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七抉择见》释义龙钦巴尊者 造论 东方阳熹 释义
顶礼龙钦巴尊者及一切诸佛 《七抉择见》讲的是人们对万物的七种不同认知。 依人们各自不同的精神境界,对万物的认知也是不尽相同的,有些认知是完全错误的,有些虽然正确,但并不圆满,下面依次论之: (一)执实见: 凡夫执一切法为实。 “执实见”者,即以假当真,认幻为实,此是凡众对万物的认知和理解。 凡众不明万物的本质和真相,看到什么都认为是真实的、是本来存在的,是故一切的执著妄想、痛苦烦恼由此而生,并因此而造业,由造业而轮回受苦矣! “执实见”,是人们对万物的一种错误、愚痴的认知,属于邪见。 (二)外道见: 或执着于常,或执着于断。妄计有无。如印度教等。 “常”者,常见也。人们认为万物是真实、本有的存在,即属常见。 “断”者,断灭见也。人们否定轮回和因果,认为死后就什么都不存在了,此即属于断灭见。 “妄计有无”者,即落于二元分别也。凡众不知万法空无自性,以生为生,以死为死,落于生死、有无、好坏、得失等诸分别者,即是二元分别。未离二元分别者,不是执著常见,就是执著断灭见,此等人仍在轮回、痛苦、烦恼的生死海中。 “外道见”,是人们对万物的一种偏执、谬误的认知,属于邪见。 (三)人无我见: 知补特加罗无有自性。但执四谛,十二因缘为实。 “补特加罗”者,六道众生轮回之主体。 “无有自性”者,即空无自性。 知一切有情众生所经历的一切,其痛苦、烦恼、轮回,并无真实的主体,如同水中影,镜中花,此即是“人无我见”。 “人无我见”,即空性见,此属于正见,乃了脱生死轮回必经之要道。 “四谛”者,苦、集、灭、道。 “十二因缘”者,即无明、行、爱、取、有、识、名色、六处、触、受、生、老死。 “但执四谛,十二因缘为实”,即执“四谛”和“十二因缘”为真实。“十二因缘”,包括宗教和佛法本身。 文殊菩萨云:“一切法空即是菩提”。初证“人无我见”者,若以“四谛”、“十二因缘”、宗教和佛经等诸法为实,表明其仍有隔碍,尚未臻至人法两空,而不能证得菩提涅槃。 (四)唯识见: 知万法由心识变幻而成。外境并非真实的存在。如执外境为实,便是遍计所执。 由“人无我见”(即空性见),进而证悟一切唯心,万法唯识,也就是说,人们所见的一切对境及本身,皆是自己心识的变现。反之,人们若是执著外境为实有,便是“遍计所执”,如此,遗失本体,即同凡夫。 具“唯识见”者,已经真正证悟《金刚经》所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华严经》云“一切唯心造”,《六祖坛经》所云:“本来无一物”,以及佛陀在《缘起经》中所说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之义理,知道了万物及一切痛苦烦恼存在的主因。 “唯识见”属正知正见,此乃趋向解脱,获得佛果所必须。 (五)中观见: 认为万法皆由因缘而生,并依此而作多门观察。 虽证悟万物皆心识之变现,而不落于有无、人我、生死、善恶、来去之两边,进而于不动不摇之万物同一体性中,一体同观万物存在之缘起缘灭。 “中观见”亦名无生见、本体见、法性见。证入“中观见”者,已知自心为万物之核心。“中观见”亦密宗打通中脉,天人合一之核心基础……。 (六)俱生智见: 知一切法本明。即此无生明体能成正觉。不必观察,不必对治。 “俱生智”,亦名无分别智、本智、本觉。证入此智、此见者,不思而得,不虑而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人即是我,我即是人;心与诸缘,如水之与波;水即是波,波即是水;水清净,则波无不清净;以万物为一体所主宰、所化现,故实无波与水、垢与净、人与我、有与无,动与非动之分别。 自心即万物之坛城,世间万有万相,无论巨细,无一不在自性本来之光明境中。 “无生明体”者,本明、本觉之自心也! “不必观察”者,心即见,见即心,万物同体,本无分别也! “不必对治”者,我及一切对境和心念皆空无自性也! (七)大圆满见: 诸法起时,刹那圆满。故不执善恶,净妄两边,无修无证,了知轮回涅磐无二分别。 自心本自圆满,因有种种执著妄想而生差别。经云:“一切法空,即是菩提”,又云:“举心动念,即乖法体”。是故无修无证,无相无为,放下一切即是自心本来圆满之光明境界。佛陀云:“心清净,则世界清净”。自心清净圆满,一切诸法皆清净圆满。 圆满非从外得,非修而得,乃一切有情众生本来之圆满,六道三界有情皆同居一〇,同用一〇,只是迷而不知,用而不觉矣! “大圆满见”,亦名大手印,大圆境智,此为究竟圆满之佛智。此圆满之境界非语言文字、思维想象、有相有为可得也,若以符号言之,即先天〇也!
愿将本文释义之功德回向法界众生,愿一切有情众生皆得圆满而成佛道。 东方阳熹 写于:2016年5月22日寅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