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松岭宝藏
第六章 日修水晶鬘
《上师意集》法的圆满次第大手印 如何将「无缚广袤之珍贵心要宝藏密匣」的譬喻意涵融入日修之中的忠告 南无 咕如 德瓦 扎基尼 吽 (顶礼上师、本尊、空行母众) 礼敬无缚之广袤,三身本初之圆成 以道大手印瑜伽作为不间断的日修时,务必要拥有这些融合譬喻与意涵的教言。由于在你的相续中,留住着三身体性的善逝藏(如来藏、佛性),因此这个教导也包含了三个部分: 1.掉举时令平静的教言,有如把罪犯带上镣铐。 2.平静时令稳定的教言,有如疲倦者正在休息。 3.令稳定臻完美的教言,有如旅人于返乡路上。 此外,化身是于重重念头净除之时,报身是不离于该状态并了知智慧已圆成,法身是离于各种念想作意的清净。 我们以迷路的王子徒步流浪,来比喻佛的这三身乃自然就在有情众生之中;以认出该王子是属于皇室后裔,来比喻经由上师的殊胜教言而认识并体证此三身;以王子重新取回王位,来比喻因修习此三身而重新确认本来的根基、了悟本初即有的三身体性,而觉醒成佛。 一般来说,被各种束缚所捆绑的有情众生,居住在六道众生的世界中,而在三界之中流转,饱受永无止尽的痛苦。所有这一切,都起因于众生身陷于八万四千种烦恼之中,而这些烦恼则都是根植于相信有「我」。虽然教导了八万四千法门,以作为从这个我执之魔解脱的方法,但要点全都包含在崇高上师的甚深精髓忠告之中。 于此解释,本初清净之心,总摄了一切现象之根,这个心有三个层面:体性、自性,以及感知。 心的体性是法身,是本初且全然的清净性,离于任何作意。但由于不了知这是如此 ,因而形成盲目流转的基础。 心的自性是无遮且明澈的了知,有如太阳般照耀。但由于不了知这是觉性的本然表述——既是明的、也是空的,因而造成困惑,就有如小孩将自己水中的倒影误信为某个摆脱不掉的他人模样。 心的感知,一切念头的来来去去,都是自行生起又自行消融,因为念头是由心中生起,又消融于心中。但由于不知道念头是自生起且自消融的,念头便因而产生一连串无止尽的客体(对境),并衍生出许许多多的意念形式。 如此一来,本基虽可能是离于迷惑的,但迷惑却因不知道这三例的对治法而生起。本基虽可能是无染的,但那暂时相信有「我」的想法却将其遮蔽。这个扭曲且缺少正念的状态,接着落入(消极)涅槃的限度,即使(真实的)涅槃——佛的觉醒状态——可能在己身之中,却因为不认识它,因此也没有助益。 为了要认出此来,你需要上师的教言,连同各种善巧的方法。上师的特性,应该由四种分支来认识,而他应该要以六套的见地与禅修来教导: 首先是四种分支,上师应该做到以下: ● 解脱自性支:理解并了知各人的相续状态。 ● 领受教言支:了解并洞察各种不同的才智。 ● 信任无倦支:不抵触共的佛法体制而应用。 ● 增益支:以诸多上师的言教补足不圆满之处。 六套的见地与禅修之中,首先是应舍弃的六种颠倒见地与禅修: ● 缺少信心的见地,有如随风飘散的羽毛。 ● 缺少方法的修习,有如单边断翅的鹰鹫。 ● 缺少练习的行用,有如困惑错解的领袖。 ● 缺少进步迹象的觉受,有如受到霜害摧残的秋收。 ● 缺乏稳定性质的行止,有如盲人迷失在北方平原。 ● 缺乏识得自性的果实,有如小孩获赠装满黄金的宝盒。 以下是六套的见地与禅修,具有依着智慧而产生的信心: ● 对本然状态具信心的见地,有如在空中翱翔的鹰鹫。 ● 具善巧方便与要诀的修习,有如能黏住苍蝇的强胶。 ● 具从经验中获取的对治法,有如老练的医生诊断病情。 ● 具有进步征兆的觉受,有如品尝欢愉的年轻处女。 ● 具有稳定性质的行止,有如将马刺用在强壮的快马身上。 ● 无希望与恐惧的果实,有如走在返乡途中的旅人。 