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open道德真源 >>open道德书籍 >>open清修正法
Email

 

清修正法

阿底峡尊者

 

 

  阿底峡尊者安住在叶巴山崖时,对沃郭巴·巴瓦的教言:

  “顶礼出有坏圣度母!顶礼诸位具德上师!

  善男子,你应当对我说的这些教言认真思维!从总体上来说,浊世的人们寿命短促,所知法又是无限的,自己能存活多长时间无有决定,所以应当迅速精勤地寻求自己想获得的正法。

  对资具的营求与在家人毫无差别,而口头上却承认自己是比丘,请不要这样。

  虽然住在静处,却忧心于世间琐事的成败并为之痛苦,却说我是寂静者,请不要这样说。

  内心不离对今生的贪欲和嗔恨,却说我是静修比丘,请不要这样说。

  虽然身居静处,但不断除与世俗之人的来往,与自己共处的人谈论世间话题,虚度光阴,绮语造业,口头上却说我是静修比丘,请不要这样说。

  他人对自己微小的损害也不能忍受,对他人连微小的利益也不愿成办,口头上却说我是菩萨比丘,请不要这样说。

  如果这样打着比丘的愰子而如此行事,就是对世间人宣讲了大妄语。虽然这样去宣讲可以欺瞒世间人,但终不抵事,首先,具有无碍慧眼的诸佛菩萨是绝对欺瞒不了的;其次,因果报应是如影随形的,最后,对具有正法眼的修行者们,也能一目了然地看透。

  此外,应当时常忆念你在上师面前是如何立下誓愿的。在遇到忍辱的对境时,不要说修忍辱很困难而放弃,在最初还没有承诺、发誓之前,对于难行道或易行道有选择的余地,但如今已不能不修难行道。如果失坏了承诺与誓愿,就是欺骗上师和本尊,故应知必须修行。

  再者,安住在静处的目的是断除与世间人来往,断除对亲友的贪爱,如果能断除那些,就可以清除爱欲等分别念及各种散乱的因缘,从而趋入观修菩提心之道,如是对世间琐事的患得患失,一刹那也不会生起。

  如果往昔没有进行如实的修持,自心的串习对治力薄弱,那么世间的分别念就会纷至沓来。对此,如果不依止殊胜的对治力,那么我们安住在静处又所为何事呢?那样和深居山林的野兽又有何差别可言呢?因为现今很多修法难于行持,就想推延到将来,不应这样懈怠而作这般思维——盲人手中的如意宝珠,一旦丢失了,以后是找不回来的。

  在实修中,不要以时日来衡量修证的高低,而应当观察自心的修行串习力的深浅,观察烦恼是否减退,恒常忆念自心,不要自讨苦吃,不要自欺欺人,不要欺骗本尊和上师,不要毁坏自他。今生的琐事虽然遭到失败,但这是败不足惜的。

  比如,前方有一堆不净物的话,自己尚且应当从速清扫,若有他人相助,则何乐而不为呢?同样,今生的一切分别念是要依靠自己的全部对治力来断除的,如果上师与善友从旁协力,你对此为什么不感到高兴呢?

  在本尊与上师面前,承诺了普度众生以后,不要对布施的对境作选择。对境虽然有所差别,但从自己修炼菩提心的角度而言,是不应该有什么分别的。

  对危害者不要起嗔恨心,如果对怨敌生起嗔恨心,那么什么时候才能修忍辱呢?

  烦恼无论在何时生起,都要忆念对治力,如果任烦恼自然蔓延,修法又有什么用处呢?因此,你在观修菩提心时,刹那也不应该走失正念。如果正念出现失坏的漏洞,烦恼之魔就会乘虚而入,对修持菩提心造成障碍,中断利他行为,自身也必堕恶趣。这样的话,虽然自以为是修行者,但却没有实际意义。

  善男子,在临终时不要让上师与善友感到悲痛和遗憾,也不要让世间信众产生疑虑和遗憾。如果自心不去对照经教二者再三反省,那么虽然自以为是修行者,但是实际上与教化大众背道而驰,在临终时不但没有任何具有菩提心的迹象,反而出现一些堕入恶趣的迹象的话,就不能不悲痛和遗憾了。因此,自以为一生中以修持佛法度日,却不舍弃我慢心,虚度一生光阴,临终时自然一无所获。

  总而言之,虽然安住在静处,但如果不放弃今生的琐事,自心不远离爱欲的话,就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如果想要做到今生和来世二者都不受损害,那么修法就变成了附带的,这样附带的修法也只能称为口头上、形相上的佛法。因此,应当依止殊胜的善友,不要跟随恶友,安住在不定的居所。在固定的住处不要积累烦恼,无论做任何事都应遵照佛法而行,做任何事情都应当成为烦恼的对治,这样做的话便是真正的佛法,应当如是精勤。如果自己的相续中产生功德,请不要生起我慢心,会被魔束缚故。

  住在旷野静处自己应寂静调柔,应少欲知足,不要忆念自己的功德,不要观察他人的过失,应无所畏惧,无有顾虑而安住;

  不要让分别念炽盛,时常发善心,永远不要在散乱与颠倒之中思维法义;

  与人相处当随和,承受衰败,不作长远的算计,放弃筹划,发起慈爱之心,做任何事也应当把握分寸,容易满足,容易生存;

  像山兽一样逃离世间俗人,若不断除世间世俗法,便不是修行者;

  如果不断除四种生计,便不是出家人;

  如果不断除爱欲便不是比丘;

  如果不具有慈悲心便不是菩萨;

  如果不放弃浊世便不是大瑜伽士。

  不要被欲望驾御。总而言之,住在静处不要忙碌烦杂事务,应清修正法,争取在临终时做到心中无悔。

  尊者又言:

  现今身处浊世,不是散乱之时,而是勇猛精勤之刻;

  不是狂妄自大之时,而是该谦和待人之刻;

  不是拥有眷属之时,而是依止静处之刻;

  不是教诫弟子之时,而是教诲自己之刻;

  不是记忆词句之时,而是思考法义之刻。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od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