达坛城的主尊是切秋黑鲁嘎,是普贤王如来的愤怒尊,这个形象就是众所周知温作嘉波。 《巴切·昆赛尔》,《进除障碍者》:请见“修心:尽除障碍者”的详细说明。 巴地的伊喜·杨:莲师授记的一位译师,是记录莲师伏藏法的主要抄写者,他是一位成就的瑜伽士,能像飞鸟般飞行到诸净土。也被称为阿萨惹·伊喜·杨。伊喜·杨意指“妙音智慧”。 心咒:本尊咒语的简短形式,相对于较长的陀罗尼咒语,例如“嗡嘛呢呗美吽”。 心的无生本质:在胜义谛层面,一切现象都没有独立、固实的本体,因此并无一个有着诸如生、住、灭等特性的基础;生、住、灭,换言之即是形成、在时间与空间中持续,以及中止存在。 心意伏藏:伟大上师直接于其心间取出的教法,无须实体物质所成的一种伏藏。以这种方式所取出的教法,是在这位大师曾为莲花生弟子的某个前世时,被植入“不坏之界”中。 心滴,心髓,宁体:一般而言,这个辞汇等同口诀部,也就是大圆满三支当中的第三个。特别而言,它指的是最密无上部心滴,按照师利·星哈的分类,为口诀部四支分当中的第四个。最密无上的所有传承都透过师利·星哈流传而下,并透过他的亲近弟子莲花生与无垢友在西藏薪火相传。十四世纪时,这两支传承传到了第三世噶玛巴让炯·多杰,及其亲近的法友龙钦·饶绛(1308—1363),后者在他广大的作品中将这些法教加以系统化。心髓教法也曾出现在许多其他传授方式中,举例而言,每位大伏藏师都掘取处一部独立的大圆满口诀法系。极密心滴的修持一直延续到今日。 方便:参见《方便与智慧》。 方便与智慧:佛果是透过方便与智慧双运相融而得成;大乘的说法则是说透过悲心与空性、或透过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而得成。金刚乘的方便与智慧指的是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根据噶举派(的说法),方便特别指的是“方便道”,即那洛六法;而智慧指的则是“解脱道”,即大手印的实修。根据大圆满,“智慧”是本净的见地,亦即在当下了悟证悟心的立断修持;而“方便”则是任运现前的禅修,亦即能使垢染和执著耗尽的顿超修持,透过这样的修持,便可一生证得虹光身。 比丘:为了从轮回中解脱,出离世间生活,受戒遵循二百五十三条具足比丘戒的行者。 父续:阿努瑜伽的三个部分之一,着重于生起次第。 【五划】 旧译:旧传派的同义字,也就是宁玛传承。在大译师仁钦·桑波之前所翻译的法教,约莫在西藏国王赤松德真与惹巴千的统治时期。 乐、明、无念:三种暂时性的禅修体验。若是耽执此三者,将种下再次投生于轮回三界的种子;若是无有耽执,此三者便是三身的庄严。 灭尽定,灭受想定:阿罗汉在所有烦恼、感知及思维都止息后,所进入的禅定状态;大乘学派不认为这种状态是究竟的目标。 处,入:十二种感知要素,分别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与意根,以及六根对应的所缘境,即可见的色、声、香、味、触,以及意的对境。 世间八风,世间八法:对于得利、快乐、称赞与声誉的恋执,以及对于损失、痛苦、责难和坏名声的厌恶。 龙钦巴,即龙钦·饶绛(1308—1363):是赤松德真国王的女儿贝玛·索公主的一个转世化身,莲师将《空行心滴》大圆满传承讬嘱给他。他被独尊为大圆满教法最重要的作家。他的著作包括《七宝藏论》、三种三部论,以及他对《四部心髓》的释论。其生平与教法的详述,可参见雪狮出版社于一九八九年出版,由祖古东杜仁波切著述的《佛心》。龙钦巴意指“广大无垠”。 卡千的佩吉·旺秋:《莲师传》中记载,他是伊喜·措嘉的父皇,其他记载也有认为他是措嘉佛母的弟兄。透过普巴金刚的修持,他得到了大成就。佩吉旺秋的字义为“尊胜荣耀的君王”。 (四)处:一种禅定境界,有可能持续许多劫。另参见“无色界”的说明。 四相,四性:意义的四种层次,即:字面意义、一般意义、隐藏意义,以及究竟意义。 四根本,四根本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 四部心髓,四部心滴:最闻名的大圆满经典的集录之一。无垢友尊者结合了最密无上部的两个部分——透过经典的教理传承,以及不透过经典的口耳传承,并将之埋藏为伏藏,待后人将此《毗玛心髓》、即《无垢友秘密心要》取出。龙钦巴曾在其《上师精髓》五十一部当中阐明上述法教。莲师则将他的法教埋藏为最密无上系列,待后人将此名为《康卓宁体》、即《空行心髓》的教法取出。龙钦巴也在他的《空行精髓》中阐明了这些教法。以上四部非凡殊胜的大圆满教法,连同龙钦巴另一教法《甚深精髓》,皆收录于他的《四部心髓》的集录中。 四无色定:参见“无色界”。 四种定静虑,等至的四禅境界:初禅是兼具概念与识别的状态;二禅是无概念但有识别的状态;三禅是无喜但有乐的状态;四禅是等持静虑的状态。 布汤的解脱寺,布汤的大尔帕寺:在不丹东边的一座寺庙,由龙钦·饶绛创建。 本初智慧,俱生智:本书中,这个辞汇大部分被译为“本初觉性”。有五种智慧,亦即佛性的认知特质如何作用的五个面向: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与成所作智。 本尊:个人修持的本尊和三根本中的成就根本。本尊是行者的守护尊,护卫行者修持的护法神,也是证悟的向导。传统上,本尊修持是前行完成后所作的正行修持,其中包含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是趋入或契入大手印和大圆满更微细修持的踏脚石或桥梁。在这之后,本尊修持便会是这些微细修持见地的圆满增上修持。 本觉,本初觉性:通常被翻译为“本初智慧”,有别于心智造作的基本认知理解。 母续:无上瑜伽密续的三个面向之一,着重于圆满次第或智慧,有时也等同于阿努瑜伽。 永宁地母十二尊:宁玛派中极为重要的女性护法神,半为世间护法,半为智慧护法。 甘露:亦即《甘露功德》,修部八教中的宝部黑鲁嘎,以及与此本尊相关的密续教法。 