首先,此见地便有如鹰鹫必须用双翅攀升到广阔的天空一般,不过一旦它飞升到开阔的天空后,便不须再费力气或试图获得什么就可以翱翔。同样的,此时,你应该由三件事来安立对于见地的确信——胜者(调御丈夫)之语、你自己的才智,以及崇高上师的教言,一直到你证得本然状态为止。之后,你便能安住于本然状态究竟见地的了悟之中,身、语、意皆超越努力与获得。 此外,要认出你所感知的客体乃是你自己的心,有如在自己的梦中见到的景象。同样的,要认出这个心是空的,有如看见心是空的虚空。要认出这个空性从未曾生起,有如看见虚空既非物质性、亦无可定义的特征,并且离于所有生、住、灭的限制。 认出这个无生是自我消融的,有如看见各种展现——就像是云、雾、霭——在虚空的广袤中展开,又自然消融于同样的广袤中。 在如是教导的同时,最利根的弟子将经验到于内在开展的本有觉性,就有如太阳在空中照耀,并于一生之中获得解脱。中根弟子将可安住于此了悟的觉受中,清新、无缚、自然,并经由禅修的训练而解脱。下根弟子由于在相续之中无法获得了悟,则必须修习奢摩他(止)作为获得了悟的方法,并在相续中逐渐生起了证而解脱。 接着是有如能牢牢黏住苍蝇的强力胶水般的禅修训练。身为瑜伽士,你应该坚守住禅修的觉受,不要间断。在这么做的同时,你应该采纳身、语、意的三要点。在清楚生起本尊的同时,要观想上师在你的头顶上,并向他祈请。想像有数百万的空行母,在你身上每一毛发的根部,跳着各种舞姿。然后将心收摄到你身中的心间,让身心都完全不受拘束,全然的自由自在。停下心与心所的一切活动,就只是安住。完全斩断每一种念头,例如感知到什么、什么是空的、或运用策略等想法,因为它们都是你自心的产物。在应用「三身看姿」的同时,不做调整而任运安住于本然之中,在此心性的持续状态中,单纯的保任如是,觉醒、空然而鲜活。 如此修习之时,随时都要让你的专注力,有如独子过世的母亲那般毫不分心,有如河水的流续那般从不中断,有如弓箭大将射出箭时那般猛力有劲,有如婆罗门纺纱时那般平衡专注,有如疯子那般无盼无惧,有如孩童那般离于贪欲与参照,有如天空那般高扬与宽阔,有如大湖那般明亮与盈满,有如潜行山坡的狮子那般无有畏惧与胆怯,有如国王治国那般无有党派之想①。简言之,身为瑜伽士,你应该保持宽广的平稳性,根据上师的教言调和你的觉受,不断求进,直到获得确信为止。 ①「他们和我们」的党派之想是指国民。 在座与座之间(座下期间),尽力阐释因果的教导,并且以经部和续部的教文作为辅助。要举例说明,并重复述说成就大师的生平与其他故事,以便能激起信心与欢喜心。要教导那些可调整身体状况的方法,以及行为举止的方式。 由于行止对于稳定禅修练习是极为重要的,要在你感到轻松自在之时,延长禅修的时间。而当身体状况并不自在时,例如头疼、身体沉重、恶心、对禅修生厌、或者愤怒,此时要让身、语、意保持自然,以放松愉快的方式重新提起精神。随意走动,并以时间短而次数多的方式来做禅修。 精神爽朗之后,要在仍为轻松自在时结束这一座。切勿在感到不舒适时,结束课修。切勿在神智不清或念头繁多时结束禅修,而要在觉受清明且无念之时结束禅修。饮食应适合你的体质,并遵循正确的行止方式。如此行持,便不会对禅修练习产生厌倦。在禅修状况良好时结束禅坐,可以使修行者稍后再次欢喜的入座禅修,并可确保你的相续中能持续发展种种功德。 如果有人在这禅修练习中发生错误,以下是第三个要点:由经验中获取的对治法,有如老练的医师诊断疾病一般。陷入昏沉、掉举、昏睡都是过失,所以,立即认出这些过失是极为重要之事。因此要清除昏沉,把自己从失念之中唤醒,在散乱时收回自己,并在掉举时缓和呼吸。为何会有过失产生呢?过失来自于无法安住于止,攀执于努力,以及禅坐时间太长。 