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open道德真源 >>open道德书籍 >>open松岭宝藏
Email

 

松岭宝藏

 

第十三章 有关临终证得佛果的指导

 

  国王同时再一次向莲花生大士顶礼,并在他的四周绕行。之后,他向莲师请示:「大师,我是个信心薄弱但财力雄厚且声名远播的王,而(我周围的大臣们)反对并敌视佛法。我不是仁者,而是相当邪恶。我喜好娱乐消遣,一点也不心向修行。我只热衷于这一生的事物,甚至不害怕来世会堕入下三道之中。请您悲悯我!乞求您赐予我在临终时证得佛果的教言。」

  国王说完之后,他以极大的虔诚心低下头,哭泣起来。大师顾念他而取出最精华的教言,给予了以下开示:「钦玛后!你打从心底生起信心,这是最美妙的。陛下,不要惧怕临终的时刻。我有密咒乘捷径的教言,藉此,即使大罪人都能在他人之前获证佛果,这是避免进入中阴的教言,陛下,谛听。」

  首先,我们因为无明以及业力的影响而入胎。之后,我们在这土地上停留一段短暂的时间。最后,我们将会死亡,这个身躯将躺在地上,心则因业力的驱使而继续游荡。此心将在六道众生当中取得另一个身躯,如此继续在轮回中流转。

  即使我们能获得长寿而活到一百岁,其中有一半的时间是用来在夜间睡眠,有如一具尸体一般。做梦时,我们历经种种的快乐与痛苦。所以,醒着的时间加起来,最多不超过五十年。

  在我们从母亲那里出生之前,我们就已经自然拥有死亡。但即使如此,人们不记得他们会死亡这件事情,而去做各种贪爱与憎恨的行动,好似他们永远不死一般。

  死亡不会在预先宣告的时间来临,死亡何时降临是不确定的。死亡的方法有很多种,当死亡无可避免的时候,那一天就来到。

  陛下,谛听。有三种死亡的方式:上等,中等,下等。

  ● 如国王般的死亡,是像您这样的人,在死亡时仍然贪恋着他的领地和财物,这是下等的死亡方式。在临终时,应当离于贪执。
  ● 如乞丐般的死亡,是死亡时对物品器具毫无眷恋,这是中等的死亡方式,也被称作如山鹿般死亡。
  ● 孤独的死亡,死亡时连关于贪着或攀执的想法都完全没有,是最上等的死亡。

  陛下,谛听。在临终的时刻,有三种证悟的方法。

  ● 下等根器的人已经积聚了(福德与智慧)资粮,将在下一生中证得佛果。
  ● 中等根器的人已经熟习修持的方法,将在中阴当中证得佛果。
  ● 上等根器的人已经获得证量,无须经过中阴即觉醒而证悟。

  这个特别的教言,是不经中阴即证得佛果的教言,是密咒乘的捷径。我以三个要点传授你这个根本教言:

  ● 信解一切外在所知对境的体性,其根本是虚空的本质,如此您便净空了外在的六道,并且从六道众生受胎的根源中解脱。
  ● 信解内在能知者的体性,其根本是空明之心的本质,如此您便净空了内在众生的胎门,并且从各种投生的根源中解脱。
  ● 了悟无明从未生起过,因此而信解现象的根源,如此你将从善恶的根源中解脱。

  这是三个要点的教言。」

  国王问道:「大师,我如何信解外在能知对境的根源是虚空的本质?我如何净除外器世界中六道的投胎根源? 」

  大师答道:「陛下,谛听。『外在所知对境』是指什么?现下的显相包括了如须弥山和四大洲一般的三千大千世界。在我们的经验中,它们看起来就是泥土、石头、山岳、岩石、树木、花草、森林,这些是未开悟众生的错误感知。

  《密意总集经》(Scripture of the Embodiment of the Realization)中提到:

  即使是某物的单一本质,
  所见方式有六种谬误的和一种真实的。
  错误的则有两种。

  以水为例:天人看它是甘露,阿修罗看它是武器,人看它是水,畜牲看它是饮料,饿鬼看它是腐败的脓血,地狱众生看它是沸腾的铜汁,但实相上它并不是这些,因此有六种谬误的见解。

  有两种观点应视为错误。抱持着常见的边见者宣称因和果都是恒常的,所以人死后会再投生为人,马死后会再投生为马等等。抱持断见的边见者则宣称身体将融入四大,心则融入虚空,现在的活动不会造成任何后果。死后没有转世投生。这两种都是错误的观点。

  那么,实际的情形是什么呢?实际的情形是,现象什么都不是,也完全不是可在心中忆持的事物。至于眼前这些岩石、山岳、森林、树木、花草等显现,不要相信它们是任何东西,也不要认定它们是任何东西,完全不要。不要否认显现的事物,也不要认定它们是存在或不存在。它们的显现是自然的显现,它们的空性是自然的空性。有如虚空的体性一般,让它们的体性是自然的空性,让它们的显现是无我的自性。