甘露与血:金刚乘仪轨中,用于坛城上的两种加持过的物质。 生起次第:参见“生起与圆满”。 生起与圆满:金刚乘修持的“方便与智慧”两种修持。简单来说,生起次第指的是善的心智造作,而圆满次第则是安住在自心无造作的状态中。生起次第的精髓在于“净观”或“圣观”,意指将色相、声音和念头视为本尊、咒语和智慧。“具相圆满次第”意指诸如拙火瑜伽修行,“无相圆满次第”则是大圆满与大手印的修持。 【六划】 观,胜观,毘婆舍那:“明见”或“更广大的见”。通常是指对空性的洞悉,为禅修的两个主要面向之一,另一面向则是奢摩他或止。 师利·星哈:大圆满教法的传承二祖妙吉祥友的嫡传弟子,生于于阗的秀严,师于哈提巴拉和贝拉克提。师利·星哈的弟子中,后来也成为大师的四位优秀主要嫡传弟子是:智经、无垢友、莲花生和西藏译师毗卢遮那。 伊喜·措嘉:不同版本的传记中,详细记载了佛母的出生地、双亲的姓名等等。札西托嘉上师在他所著作的《悦大士之妙言海》中提到,佛母的父亲是卡千族的南卡伊喜,佛母则出生在扎地的重摩切。她原是赤松德真国王的王妃之一,但后来被供养给莲师成为明妃。在《善逝总集》的灌顶期间,她的受灌花朵落在普巴金刚的曼达坛城上;透过这个修持,她得到了降服鬼魔的能力,亦能令亡者复活。伟大莲师所开示的一切不可思议法教,都由她所汇编集结。她在西藏活了两百年,后来直接以肉身前往尊胜铜色山乌金净土。蒋贡康楚在《琉璃青石宝鬘》中提到:“伊喜·措嘉佛母是女性佛虚空法界自在母、金刚瑜伽女化为人类女身。她当生圆满承事莲师,并以不可思议的坚毅做修持,证得了与莲师同等的果位,也就是‘饰以永不耗竭之身、语、意、功德与事业的相续’。她对西藏的恩德大得难以想象,而她与莲师无二无别的悲心事业至今仍相续不断。”伊喜·措嘉意指“尊胜智慧海”。 戏论、造作:心智所建构的一切;非自心本性本来具有的概念虚构。 优婆塞,近事男:佛教徒在家居士,受五戒的约束:禁止杀生、偷窃、欺骗、不正当的性行为,以及使人醺醉的酒。藏文同义字为“给念”,意指“善德的追求者”。 优昙钵罗花:字义为“特别出众”或“极度崇高”。这种花据说只会在一位圆满证悟佛的出世时出现、绽放。 伏藏:(1)埋藏起来的封印法教的传递,主要是莲师和伊喜·措嘉佛母为了利益未来的弟子埋藏了一些法教,让这些法教能在适当的时机,由伏藏师取出。伏藏传承是宁玛派两大传承中的其中一个;另一个是教传承(Kama),这个传承据说在佛陀的律典消失很久之后仍会有传续。(2)各类伏藏物,包含典籍、仪轨物品、舍利和自然加持物。 伏藏师:取出由莲师和伊喜·措嘉佛母埋藏的伏藏物的人。 吉祥密集,吉祥密集续:字面上的意义是“秘密的摄集”,为新译教派主要的密续与本尊之一。 因乘和果乘:因乘:小乘和大乘教法认为修持之道是获得解脱与证悟之果的成因。果乘:认为佛果本自存在,而修道则是揭显此根本境界的行持,是以果位为道的金刚乘系统。伟大的上师龙钦巴对此两者的定义如下:“之所以称为因乘,是因为接受因果依序而存,主张佛果是透过二资粮之缘境,使得仅如种子之佛性的种种功德逐渐增长,而后达致果位。之所以称为果乘,是因为主张所净治的基础即是具有种种功德的佛性,这些功德有如天赋资财一般,本就存于有情众生之内,犹如太阳本就具有灿烂的光芒一样;所净治的对境即是八聚(八识)的暂时垢染,犹如天空(暂时)被乌云所覆盖一般;行者可藉由净治法门,亦即能使行者成熟与解脱的种种修道,来了悟这个净化之果——本自存在的本初境界。除此之外,两者在果位或功德上并无差别。” 地:菩萨的位阶。菩萨追求完全圆满的证悟时,所经历的十个位阶,亦称为“十地”。十地相应于大乘五道中的后三道。参见“十地”。 地伏藏:物质性物体的伏藏,通常是空行母的手迹书写、或是金刚杵、或一座雕像等物质形式。亦可参见“心意伏藏”。 成就:(1)由佛法修持而产生的成就,通常指圆满证悟的“无上成就”或“不共成就”。但亦可指“共通成就”,也就是八种世俗成就,诸如天眼通、天耳通、空中飞行、隐形、青春不老、转化力等等。然而,修道上最卓越殊胜的成就却是:出离心、大悲心、不变的信心和正见的了悟。参见“无上及共通成就”。(2)修行:参见“近修,念修”。 成就法,仪轨:密续修持的仪轨或程序,通常着重在生起次第上。典型的仪轨结构包含了皈依发菩提心的前行、观想佛本尊和念诵咒语的正行,以及功德回向一切有情众生的结行。 成就解脱:金刚乘修持最重要的两个部分:能使行者心流成熟,以具足根器了悟佛四身;另一是解脱的口诀教授,能使行者得以实修灌顶时引见的洞见。 有漏善:运用了二元性参照点的心灵修持,其中包括了各种前行、七支供养等等修持。无漏善则是认证了佛性,通常称之为“三清净”。这种善德能积聚二资粮、去除二障、示现二智,并体现二身。 朵玛,食子:密续仪式中的一种用品,也可以在供养护法神或不幸鬼魔众用来当作食供。 死神,阎魔狱主:我们必死的命运;无常的一种拟人化体现,以及因果不爽的法则。 百字明咒:金刚萨埵的咒语,由一百个音节所构成。 耳传派:由上师口传教法给弟子传承,不同于文字传授的经典传承,耳传派着重于口诀的关键心要,而非繁复的哲学系统的学习。 自生自显本净、卡达·让炯·让霞:《直示密意》五大卷之一的标题。卡达·让炯·让霞的字意为“本自存在又本自呈现的本初清净”或“自生自显的本初清净”。 自性:自我或是现象固有实存且独立的实体。 自性身,体性身:此“自性身”有时被算为第四身,是三身的合一。蒋贡康楚将自性身界定为法身的部分,即万法的本性,无有一切戏论的空性,并具有自性清净的特质。 自显现,心中现起的影像,个人体验:以梦境体验为例,有时这个辞汇被译为“个人自身的投射”或是“自展现”。 色界:存于轮回中的十七个天界,其中包含四禅天各自有三层,再加上五个净居天。介于欲界和无色界之间,是轮回中较微妙神圣的境界,此处嗅觉、味觉与性器官是不存在的。那里的众生拥有光身、长寿,而且没有痛苦的感受;有害的心所诸如执著等,是不会生起的。 西方净土,无量光佛刹土,阿弥陀佛净土:参见“极乐世界”。 【七划】 严朗的嘉华秋扬:莲师的亲近弟子之一,透过马头明王的修持而得到大成就,之后转世为噶玛巴。