造成昏沉的四种原因有:活动、场合、食物、衣著。对治的方法有:忆念昏沉的缺点而认出它,并猛力集中专注。提起精神。用双掌热敷双眼,并轻揉双眼。重复将双眼左右看,并凝神注视。挺起上半身,以便重新提神。用这些活动来恢复活力。坐在比较清涼的地方。打钹、舞蹈、练习瑜伽动作等。如果过度强调这些,可能会有误入不良习惯的危险,所以要用平衡的方式来提振精神,这是重要的。 昏睡就有如将一盏酥油脏汙且灯芯不净的油灯,放在没有空气的地方一样。由于昏睡难以对治,以下是扩展心意能量的教言:首先,将注意力放在双脚底部,然后转到双膝,然后是肚脐,然后是心间,然后是喉咙,然后是头颅,最后到头顶。逐步练习,直到你头脑清晰为止。头脑清晰之后,继续练习,直到你的觉性扩展到遍布一切虚空。另一个方法是,想像一切都是空的,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心间中央一个碗豆大小的圆球上【1】——那是风息与心的合一。观想这个圆球变得愈来愈大,然后变成了你的上师。上师散发出来的光芒,使得你的身体与上师完全消融化光。之后,将你的注意力稳稳安定,不要留住在任何事物上;于此状态中,这个光芒消逝,有如云朵消融于天空中一般。另一个方法是,在这个状态中保持完全清晰且透明,你的身,有如白丝绸的帐棚或是膨胀的气球一般。 【1】英文sphere有很多种意思,这里指的应该是球状的样子,但要注意此并非实体;下段的拇指大小光球亦然。 失念的状态,来自于将心压制在静止之中,因此要观想你在暴风雪之中,全身赤裸地坐在覆雪的山头,并保持注意力于这个观想上,毫不动摇。 另一个方法是,观想你的四肢变成巨大的海洋,海上漂浮着一支弓,你自己则栖息在弓弦上。或者观想你自己被吊在一条绳子上,这绳子则是悬挂在两座巨大的山岳之间。 散乱状态之时,我们应该收心。散乱的起因有四种: ● 太多的活动与工作。 ● 蔑视的敌人。 ● 眷恋的友人。 ● 无特别焦点的自然散乱。 这些过失是因为尚未信解见地的关系。以下是对治的方法: 不要压抑这些心的状态,因为这样无法使它们停下来,也不要追逐任何感官的印象。反之,观想在你身体的四个方向,一手臂远的距离外,各方向都有着拇指般大小的光球,每个光球都与你紧密相连,就像用帐棚的绳子拉着那样。毫不动摇地专注在这个观想上。 另一个方法是,毫不动摇地将专注力放在你正面之前,一肘大小的转轮之轴心上。或者,就有如在搜寻心的轨迹那般,开始到处寻找你的心,内内外外,然后安住在无可觅得的状态之中。 或者,专注在造成你分心的那个客体上。或者,当念头突然间出现时,首先探查念头从哪里来,之后探查念头在哪里停留,最后探查念头往何处去。接着,安住在无可觅得之中。 或者,你可以想像自己赤身裸体而轻浮在平静无浪的海平面上,然后沉入海中。或者,你可以将专注力集中在某个被抛入于平静水面上、半沉半浮的船只的任何东西。或者,想像你手中握着一支火炬,从火炬迸发出熊熊火焰,充满整个宇宙。在使用上述任何一种方法之后,要运用「三身看姿」的其中一种方法。 一般而言,掉举是这些过失当中最轻微的,它有如一盏烧得很旺的酥油灯,被一阵风吹过而颤动的火焰。掉举可以经由束缚下半身、同时修持下门的大乐,而使它稳定。 如果做过这些修持之后,你依然不能清明,这是业缘仍未成熟的征兆,在这种情况下,你便要尽力累积资粮。 一直昏沉是曾经毁谤神圣对象的征兆,因此应对着证悟的身、语、意表征物,供养清净法。生起虔敬心,做祈请,并供养赞颂文。 一开始神智清明,后又变得暗昧不清,是受到希望与恐惧的禅修心绪魔所障碍的征兆,因此,供养丰盛的食子和荟供,并进行酬补与忏悔的仪轨。尽力修持能清净三昧耶违犯的方法。 