  当你不去理会这些对境的显相时,你便不会生起攀缘或贪执,如此,你斩断了外器世界的根本。由于已经脱离六道中的投生,你已经净空了六种因。为何如此呢?因为六道众生的经验是个迷妄。脱离这个迷妄时,六道的对境的显现便无处可见」

  国王问道:「信解内在能知的心其根本是空明的本质,此意义是什么?」

  上师答道:「陛下,谛听。已然信解内在能知的心其根本是空性能知,且净空了内心的胎门之后,就称为解脱投生的根本。

  『内在能知的心』,意思是什么?它包含(内在的心、)父母与伴侣、手足与子嗣、敌人与朋友。那么,能知者本身是什么?能知者是具有七情六欲的心。信解这个心是什么之后,这个心无法被证明是任何东西,但它也不是全然空无。

  尚未了悟这个心的时候,这个造作一切的心会为你制造灾难。了悟这个心——混乱思绪的思考者——并信解这个心之后,它就是无拘无束的能知。这就称为了悟心性。无法证明它是任何事物,就称为法界,一切事物的基本虚空。虽然能知,但它是毫无阻碍的觉知。虽然可以感知,它是无法被证明为任何事物的空性。

  当你不将所知的对境理解为父亲或母亲时,你已经耗尽攀取(为因)与执著(为缘)。因此,你已经不再有从六道众生胎门投生的恐惧。」

  国王问道:「了悟无明的无生是必要的。『无生』是指什么?」

  上师答道:「了知无法证明心性拥有任何本质,并且完全没有任何造作的特性,这称为『了知生起为慧』,也叫做『自己认清自己』,也称为『了悟无生之谛』。事实上,要信解你真实的本质,因而你便脱离善业与恶业的现象。不论你造了多少善,你毫无对佛果的希求;不论你造了多少恶,你毫无对下三道和地狱的恐惧。于此(了悟)之中,既没有业,也没有业的成熟。

  这不是幻想、信念或捏造,所有神聖的法语都确认之,如同《大般若经》中所说:『于彼诸法空性中,无业亦无业异熟。』此外,《百五十理》(The Hundred and Fifty Modes)中说道:

  正如鲜红之莲花
  毫无不净之染污,
  万法空性之自性
  安住无业之过染。

  《广大界》(Great Expanse)中提到:

  若受业所制,
  则非本有智。

  《金刚须弥殿》(Vajra Meru Mansion)中说:

  我无我,他无他。『二者』无二者,『二者皆无』亦无二者皆无。『二者皆无』无无穷尽。因其非实且为意所作。

  《智海请问经》(Sutra Requtested by Wisdom Ocean)中说:

  这些大乘佛经不同于世间法。何以如此?因一切有情众生并无连续不断的期程。

  因为如此,所以当你认清一切都是自心的迷妄时,你已经信解事物的自性,并且脱离善恶的根源。」

  国王问道:「大师,如何才能不经过中阴,而在死亡时觉醒证悟?」

  大师答道:「陛下,谛听。具有最高心智的瑜伽士,并不去忧虑外在所知的对境,因此,他斩断对显相错误的见解,并让显相自行消融,在中阴当中不再经历所知对境。如此,外器世界便不再现起。

  内在能知的心,并没有能以任何方法证明的体性,轮回就自行消融。由于中阴里没有意生身,通往六道众生的胎门便净空了。由于脱离投胎的因,法性便自行消融了。

  当这个瑜伽士离开身躯时,他与觉性的虚空相会。对他而言,善恶业的驱使力已经消耗殆尽。」

  国王问道:「大师,这样的瑜伽士如何展现三身之果?」

  大师答道:「由于法性的根基超越言语及描述的范畴,非任何事物、如虚空一般的相续,称为法身果。在初地至十地菩萨的经验之中,由这虚空般的相续,亦即法身,显现出如云朵般而具有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庄严报身。化身则有如雨水一般,以无数无量的化现,透过各种必要的方法,利益需要教化的众生。《秘密藏续》中提到此:

  在空性天空的相续中,
  他们成形,有如雨云。
  藉由如雨一般的降下,
  他们滋养绿草和森林。
  同此,由不可思议的法身,
  此乃三瑜伽所了悟的境域,
  显现一切报身,
  此乃大乘菩萨的境域。
  由彼显现化身,
  此乃一切具福报者的境域。
  这是三身之果的显现方式。」

  大师对国王做了此次教言的总结:「陛下,请您了解。没有时间可以浪费!要修习对此甚深法性本性的体验!即使您了解深奥的意义,也不要停止依缘的善行。不论您做什么,都以不持念想作为封印。

  如果您向他人揭示这个教言,它会成为错误观点的基础,因此不要宣扬,而将它藏起来作为伏藏。在这个时代结束时,王啊,您将再次与它相会。」

  莲花生大士如此说出敕令而封藏教言。国王极为欢喜,在那一刻,他的觉性解脱于本然状态之中,国王对大师的感激无以名状。

  这是密咒乘的捷径道,令大罪人在他人之前觉醒证悟的教言

 

返回目录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od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