嘉华秋扬诞生在潘地的严朗家族中,在寂护大师坐下剃度出家,是西藏第一批出家贤士的七位之一,据说其中尤以他持戒最为清净。从莲师处领受马头明王的传授之后,于僻静处潜修而证得持明的位阶。嘉华秋扬的字义为“胜利者之圣音”。 极喜地,欢喜地:菩萨十地的初地;从轮回中解脱且了悟实相的真谛。 极乐世界、无量光佛刹土、阿弥陀佛国:阿弥陀佛净土,在投生中阴阶段,行者可透过结合清净的信心、具足的福德以及专一决心三者,投生此净土。 护法神:誓言保护、守护佛陀教法及其追随者的非人护法。护法也可以是世间护法(善良轮回众生),或智慧护法(诸佛菩萨的化身)。 诊巴·南卡:西藏译师,为莲花生大师的弟子。原本是苯教德高望重的祭师,后来拜莲花生为师,并学习翻译。据传他仅以一个威怒的手印就降服了一只野牦牛。他将许多苯教教法供养给莲花生大师,后来被莲师埋藏为伏藏。诊巴·南卡的字义为“正念的虚空”。 体性、自性与悲能:根据大圆满的体系,此三者是善逝藏或如来藏的三个面向。体性是空性的本初清净智,自性是任运呈现的分别智,悲能是不可分、遍一切处的尽所有智。究竟上,这即是三根本、三宝与三身的本体。 声闻:小乘行者,修持初四圣谛,能了悟轮回本具的痛苦,并专注在探究人无我。战胜烦恼之后,行者解脱自己,在见道上先证得声闻初果须陀洹(预流果),接着是二果斯陀含(一来果),只会再投生轮回世间一次;然后是三果阿那含(不还果),不会再投生轮回世间;最后的目标是证得四果阿罗汉(无生果)。这四个阶段也被成为“声闻四果”。 报身:圆满受用身。在“佛五身”的脉络中,报身是诸佛的半示现身,具有五种特质,称为“报身圆满五决定”:上师决定或身决定、法决定、处决定、眷众决定、时决定。报身示现只有初地以上的菩萨才看得到。 玛地的仁千·秋可:西藏早期的译师,是首批在寂护大师座下领受具足戒的七位西藏僧人之一,也是大瑜伽部教法大幻化网的主要领受者。他翻译了大瑜伽部主要密续《秘密藏续》。透过莲师授与的法教,他证得了持明果位。仁千秋可的字义为“殊胜的珍宝”。 玛姬·拉尊(1031—1129):创立断除我执之施身法的伟大女性上师,是印度大师帕当巴·桑杰的弟子与道侣。玛姬拉尊意指“唯一母,佛法之灯”。 纾布的佩吉·僧给:赤松德真国王的朝臣之一,是国王派遣前去邀请莲师到西藏的使臣团成员之一。他向莲师学习翻译,并将多部天母教法、大威德金刚教法、普巴金刚教法传授到西藏。透过普巴金刚和天母教法证得了大成就之后,他能够用短剑将岩石劈开、将河流分成两半。他的转世化身包含南却传承的伟大伏藏师敏珠·多杰。佩吉僧给的字义是“荣耀威德狮子”。 却汪上师,咕噜·却汪(1212—1270):五伏藏王之一。详细的介绍请见敦珠法王的《宁玛传承的历史与基础》。咕噜却汪意指“佛法的上师依怙主”。 佛果:不住轮回或涅槃的圆满证悟;已断除一切覆障,具足了如实见到万法本性的智慧(如所有智)、以及遍及一切处的智慧(尽所有智)。 克华·沛采:莲师与寂护的亲近弟子,对西藏的三藏典籍和宁玛旧续的翻译卓有贡献。诞生于潘谷。相应于莲师的预言授记,他后来成了一位重要的译师,也是寂护大师授予具足比丘戒的首批七位西藏僧人其中之一。他在莲师座下领受了金刚乘教法,并证得了无碍的天眼通。克华本为地名,沛采意指“威德山”。 别名拿旺·巴桑的堪布拿穹(1879—1941):卡托的一位堪布,是阐释大圆满典籍的学院传承中极重要的振兴者,被认为是无垢友与龙钦巴两者的转世化身。恰札·桑杰·多杰是他仍在世的学生之一。 努地的南开宁波:诞生于下娘地区,是首批领受具足戒的西藏人之一,也是出色的译师。他行脚至印度,领受雄嘎拉的传授,证得无二智身。南开宁波也是莲师二十五位亲近弟子之一,领受了清净心的传授之后,得到了乘阳光飞行的能力。他在罗札卡珠的耀光长洞,于禅定中观到不同本尊,并证得了大手印持明的果位。最后他以肉身离开人世,到达净土。南开宁波的字义是“虚空心髓”。 努地的桑杰·伊喜:莲师主要的二十五位弟子之一,也是阿努瑜伽部教法和大瑜伽部大威德金刚密续的主要领受者。除了莲师以外,他的其他老师分别是:印度的札通·拿波和确吉·恭、尼泊尔的宝源,以及德鲁辖国的伽增·克。他曾前往印度和尼泊尔多次。邪恶的朗达玛国王试图毁灭西藏的佛教时,桑杰·伊喜以右手打手印,幻变出牦牛大小的巨大蝎子共九只,把国王吓得心惊胆颤失去勇气,因而无法毁灭金刚乘僧团。祖古乌金仁波切被认为是他的化身之一。桑杰伊喜的字义是“佛智”。 妙拂州吉祥山/铜色吉祥山:莲师的人间净土,位于瞻部洲东南方的妙拂洲。妙拂洲位于一片九座岛屿地形的中央,其中居住着各种凶恶的罗刹,中央有一座高耸入天的铜色山,山顶座落着由本觉力用所化现的莲华光明宫。在轮回空尽之前,莲师都会以超越生死的无灭身相住于此地;透过莲师身、语、意的神变化现,不间断地带来众生的利益。 戒律,誓戒:参见“三律仪,三戒”。 更高的洞察力,神通,通慧:请参见“神通”。 沙门:修善的行者,通常是指禁欲苦修僧或僧人。 赤松德真(790—844):西藏第二位伟大的国王,他迎请了莲师、寂护大师、无垢友尊者以及胜友施戎和答纳西拉等许多其他佛法导师。蒋贡康楚在《琉璃青石宝鬘》中提到,赤松德真生于水马年(802)第三个月的春季。其他文献也记载了先王驾崩那一年,由他登基成王。十七岁之前,他主要都过着统治王国的生活,后来仿欧丹塔菩黎寺建造了伟大的桑耶寺和法教中心,立佛教为国教;在他统治期间,第一批西藏人受戒成为僧人。他并安排班智达与译师翻译无数神圣的经典,也成立了无数法教与修持机构。之后的转世化身有娘·让·尼玛·沃瑟(1124—1192)、却让上师(1212—1270)、吉美·林巴(1729—1798),以及蒋扬·钦哲·旺波(1820—1892)。 身:具有诸多功德特质的化身或体现之身。论及二身时,指的是法身与色身;三身则是法身、报身与化身。另参见“三身”。 近修,念修:仪轨修持的两部分,以大瑜伽部密续来说,特别是指念诵次第的阶段。 阿努瑜伽部、随类瑜伽:大瑜伽部、阿努瑜伽部与阿底瑜伽部,此内三密续中的第二个。