如果经由这些方法,你仍然无法掌握禅修状态,那么就将你的意识抛入你上方的宽广虚空中。同样的,你也可以将目标放在你下方的空间、半空、后方、前方、右边、或左边。有时候闭起眼睛,将目标放在你面前的东西上。 有时候走到高处的草地,凝视虚空,吹着尖锐的口哨声,并练习让意念稳固专注在所见、所闻、所嗅、所尝、所触的客体,或在对你友善或存有敌意的某人身形上。当你终于精疲力竭时,将会体验到有如晴空般的觉受。安住在那样的状态中,同时继续做禅修的练习。 一般而言,身体主风的人不宜在多风的地方禅修,属性主涎的人不宜在阴暗处禅修,而患有胆功能失调症的人则应避免在太阳下禅修。【2】 【2】此为藏医的看法,英文with a predominance of wind,phlegm,bile的意思,是由风、涎、胆为主控因素者。 身体主风或患有因寒冷而引起的疾病者,应修习与明点和阿通(atung)相关的拙火要点②。有时候观想火,以便净除由风和寒引起的疾病。一旦产生煖热之后,应将煖热有如毯子一般散开,同时适度保持热力。除了清除障碍之外,也不应让煖热过于极端。 ②明点是头顶的白种子字,而阿通(或称「短阿」)是指拙火法门中内热的小火焰。 身体主胆的人,应修持中空的形相③。身体主热的人,应留在阴暗处,避免太温暖的地方,且某种程度上要避免太过油腻丰盛【3】或者会引发体热的饮食。不要做任何使你流汗的工作,并避开任何会对自心造成压力的事物。 ③「中空的形相」是指本尊的非实质身形,如此观想,能够抵制将自己体性视为坚实物质身躯的信念。 【3】英文rich,可能比「油腻丰盛」的涵义还更广,或许还包括味道或分量上的丰富、浓重、芳香,但在修行上应该如何运用,需请教自己的上师为准。 运用这些方法,以离于有害禅修练习的各种身、语、意活动,并做所有对禅修或修持要点有助益的事情。 不论如何,以真正的禅修训练来说,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要舍弃身、语、意的一切散乱。当身、语、意离于散乱时,三摩地就能自然发生,接着禅修的觉受将如烈焰而出,而你的相续之中将生起非凡的证量。若不舍弃身、语、意的散乱,将难以获得真正的禅修状态。 对于所知甚少但具有才智之人来说,在大部分情况下,禅修的状态都会误入歧途而变成臆测;但是聪慧且心性稳定的人,则将获得与经典所述一致的禅修状态。不论如何,要能将自己的相续与生起和圆满的深奥佛法相融,这是来自多生多世的业缘,以及这一辈子的坚持不懈,它并不会发生在所有人的身上。 第四,在如此修习之后,具有进步征兆的觉受,有如品尝欢愉的年轻处女一般。首先,觉受有如从悬崖峭壁直落而下的瀑布,接着有如流过河床的流水,最后有如所有泡沫消失融入的宁静海洋。最初它有如孩童骑马,接着它有如专心致力于马术的年轻人,最后它有如已经能完全操控马匹,并且在任何地方,不论上山、下山皆可赛马的老手。最初它有如隐藏在云后的太阳,接着它有如云朵之间的太阳,最后它有如无云晴空中的太阳。最初它有如看见抢匪,接着它有如审察盗贼,最后它有如将盗贼监禁起来。 奢摩他的觉受,包括以下的感觉: ● 没有身体; ● 身体稳固不动; ● 身体由上向下沉; ● 轻松而毫无疼痛; ● 有如在半空中飘浮,心肺完全敞开有如虚空; ● 身体是肉眼可见的空性,有如光晕的彩虹身; ● 没有明显的呼吸; ● 意识清澈而宁静,光耀而明朗; ● 所有感知都逐渐消失,透明而开放,色如旭日,摇摆不定; ● 感到兴奋激动而宁愿不打断禅坐; ● 在禅定中,所有形状都变得模糊; ● 所有意念活动都停止,因此没有感知; ● 意识明亮有如无云晴空; ● 自然明澈,无有任何概念或攀执。 当这些出现时,不论是日间或夜间,都是奢摩他已臻圆满的觉受。 奢摩他的缘由则有: ● 以清净的戒律奠定基础; ● 以生起次第稳固之,并以持诵来建立其力量; ● 此外,由于奢摩他的体性是无散乱的专注力,将情绪与念头降服; ● 最后,透过完全的专注力而证得奢摩他。 换句话说,当所有颠倒想的概念都被静止,不因念头而分心,专心一致而不动摇时,你的心就保持在真正的奢摩他之中。 这些方法能让烦躁不安的心平静下来,将调皮捣蛋的心监禁起来,有如用铁链将野人或强盗捆绑,使其无法行动。同样的,运用各种方法集中注意力,可防止念头追逐感官对境,并培养稳定性。 简言之,这些是真实佛法的化身教言,能够净除心中繁多的念头,并平息任何视现实为固有的种种概念。 三昧耶。 稳定寂止的教言,就有如一个人在筋疲力竭之后正在休息一般。藉由前述所说的方法修持之后,确定奢摩他(止)开始展现为毘婆奢那(观)的觉受包含: ● 于从未生起的自性中保持不动; ● 对于实相的真实本质具有信心; ● 所有感官和感知变得极其微细; ● 全身无一处不欢喜轻松,有一种突然想要大笑的感觉; ● 内心无时无刻都拥有真正的欢喜; ● 对于事物非真实存在,且心不受任何事物所束缚,丝毫没有怀疑。 此外也会感到离于对显相的贪著,或者觉得有如盛年男子在荒野中射箭击中标的。也可能有其他的觉受,例如: ● 对佛法的修持从不感到厌烦,有如从未受亲密老友背叛一般; ● 六根自由而无所拘束,有如孩童或疯子一般; ● 没有任何一丝会造成伤害的念头,有如认出小偷一般 ; ● 已经厌离了贪执和懒散,有如年轻少女品尝欢愉一般; ● 心不再攀缘于世俗的刺激,有如智者看见彩虹一般; ● 或者,认出每个念头都是非念,有如在黄金岛上找不到平凡的石头或尘土一般。 其他的征兆有: ● 念头消融于法性之中,有如泡沫消融返入水中; ● 渴望甚深的教言,有如母亲长久未见到她的独子; ● 发现自己的心,有如身无分文的人找到财富一般; ● 了解所有甚深教言,精确的有如年轻迦陵频伽鸟的鸣声一般④; ④迦陵频伽鸟(kalapinga)以极度清晰与美丽的声音而闻名。 ● 对于未了悟(自心本性)的众生涌现悲心,有如年轻男子看见美丽女子时会自然生起欲望一般; ● 一切显相看得见却无实质,有如镜中映像; ● 一切有形的事物,例如泥土和石头、岩石和山岳、花草和树木,都有如闪闪发光的海市蜃楼般消融; ● 看见其他人及所有其他有情众生有如倒影,因此不再对任何人具有渴望; ● 感觉有如无云晴空、清净之水、明净之镜、无垢染的水晶,完全明亮且无所攀执; ● 感觉「胜者及其法嗣除此之外尚有何了悟?」且几乎无法放下这个疑问; ● 起座后仍然感觉身心自在; ● 因为感觉「身心皆如此自在!」而产生信赖的氛围; ● 自心着迷于禅修的滋味,因此不再向往任何感官享乐; ● 或者,感到深深满足于真实确信(certainty,了义)的自性。 简而言之,你会经历乐、明、无念这三种禅修的心境。 乐包括了身乐以及意乐两种觉受。身乐,一开始是有搀杂情绪的乐,之后是无情绪搀杂的乐——此乐会遍布全身各处,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一直到最后连任何一种接触,不论冷热或疼痛,都会感觉是全然的乐。如此,可能有无数种乐的觉受。意乐,是完全没有意念上的不自在,有无数种不同的欢喜与愉悦。 明的觉受包括五种感官的明与意念的明。五种感官的明,觉受如下: ● (眼)看见十种征兆⑤,表示已由内掌握自心; ⑤十种征兆是见到如烟、海市蜃楼、火焰、萤火、月光、日光、火光、红白明点(red and white spheres)、彩虹,以及流星。 ● (眼)看见各种有情众生与形状; ● (耳)听见大鼓的声音,或者听见并能了解最小的昆虫和其他多种众生的音声; ● (鼻)闻到天人、龙族、夜叉等的气味,并透过气味感受到各种超越感官的觉受; ● (舌)品尝凡俗的饮食时,尝到各种味道,有如品尝到无染甘露时的觉受; ● (身)感到触受与其他感官一般,以相同的方式出现。 意明的觉受有: ● 对于应舍弃的事物以及其相应的对治法,有大量的想法; ● 对于知识、念头的增衍,以及内外缘起互依之间的关联,具有洞察(insight,胜观); ● 明朗、清澈,且不再有深沉睡眠或意念昏沉的状况; ● 或者,有了解一切事物的感受,以及各种无数其他的洞察。 在一开始,经由注意力停留在所引导前往之处而觉受到无念,然后念头逐渐平息,直到注意力保持静止在所置之处。最后便会感觉到每一个念头的形成都安静下来。 在以胜观摄入(乐、明、无念三种禅修心境)之后,乐的觉受为洞察享乐的无实质性,并且因此不再渴求享乐;明的觉受为了解因果,以及不再散乱与掉举;无念的觉受为证得毫不动摇的稳定力。 于获得这些觉受之后,就来到第五点:保持具有稳定力的行止,有如将马刺用于一匹强健的快马一般。行止有五种:恒贤的行止(恒贤行)、秘密的行止(密行)、觉性律仪的行止(明行)、群体的行止(部行),以及完全胜利的行止(全胜行)。 首先,恒贤的行止是在面对显相与感官对境时,时时刻刻皆以自然离于攀缘或贪执的方法,保持安住——在每天的行、住、坐、卧活动之中,不离开以上的种种觉受。这是有如即使乌云密布亦不受到影响的天空,或者有如即使有倒影来来去去却仍然保持不变的水或镜子。有时候会因为分心而突然与此觉受分开,但是有如认出你已经认识的人一般,你可以继而保持在心的本然状态而不受扰乱。如此,完全无须以对治来纠正任何念头,每一个念头都将完全沉寂或自然消融,有如雪花洒落在热石上,或有如雨水滴落在湖面上。 当此发生时,你应该开始修持秘密行止,以便产生强化效果。这是指你应该到凶恶鬼神经常造访之处,例如尸陀林、孤独林下,或此类地方,带着具格明妃作为你的修伴,并且依照秘密指引手册中所述,与明妃一起修习强化相对性流动精华(the relative,moving essences)之法。藉此,你将获得极大的乐受,不论你将专注力集中在何处,它都会保持着,以致它能遍满身体。此外,对显相的觉受也将成为乐,你会了悟显相有如薄雾、彩虹或棉花堆。你的心中将生起超越感官的感知,且你将拥有施展神妙的能力。当此发生时,保持安住,完全离于希望与恐惧,无有对现实坚固的攀缘或让过度的傲慢生起。 在这之后,你应该持守觉性律仪的行止,这或许是指脱掉全身的衣服,裸身抹上尸陀林的新鲜尸灰,穿上尸陀林的衣服及骨饰,一边舞蹈、一边敲打着达玛如(手鼓),或者跑步穿越尸陀林、城镇和其他地方,以便检视先前的三摩地状态是否根本不稳定。测试看看,被他人看见或不被他人看见,是否会有所影响。依照一时随性的念头行动,并如此保持你的觉受。 一旦你在该类行止中获得稳定之后,接着要保持群体的行止,这是指要前往有大批人潮、大市集处的地方,或是到最低下层或社会弃儿的住处。唱歌、享乐、舞蹈,以彻底引发你的觉性力量,让感官的感受升高,贱踏你的胆怯,发现你的弱点,暴露你的局限之处,并斩断你对坚固现实的攀执和束缚。此时,即使别人批评你或殴打你等等之类,所有的事情都将成为助力,就有如帮助煽动火焰的风一般。 透过这些方法增上之后,便开始进入完全胜利的行止,这是指修习明澈的觉性以战胜睡眠、转化食物为甘露以战胜饮食,以及变化内在风息而成为觉醒的风息,以能战胜内在风息。如此,你取得对一切事物的全胜,超越对轮回或涅槃的偏好。有如虚空超越湿或干,你的心现在也已超越受益或受害,故而即使犯下必须在死时立即面临重大果报的五种恶行(五无间罪),也能保持不受损伤。