着重智慧多于方便、圆满次第多于生起次第。阿努瑜伽的见地:由于逐渐娴熟于洞悉、契入“虚空与智慧的无二元本性”,行者便能达到解脱。阿努瑜伽的坛城被认为含摄于金刚身之中。阿努意指“随后的”。 阿底瑜伽:内三密续的第三个。根据第一世蒋贡康楚所说,阿底瑜伽着重的见地是,由于逐渐娴熟于洞悉、契入本初智的本性,远离了取舍、希惧,行者便能达到解脱。阿底瑜伽现今另一较为普遍的名称为“卓千大圆满”。阿底意指“至高无上”。 阿毘达磨对:三藏之一,佛陀之言教。纯粹哲学或形而上学的系统化法教,主要重点是以分析经验之元素和探究存在物质之本质来开发分别智。 阿毘达磨藏、对法藏:“阿毘达磨教法集录”。请参“三藏”的说明。 阿赖耶:字面意义为“万物的基础”,是心以及清净与不净现象的基础。这个字在不同脉络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应依脉络的不同来理解其义。有时它是佛性或是法身的同义字;认证了佛性或法身,此即一切清净现象的基础。另外,以“阿赖耶的无明分”的状态而言,它意指二元心的中性状态,尚未被本觉所怀拥,因而是轮回体验的基础。 阿赖耶无明分:与“俱生无明”同义。 阿难陀,阿难,庆喜:佛陀的十位亲近弟子之一,为佛陀的近身侍者,于第一次法教结集时背诵经藏,并于佛法口传中担任第二长老。 阿苏拉洞窟:莲师于此洞窟中,藉由普巴金刚(金刚橛)的修持来制伏尼泊尔的邪恶力量。位于加德满都,邻近帕平。 【八划】 罗集·穹巴:莲师的一位亲近弟子,年少时即成为佛法译师,也因此而得到译师的称号。他也以克邬·穹译师,即“男孩译师”而受人闻知。他后来的转世化身包括伏藏师堆督·多杰、都炯·林巴(1835—1903),以及法王敦珠仁波切,即无畏智金刚尊者(1904—1987)。 经,契经,显经:(1)佛陀亲口宣说或加持宣说的开示。(2)三藏中的经藏。(3)小乘和大乘都有因乘法教,因乘法教认为修道是证悟的因,不同于密乘法教。 经藏,修多罗藏:参见“经”的说明。 杰尊心滴,杰尊宁体:是最重要的大圆满教授之一,以无垢友的传授为根据。蒋扬·钦哲曾在禅观中见到杰尊·桑杰·旺秋,启发他撰写了名为《杰尊心滴》的珍贵教法。桑杰·旺秋(十一至十二世纪间)为传授心滴的传承上师之一,在他的根本上师当玛·隆给座下取得传承,也直接从无垢友处领受了传承。由于证得高度了悟,他圆寂的时候,色身消失在彩虹光中。之后转世化身为蒋扬·钦哲·旺波时,他忆起了桑杰·旺秋传授给空行母佩吉·罗卓的大圆满教法,并写下《杰尊心滴》,即“杰尊心髓”的伏藏教法。 现证菩提身:佛五身的第五个,蒋贡康楚在其《知识宝藏》中,将之定义为“依所调伏众之业力而示现的多元化现,能有这样的化现是因为(其他四身)在明觉智慧中是任运圆满的”。 欧枕之佩吉·旺秋:伟大的学者与密续行者,他透过修持愤怒莲师咕如札波得到大成就。咕如札波即莲师愤怒相。佩吉旺秋的字义为“尊胜荣耀的君王”。 参,妖精,妖怪:邪灵、厉鬼的一种。 净居天:色界十七处中最高的五天。之所以被称为“净”,是因为只有圣者,即证得见道位者才能诞生此处。投生此处是由由第四禅中的清净学处所生,端赖于这个熏修是较小的、中等的、大的、较大的、或是极大的。 净相,净观,清净现分:金刚乘中,视环境为佛净土、视自我与他人为本尊、视声音为咒语、视思想为本智之展现的观点。 事部瑜伽密续:外三密续中的第一个,着重于净治和净化的行持。事部密续的典籍首先出现在印度的瓦纳拉西。 固有本性,俱生本性,法性:参见“法性”。 宗萨·钦哲·却吉·罗卓:蒋扬·钦哲·旺波五位转世化身之一,是支持利美(不分教派)传统的伟大上师,也是顶果钦哲法王两位根本上师当中的一位。他的三位转世化身目前分别住在喜马契普里德希省的比尔、法国的多尔多涅,以及尼泊尔的博达那。“宗萨”意指“新城堡”,“钦哲”意指“慈爱的智慧”,“却吉·罗卓”意指“佛法的智慧”。 性相乘:代表小乘与大乘的一种集合性名称,包括了声闻、缘觉,以及菩萨三乘。 所知障:对主体、客体和行动之概念有所执著的微细覆障。在识出自心本性的那一刻,所知障暂时会被净化,究竟的净化则要透过十地将圆满时的金刚喻定。 拉绒的佩吉·多杰(旺秋),别名拉绒·佩吉·多杰:诞生于上重地区,原本是边界守卫,生起出离心之后,与两个兄弟在无垢友尊者座下领受了出家戒,后来并从莲师处领受了菩萨戒,以及金刚乘的灌顶和口诀教授。他在慈地的白峡谷和耶巴禅修,获得了修行成就,能穿墙入壁。多年之后,他刺杀了邪恶的朗达玛王。佩吉多杰的字义是威德金刚。 拉荪的嘉华蒋秋:在寂护座下领受具足戒成为僧人的最初七位西藏贤士之一,极具才智,参访过印度多次,而且翻译了许多圣典。他也是莲师的亲近弟子,获得了大成就且能飞梭于天空。位于康区的大白玉寺的创立者仁增·昆桑·雪乐,被认为是他的转世化身。嘉华蒋秋意指“胜利的正觉”。 明:参见“乐、明、无念”。 明光:字面意义为“远离无知的黑暗,具足觉知的能力”。此二面向即是“空与明”或“明空不二”,犹如清澈开阔的天空,是自心本性的认知特质,也是“示现明光”,诸如五色光与其他形象等等。明光是存于轮回涅槃万法中的非和合本性。 果:成果,通常是指心灵之道的终站,是声闻、独觉和菩萨三种层次之证悟其中之一。以大乘而言,是全然且圆满的佛果;以金刚乘而言,是“持金刚者的统合一体”,本书就“二十五果法”来作表述。亦可参见“见修行果”。 果乘:等同金刚乘,细节另参见“因乘与果乘”。 波罗蜜多、到彼岸、度:“波罗蜜多”的字义是“到达彼岸”。明确来说,其意义是超越了主体、客体与行动(能者、所者、所作之事)的概念。波罗蜜多乘则是依据般若波罗蜜多经典,透过五道与十地的大乘次第修道的体系。参见“六波罗蜜多”的说明。 法身:佛三身的第一个,远离所有造作,犹如虚空;证悟功德之“身”。应依根、道、果的不同脉络来了解其义。 法性:现象与心的固有本质。 法界:“现象界”,空性和缘起无二无别的真如,指超越生住灭的自心和现象的本性。 :“”是“给予开示”的一种诗意的形容。更明确地说,就是佛陀所给予的系列教法,共有三,是释迦摩尼佛一生中所开示的法教。 直示密意,巩巴·桑投:一部五函的密续典籍,为莲师所埋藏,由创立宁玛派北伏藏传承的大师仁增·果登掘取而出,其中包含著名的“普贤王如来祈愿文”。巩巴·桑投意指“密意无遮隐”或“直接显示密意”,为“直示普贤如来的密意”的缩写。 直指口诀:直指心性的口诀教授。能给予这种直指口诀的是根本上师,能使弟子认出自心本性。 空行心滴,空行心髓,康卓宁体:意指“空行母之心髓或心要”,是经由莲师传授给贝玛·索公主的甚深大圆满教法集录,包含于著名的《四部心髓》之中。 空行母:(1)实现、执行佛事业的灵界圣众,是能守护、承事佛法教义和行者的女性密续本尊,也是“三根本”之一。(2)金刚乘的女性证悟行者。 空行法教:《空行法教:莲师亲授空行母伊喜·措嘉之教言合集》(英文版由香巴拉出版社发行,中文版由橡树林文化出版)。伟大上师莲花生的建言合集,取自娘·让、桑杰·林巴,以及多杰·林巴所掘出的伏藏。其中涵括皈依、菩萨戒、金刚上师、本尊修持、闭关,以及果之功德等主题。 金刚手菩萨:八大菩萨之一,也是金刚乘法教的汇编者。亦被称为“秘密王”。 金刚地狱:有着无尽苦痛的最低一层地狱。 金刚身(Vajra Body):此处指的是人身,其微细脉与金刚杵的结构相似。 金刚身(Vajrakaya):佛性的不变功德,有时也会被归纳在佛五身之中。 金刚持、金刚总持:亦即持金刚。新译教派(嘎举、格鲁、萨迦)所说的法身佛,也可意指金刚乘行者的上师,或是总摄一切的佛性。 金刚界曼达坛城:大瑜伽部的一个重要仪轨,其中包含四十二个寂静本尊。 金刚乘:“金刚车乘”。以果位为道用的修持,等同于“密咒”。 金刚座: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菩提迦耶的一棵菩提树下,获得正觉的金刚法座。 金刚顶颅鬘:莲花生大师的名号之一。 呾汀:字面的意义是“符号消融”,这个字常会出现在伏藏结尾。 【九划】 荟供曼陀罗:金刚乘行者为累积福德和净治三昧耶誓言所进行的荟供轮。 须弥山(妙高山)与四大部洲:神话中的大山,位于世界系统的小千世界中央,周边围绕着四大州,是欲界最低二界的天人的居处,四周有较低的铁围山、湖泊、大陆及海洋,据说高于海平面八万四千由旬(一由旬大约十三公里)。我们现在这个地球则座落于四大洲中的南瞻部洲。 闻思修:“闻”意指为了净除无明愚痴和邪见,而领受口诀教授、学习经论。“思”意指透过对所学习内容的仔细思维而根除疑惑和误解。“修”意指在个人切身经验中运用教法而获得直接的洞见。 独觉者,缘觉辟支佛:“独自成正觉者”,一种小乘阿罗汉,主要透过思维十二缘起的逆转而证得涅槃,当生无须依赖老师的教导。这样的行者并不具有佛的圆满了悟,因此无法像佛一般利益无量有情众生。 绒宋巴,绒宋班智达,法贤(1012—1088):他与龙钦巴同被视为具有杰出才智的宁玛派学者。 胜宝总集:“殊胜珍宝的总集化现”,这是由伟大的杰尊·宁波(1585—1656)所掘取的伏藏,主要内容是关于莲花生大师。杰尊·宁波首先将这套法教传给了堆督·多杰(1615—1672)。这些法教大部分已由彼得·罗勃兹翻译成英文。 脉、脉管:金刚身中的气脉,能量之流透过这些管道移动。 脉结:有时也是脉轮的同义字,为脉管的主要接合处或是汇合点;但有时是指需要透过瑜伽修持来解开的细微堵塞。 前行,加行:共通外加行是转心四思维:思维珍贵人身、思维无常与死亡、思维因果业力、思维轮回过患。不共内加行则是修持皈依和菩提心、金刚萨埵百字明咒念诵、供曼达、上师相应法各十万次。请见《了义炬》以及《殊胜大门》。 律典:律仪。三藏中的其中一藏,是阐释规矩伦理、戒律和道德行持的佛陀法教,是所有佛法修持的基础,有在家戒也有出家戒。 律藏:请参见“三藏”的说明。 持明者:持有明识、智慧者;“持有”或拥有明咒的人;证得大瑜伽部密续道四次第任一阶段的成就大师。另一定义为:持明甚深方便道者,也就是熟知本尊、咒语和大乐三者之智慧。 持金刚:(1)对成就上师的尊称。(2)觉醒证悟的境界。 施身法:字面为“断除”之意。是以般若波罗蜜多为基础的修持体系,由印度成就者帕当巴以及西藏女性上师玛姬拉尊所创立,以之断除四魔和我执,是西藏八个佛法实修传承的其中一支。 查的嘉维罗卓:起初取名为巩波,是赤松德真国王的亲信随从,他成为最初受戒的藏人之一,法名“嘉维罗卓”(胜利的智慧)。他在翻译上变得极为博学精通,并在印度杭卡拉座下领受了法教的传授之后,得到了大成就。据说他游历过阎魔死神的阴界,并从地狱中救出了他的母亲。从莲花生大师处领受法教后,他施展神通将一具僵尸转化为黄金,有些黄金后来在伏藏中被掘取出来。他达到长寿持明的位阶,据传一直活到绒宋班智达——法贤(1012—1088)的时代,并将法教传授给法贤。嘉维罗卓的字义为“胜利的智慧”。 毗卢遮那:赤松德真国王统治时期的伟大译师。在西藏最初的七位出家僧之中,毗卢遮那被派赴印度,于师利·星哈坐下学习。除了莲花生和无垢友之外,毗卢遮那也是把大圆满教法带到西藏的三位主要大师当中的一位。 觉醒心:参见“菩提心”。 珍贵人身,人身宝:由八种闲暇与十种圆满所构成。闲暇是免于投生在八种不自由的状态中:下三恶道、成为长寿天人、持有邪谬见地、未开化的野蛮人、哑巴、或是诞生在无佛的时代。圆满则有自圆满五种,和他圆满五种(英译本误植为十种)。五种自圆满是:身为人道众生(生为人)、生于(有佛法之)中地、具备完整的感官知觉能力(诸根具足)、未犯无间罪(不堕边业)、信解胜处(敬信佛教)。五种他圆满是:值佛出世、值佛说法、佛法住世、入佛法(为法所转)、有慈悲的善师(他心所悲悯)。 珍贵伏藏宝,《大宝伏藏》:参见“大宝伏藏”的说明。 秋吉·林巴(1829—1870):伏藏大师,与蒋扬·钦哲·旺波和蒋贡·康楚同一时代,被视为西藏历史中最主要的伏藏师之一,他的伏藏被嘎举派和宁玛派广为修习。更多的细节请参见Rangjung Yeshe Publication所出版的《秋吉·林巴的生平与教法》。秋吉林巴的字义为“尊贵的圣殿”。 