当你甚至连增上方便的十善业也不做⑥。当你的心甚至不落入约定俗成的理由中,且你已经击毁包括名声在内的世间八法时,如果一切皆觉受为法身的游戏,那么你已经达到各类行止的目标。 ⑥一般而言,十善业即是避免十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毁谤、恶口、绮语、贪爱、嗔恶,以及痴邪,特别是要反其道而行,例如放生、布施等等。 这是胜观的真正基础,或为寂止的稳定阶段。由于你的心已经离于攀缘与贪执,它最终斩断了业、情绪与意念,而你证得了果——真实智的力量。 以上是报身的教言,以能稳定自然现前三摩地的止静状态,此忠告可让疲惫耗竭者恢复活力,让相信且攀执于坚固现实的念头活动消融,并于本觉之中毫不动摇或分心,而使本觉清晰。 三昧耶。 接着是圆满稳定性的教言,有如旅人返乡,这是指果要在上述了悟中获得稳定。意思是由于努力修习的结果,法身由先前所述的无念状态转化而显现,有五种圆满的层面: ● 圆满地处,是普贤王佛母广大的莲宫(婆伽),即含摄一切的法界广空,无止尽且如大海。 ● 圆满导师,是本自即有的普贤王如来,大乐的吉祥法身。 ● 圆满眷属,是自明的本觉。 ● 圆满教法,是超越概念所缘、广阔且遍在的悲心。 ● 圆满时间,是超越各种概念特征的时刻。 以上是自利的圆满果。 修习前述乐的状态的觉受,使得报身由此转化而显现,具有五种等同: ● 等同的地处,是色究竟天的密严刹土。 ● 等同的导师,是出世间、自在胜者、吉祥毗卢遮那佛或赫鲁迦(饮血尊),有无数大人相与随形好为庄严的报身。 ● 等同的眷属,包含持明者与登地的菩萨。 ● 等同的教法,是唯大乘教法专属。 ● 等同的时间,是本初劫,殊胜时。 修习前述明的状态的觉受,使得化身由此转化而显现⑦,具有这五种不同: ⑦原稿中包含此注解:「例如六道的能仁者。」 ● 不同的地处,包含无数的宇宙系统(大千世界)。 ● 不同的导师,依需要摄受的众生而以不同形式展现。 ● 不同的眷属,为六道的有情众生。 ● 不同的教法,为透过不同乘门管道而显现的佛法教导。 所有这一切是利他的圆满果。 这三身是否为分开的呢?实际上,三身在心的初始、无作意状态中,也就是自性身(svabhavikakaya)中,是无二无别的。 三身如何从这一个自性身中显现?在从两种遮障中觉醒并离于这两种遮障时,离于各种造作的法身就显现了。菩萨仍然有认知上的染污,因此他们的感知尚无法超越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为庄严的报身。有特定兴趣的有情众生,仍然有情绪上的染污,因此其感知尚无法超越化身,而化身只不过是符合众生个别心灵状态的倒影而已。 这两种色相身,对于那些仍陷轮回之中的众生而言,或许是现起的,但依然不受轮回的尘垢所染。法身住于大寂静之境,但不受涅槃的限制所染,因此称为大乐身(mahasukhakaya)。 于了证之后,三世诸佛的心意境界,三界有情众生的心,以及瑜伽士的胜观,在这个了证之界中,全部为一。有如旅人返家之后,已经不再有是否已抵达家乡的想法,也不再有可能发生危险的恐惧。同样的,如今你已经不再有对轮回的恐惧或对涅槃的希望。 这是关于心性的法身教言,心性于本质上离于概念特征,且超越各种概念造作。 三昧耶。 如此,你应该在修持日课时结合所有譬喻的意义。 这些教法是为了后世所有弟子众的利益,而授予当今的国王与子嗣,愿具有业缘福报的虔信者能够值遇这些教言。 三昧耶。封印,封印,封印。 隐藏的封印。 讬付的封印。 宝藏的封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