《修心:尽除障碍者》:由秋吉·林巴和蒋扬·钦哲·旺波一同取出的教法系列,约有十函。归属于上师持明源。关于细节,请见《殊胜大门》的序言。 修部八教、八大法行:大瑜伽部的八位主要本尊及其相应之密续和修法仪轨:妙吉祥身、莲花语、清净心(真实意)、甘露功德、橛事业(普巴事业)、招遣非人本尊、猛咒诅誓和供赞世神(参考《汉藏大辞典》)。这个名相通常是指包含众多本尊之繁复坛城的一种修持。 修道:此处指的是五道的第四道,于此道上,行者要训练更高阶的菩萨修行,尤其是圣者八相。 祖古乌金仁波切:嘎举与宁玛传承的当代大师,驻锡于尼泊尔的那吉寺。 【十划】 资粮:修道上的备粮。参见“二资粮”。 资粮道:五道中的第一道,是形成解脱之旅的基础,其中包含累积能回向给解脱成就的广大福德资粮。在此道上,行者要透过闻、思对“无我”产生概念上的理解。培养四念住、四正勤及四神足之后,行者成功去除造成轮回痛苦的粗分染垢,获得神通的善功德,以及能引至加行道的“法续三摩地”。 莲花遗教:由伟大的伏藏师娘·让所掘取出,据推测等同于中文版的《桑林玛:铜殿故事》的莲师传记。《桑林玛》的英文翻译发行书名为《莲花生》(The Lotus-Born,香巴拉出版社出版,一九九三;中译版由橡树林出版社出版,名为《莲师传》)。 铅丹,朱砂:一种红色或暗橘色的材料,常使用在密续仪轨中。 烦恼:贪欲、嗔恚、愚痴、骄慢、嫉妒等五毒,能使一个人的心疲倦、受扰、受痛苦折磨,这些烦恼的相续不断即是轮回的主要成因之一。 烟供:将面粉与净食、圣物搀和,燃烧后所产生的烟。禅修大悲观世音菩萨时以此烟来作供养,可滋养中阴的意生身及饿鬼道众生。 圆满次第:参见“生起与圆满”。 乘:“能做乘载者”、“运载工具或车乘”。能使人投生于上界善趣、从轮回解脱或得到圆满佛果。 俱生无明:与内在固有本性同时俱生的无明,维持着潜在因子的状态,遇到相应的因缘条件时,能使迷惑生起。 娑婆世界,堪忍世界(Saha World):我们所知的世界,亦即这“堪忍的世界”,因为此地众生都承受着无可忍受的痛苦。梵文saha也可指“未分开的”,因为业和烦恼、因和果,并不是分开的,也无所区别。 娘·让:娘·让·尼玛·沃瑟的缩写。 娘·让·尼玛·沃瑟(1124—1192):五位伏藏王中的第一位,也是赤松德真国王的一个转世化身。他所取出的伏藏有好几部被收录在《大宝伏藏》中,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着眼于《修部八教》的教法系列——《八诫善逝总集》,以及莲师传记:《桑林玛:铜殿生平故事》,后者已由香巴拉出版社刊行为《莲师传》一书。娘·让的字义是“来自娘地的绑辫人”,而“尼玛·沃瑟”则是“太阳的光华”。 拿地的吉纳那·库玛拉,童子本智:吉纳那·库玛拉的字面意义为“年轻的觉性”。他是西藏早期的僧人,也是译师;在莲师、无垢友、毗卢遮那和优札·宁波座下领受了四大传续之流。他跟无垢友尊者紧密合作,翻译了大瑜伽部和阿底瑜伽部的密续典籍,也以“拿地译师”和秘密法名“直美·达夏”(无瑕月光)之名而为人所知。他的灌顶花与赤松德真国王的灌顶花,一起落在切秋黑噜嘎上。之后,他从莲师处领受了《甘露法药》的传授。他在雅龙的水晶洞窟禅修时,曾从坚硬岩石中直接汲取到水,据说直到今日,水仍汩汩流泄着。他后来的转世化身中,有一世是达桑仁波切,与第一世蒋贡康楚属同一时代。 拿囊·伊喜,别名拿囊的伊喜·迭:也被称为“尚地的班迪·伊喜·迭”,是一位多产的译师,译作多达两百多部,是莲师的弟子。这位博学又有修行成就的僧人,曾展现以普巴金刚修行成就的神通力,在空中如飞鸟一般飞行。伊喜的字义是“本智”或“本初觉性”。 拿囊的多杰·杜炯:赤松德真国王的臣相之一,被派至尼泊尔迎请莲花生大师到西藏。他是生起与圆满次第皆已达致圆满的一位咒师,能如风速般飞行,也能穿越过固体物质。仁增·果登(1337—1408)与贝玛·钦列(1641—1718),是位于西藏中部的多杰扎寺院的伟大持明,两位皆被认为是多杰·杜炯的转世化身。多杰·杜炯的字义为“不可摧毁的伏魔者”。 朗地的佩吉·僧给:他的父亲阿堳·蒋秋·哲侯是一位具大威力的咒师,能差遣八类神鬼。朗地的佩吉·僧给是莲师传授善逝集结灌顶时的八位主要弟子之一。他在百罗塔苍,透过“慢魔伏法”而证得共与不共的成就。卓千大圆满的仁波切们都被视为他的转世化身。佩吉僧给的字义是“荣耀威德狮子”。 朗卓的恭邱·炯内:起初是赤松德真的朝臣,后来成为莲师的亲近弟子之一,并获得大成就。伟大的伏藏师惹那·林巴(1403—1471)以及龙萨·宁波(1625—1692)皆被认为是他的转世化身。恭邱·炯内意指“胜宝之源”。 桑耶寺:字面意义是神奇的寺庙,仿印度的欧丹塔菩黎寺建成,由赤松德真国王所兴建,于西元八一四年,由莲师主持开光仪式。桑耶寺是西藏早期佛法传播的一个重镇,位于西藏中部,接近拉萨地区,也被称为“不动任运圆满无尽愿之类桑耶寺”。建物内部有三层楼,各为印度式、中国式和西藏式。请见《莲师传》。 桑耶钦普:莲师语的圣地,距离桑耶寺步行约四小时的山间闭关处。过去的十二世纪中,有许多伟大的上师曾在此处的山洞中禅修。 桑杰·林巴(1340—1396):赤松德真国王次子的一个转世化身。他是大伏藏师,也是《上师密意集》系列十三函的取藏者。桑杰林巴的字义是“觉醒的圣殿”。 班智达:学识渊博的佛教哲理大师、学者或教授师。 索格坡的佩吉·伊喜:莲师以及拿地的吉纳那·库玛拉的弟子。佩吉伊喜的字义为“尊胜荣耀的智慧”。 【十一划】 秽气、邪气:污秽,接触到不清净的人或其所有物所造成的覆障。 断见:字义是“断绝之见地”,也就是空无或不存在的极端见地,主张没有来世或业果,死亡之后,心便不复存在。 曼达拉,曼达坛城:(1)字义为“中央与周围”,指的是中央的本尊加上周围的环境。曼达坛城是一种象征,是密续本尊存有境的具象图腾或塑像。(2)供曼达则是一种观想的供养,在密续仪轨中观想整个宇宙,以及种种供养的安排准备。 曼达拉娃佛母:是沙河尔国的公主,莲师的亲近弟子,五位佛母其中的一位。她名字的意义是黄脉刺桐,是一种小乔木,是天堂的五类树种之一,会开出亮丽的鲜红色花朵。曼达拉娃佛母据说是尼古玛空行母和人骨严瑜伽女的化身。在蒋贡康楚所著作的《青松石宝鬘》中提到:“曼达拉娃为沙河尔国王菲哈达拉和皇后摩诃琪之女,诞生时发生了许多殊胜的瑞相,(再加上公主貌美动人)因此印度和中国的许多王侯都争相提亲。然而公主出离心坚决,决意入佛门修行。莲师观到公主注定成为他的弟子,之后并纳受她为道侣。然而国王生恐皇家血统被沾染,便打算活活烧死莲师;莲师于是施展神通,将大火转化为湖泊,使国王生起了信心,毫不迟疑地将整个王国和公主都供养给莲师。国王向莲师请法时,莲师为二十一位弟子施降了无上殊胜法雨,传授了密续、经教和总摄教法海的口诀教授,由此而令国王和朝臣都证得了持明者果位。莲师后来摄受曼达拉娃为道侣,于玛拉提卡的长寿无死洞穴,莲师与佛母展现了证得长寿持明双融金刚身果位的行持。曼达拉娃佛母继续留驻印度,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众生带来广大的利益。在西藏,曼达拉娃佛母以神通力出现在掌竹中,向莲师献上赞文,莲师也针对赞文作出回复。这段师徒对话在贝玛卡堂记事中有详记的记载。曼达拉娃佛母的生平故事在乌金林巴的一些著作中可以见到。佛母是智慧空行母,有不同的名称和化现:在马尔巴大师的时代,她是人骨严空行母;在年大译师的时代,她是具相瑜伽女;在惹琼巴大师的时代,她是竹具嘉嫫。她也被认为是梅纪巴大师的佛母秋欣吉年玛千,也是尼古玛空行母。她的慈悲示现和加持是毋庸置疑的;又因为她已证得虹光身,因此她现在当然还存在(这世间)。” 唯识宗:由伟大的无着大师与其跟随者所传扬之佛教哲学的一个大乘学派。此派建基于《入楞伽经》及其他经典,主要的导述是一切现象都是唯心,也就是说,由于种种习气而在一切种识(阿赖耶识)中现起的种种心识感知。正面而言,此见地杜绝了对坚固实存物的执著;反面而言,这种见地仍执著有一个“万法发生于其中”的实存之“心”。 阎罗王、死神:(1)无常与因果不爽法则的拟人化。(2)以此而命名的魔类,为四魔之一。另参见“魔罗”。 奢摩他,止:止定,在思想活动平息后“安住于静定中”;或是,为了安住在远离念头干扰的状态,使心静定的禅修。 绰玛·拿摩,黑愤怒母:女性佛金刚瑜伽女的黑色愤怒形象。绰玛拿摩的字义为“愤怒的黑女”。 宿尔玛:一种藏文书写体,介于印刷体与手写笔迹之间。 密咒(Mantra,藏文拼音sngags):(1)金刚乘的同义字。(2)某种特定的象征声音,所传达的是本尊的本性,能达到净化和了悟,例如,嗡吗呢呗美吽。密咒主要有三种:密言咒、明咒和陀罗尼咒。 密咒(Secret Mantra,藏文拼音gsang sngags,梵文拼音guhyamantra):等同于金刚乘或密续教法。guhya的意思是秘密,包含密封(封印)和自秘密;而mantra在这个脉络中的意思是尊胜、善贤或值得赞颂的。 密咒,密咒之乘:与密咒乘或金刚乘同义。 密咒行者:金刚乘的修行者。 密咒乘:密咒或金刚乘的同义语。 密勒日巴(1040—1123):藏传佛教历史中最闻名的瑜伽士与诗人之一,许多嘎玛嘎举派的教法都透过他薪火相传。关于更多的细节,请阅读香巴拉出版社出版的《密勒日巴大师传》以及《密勒日巴十万歌集》。他的名字意指“穿着棉布的密勒”。 密集,密集续:字面上的意义是“秘密的汇集”,为新译教派主要的密续与本尊之一。 密严刹土,金刚总持住地:“至高的”,金刚总持(持金刚)净土,法身佛的证悟境界;也常被用为“法界”的同义词。 密续:佛陀以报身相所开示的金刚乘法教。这个字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心之)“相续”,也就是本有的佛性,也被称为“表义密续”。一般性的意义是指殊胜的密续经典,也就是“名言密续”。密续也可以是指整个金刚乘的所有果法。 密续十事:见地、行持、曼达坛城、灌顶、三昧耶、事业、成就、三摩地、荟供法会、密咒与手印。这些是密续行者修道的十个面向,也是主要需被解释的十个主题。 常见:相信万物的形成来自于一个永恒且无成因的创造者;特别是相信一个人的自我本体或心识具有实在的体性,是独立、永恒、单一的。 措嘉:请参见“伊喜·措嘉”。 梵穴:位于头顶的孔穴,在发际线上的八指处。 欲界:其中包含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人类、阿修罗、以及欲界天六个居处的天人。称之为“欲界”,是因为此处的众生受欲望所生的心理苦痛,以及对物质实体的执著所折磨烦扰。 添冈:神圣物品的空间。 菩提心:亦即“觉醒心”、“证悟的心态”。(1)为了一切众生而誓愿获得证悟的祈愿。(2)在大圆满的脉络中,指的是觉醒心的本觉,与无二元明觉同义。 菩黎的大洞穴/菩黎仆牟切水晶洞穴:桑杰·林巴伏藏所在地,位于与阿萨姆接壤的普窝区,桑杰·林巴在此地取出了《上师密意集》的伏藏系列。 菩萨:已生起菩提心的人。菩提心:为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而誓愿获得证悟之祈愿。他们是大乘修道的行者,特指已证得初地位阶的神圣菩萨众。 菩萨戒,菩萨律仪:根据龙树菩萨的体系“深观车乘”或“深观派”,戒律即是要禁除下列事项:偷窃三宝的资财;犯下摒弃佛法的行为;处罚或使具有学处或是背离学处者丧失戒律等;犯下五无间罪;违犯国君的五种定戒,诸如:执持错误见解(邪见)等等;违犯行政首长的五种定戒,诸如:摧毁一座村落、山谷、城市、区域或国家等等;对尚未接受大乘教法训练的人们,过早开示空性法教;达到大乘程度后却向往小乘声闻众的言教;舍弃别解脱戒后又受教于大乘;贬抑小乘;自赞毁他;为了名誉与利益而极度伪善;让僧侣领受惩罚且蒙受耻辱;为了惩罚他人,对国王或大臣行贿来伤害这些人;将出离世间的禅修者的食物送给念诵经文者,因而造成熏习奢摩他(定)的障碍。“八十随堕”则是舍弃其他众生的安乐等等。 根据无着菩萨的体系“广行车乘”或“广行派”,愿菩提心的戒律如下:绝不舍弃有情众生、忆念菩提心的利益、积聚二资粮、自身要努力培养菩提心、实践对黑白八法的取和舍。行菩提心的四种戒律是(要禁除下述行为):(1)出于贪欲,极度恋执名誉和利益,因而自赞毁他。(2)出于吝啬,不布施他人资具,不给予法施或财施。(3)出于愤怒而伤害他人,并在他人道歉时,不愿宽恕原谅。(4)出于愚痴,将懒惰佯称为佛法,并将此教导他人。四十六个随要的堕犯则是:不供养三宝等等。四种黑法是:欺骗受人尊重的人士、使某人懊悔不应后悔的事、轻蔑崇高殊胜的人、欺骗蒙蔽有情众生。四种白法则是四黑法的相反。 菩萨论师,寂护大师:印度超戒寺以及桑耶寺的班智达与住持,授予西藏第一批僧人具足戒。他是金刚手菩萨的转世化身,别名堪布菩萨或寂护菩萨比丘。他创立了结合中观与唯识(瑜伽行派)的哲学派别,这个传派后来由米庞仁波切针对寂护大师《中观庄严论》而著作的《中观庄严论注疏》所复兴,并详加阐述。 【十二划】 蒋贡康楚(1813—1899):亦名罗卓泰耶、永敦嘉措、贝玛·嘎旺、贝玛·天尼·永钟·林巴。他是十九世纪最卓越重要的佛教上师之一,特别注重不分教派的利美思想。他是著名的成就大师、学者和作家,佛法著作、汇编共一百多种。最为人所知的就是《五宝藏》,其中包含大宝伏藏(百位伏藏师的伏藏文献)六十三大卷。 蒋扬·钦哲·旺波(1820—1892):上一世纪的伟大大师,他是五位大伏藏师的最后一位,且被认为是无垢友及赤松德真国王的结合转世化身,后来成为藏传佛教所有教派的大师和教师,也是不分教派利美运动的创始者。除了他的伏藏之外,另外还有十大卷著作。蒋扬的字义为“文殊师利妙吉祥,柔和音”,钦哲·旺波的字义则是“具慈爱之智慧的君王”。 禅定、静虑、三摩地:心专注的状态,也是由此专注心所生的天界名称。参见“四种定静虑,等至的四禅境界”。 禅修、串习:在大圆满与大手印修习的脉络中,禅修就是在上师为我们直指出我们的佛性之后,逐渐去习惯、或是维持这个认识。在闻、思、修的脉络中,禅修意味着将教法内化为个人体验,然后透过实修逐渐习惯教法。 缘起:一切现象皆依赖自身的因,以及跟他们各自相关的缘而生起,自然法则。事实是,没有任何现象可以无因而生,也没有任何现象是由某个无因的创造者所创造。万物的生起势必起因于、且有赖于因和缘的和合;没有因缘,事物是不可能出现的。 道:参见“五道”的说明。 遍计无明:金刚乘所说的遍计无明,意指心将其自身领知为主体和客体(能与所),是一种概念化的思维。显乘的遍计无明,意指“赋予标签”或者“被学习到的错误见地”;是遮障万法本性的粗糙、一般性看法。 堪布、亲教师:一种头衔或称号,授予已完成十年主要学科修习的人,其中包含佛教哲理、因明、戒律等传统分科。也可以指寺庙的住持或是传戒的传戒师。 普巴金刚、金刚橛:密续本尊普巴金刚及相关密续。 普贤王如来,普贤菩萨:普贤,永远贤善者;(1)本初法身佛普贤王如来。(2)普贤菩萨,作为圆满无量增上供养的典范。 普贤意滴:“普贤王如来的心要”,由秋吉·林巴取出的多种伏藏教法的辑录,其重要内容是寂静尊与愤怒尊。 智慧与方便:智慧即是理解知晓或是悟力,特别是指了悟无我的智慧。方便则是能带来证悟的方法或技巧。另参见“方便与智慧”。 登玛·采芒:西藏早期重要的三藏译师,甚为精通书法,他的书写风格一直延续至今日。他从莲花生大师处领受了金刚乘的传授之后,得到了悟并成就圆满的陀罗尼(记忆力)。据传他是写下多部伏藏的主要抄写者,其中包括与《修部八教》相关的《善逝总集》。 善根:善行;生起一刻出离心、悲心或信心。现在或过去生所做之善行。 【十三划】 暇满:参见“珍贵人身”。 瑜伽:(1)将听闻学习的内容内化为亲身体验。(2)事部、行部、瑜伽部外三密的第三个,着眼于见地而非行持,视本尊跟自己同等阶级。 瑜伽密戒:密乘行者为了训练自己能在行动中实修金刚乘见地的种种额外修持,例如,在恐怖之地修持断境施身法。对见地非常娴熟且禅修很稳定的行者,便能进行这类修持。具有“勇士行持”的内涵。 【十四划】 僧千·南札:康区二十五个圣地之一,此地由秋吉·林巴所开启。僧千·南札意指“大狮子天崖”。 嘎惹·多杰,胜喜金刚:是僧拉·虔的转世化身。僧拉·虔往昔曾被诸佛加持灌顶。嘎惹·多杰清净入胎,他的母亲是一位尼众,为乌迪亚纳王国的印札菩提王之女。他亲自从金刚萨埵和金刚手菩萨处领受了所有的经教、密续与口诀教授,成为大圆满传承的第一位人类持明。以任运自然的大圆满教法证得圆满正觉之后,嘎惹·多杰将法教传授给高根器的随从眷众弟子,其中,妙吉祥友被公认为主要的嫡传弟子。据闻莲花生大师也曾由嘎惹·多杰的智慧相直接领受到大圆满密续的传授。嘎惹·多杰的字义为“无比、无上的喜悦”。 【十五划】 噶玛·巴希(1204—1283):噶玛巴转世中的第二位,且被视为首位被认证的西藏祖古(转世成就者)。巴希是蒙古语,意思为“大师”,蒙古皇帝授予他崇高的宗教地位而以此头衔名闻遐迩。伟大的成就者邬坚巴·仁钦·巴(1230—1309)是他的一位弟子。 增益、增上修持:为了稳定洞见的不同修持。根据祖古乌金仁波切的解释,主要的增上修持是对虔敬心与悲心的培养。 霄投的堤卓洞穴:在西藏中部的直贡悌附近,为莲师与伊喜·措嘉佛母的圣地。莲师为了未来的修行者所开设,这个重要的朝圣地也有具疗愈性的温泉。 【十六划】 穆路王子:赤松德真国王的二皇子。 【十九划】 魑魅邪魔:一种负面的力量,邪恶灵魅的一种。 魑魅魍魉:是一种恶灵,有时被归于“八种神鬼”之列。被伟大的上师调伏之后,也能成为佛法的护法神。 【二十划】 魔罗:能对修行和证悟造成障碍的鬼魔或邪恶力量。若是以神话的角度来说,这是指欲界最高的一个大威力神魔,在菩提迦耶企图阻挠佛陀成正觉的幻化师。对佛法行者而言,魔罗象征一个人的我执和被世间八法所据。一般而言,佛法修行道上有四种魔障:有碍魔(垢障)、死魔(死亡)、五阴魔(五蕴)和天子魔(诱惑之天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