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法宝鬘梵名Dharmacatur-ratnamala 藏名Cho-zhi rinpochei trengwa 龙钦巴尊者 造论 谈锡永 译注
胜利王之教法,若如意宝树之清凉树荫,令一切受轮回热苦者得依怙,使能圆熟解脱。为具信者能依次第入此树荫,今且将此硕大宝树分四支解说。其谛听之。 ——龙钦巴尊者
归心于法第一欲度轮回无边大海至彼岸者,先须思维,今生即应精进成就,得安乐解脱。难得易失之人身,为得解脱之筏,具闻法思法修法之资质。一旦获得人身,若任其空过,则不能脱此轮回海,不能中止生死流转之苦,仍于此难堪怖畏大海中浮沉,其迷妄之潮遍三善道,老死如泡沫溅至一切处,生死之流由是无尽。唯得闻法教者,则可断生死流转而不离无上大乐,故应以此能得安稳之无上法门,为最胜宝筏,精进度越三界迷误海。若今不修此趋向解脱之觉道,即难具福再生,经历无尽具苦生命,世复一世,仍无能脱离流转。故今既得暇满人身,即应精进至诚修道,由是得利乐,能圆满自利利他。 色身虽得暇满,心识却无保障。盖万法均不坚牢,且具变易而无本质,以万法无常且易坏故。故应深切思维,死即将至。周围世界亦一体如是,此世界将为七火一淹及风所坏,无发尖许地能得保存。万物荡然,只余虚空。寄于其上之无常流转有情,如天人、非天、人、地狱、饿鬼、畜生等,无论为何种有情,一旦时至,都将投入死海,转识再生。年月日时亦短暂无常,分散消逝,如四季之变换即为其证。时地均无常,故当思维自身亦如是无常。 既心识无保障,而色身亦无常,故于今日即应深切思维,明日之前,生命或即已消尽。生苦比死苦更可畏。无论生于六道中任何一道,均无悦乐。因生命流转即以炽燃火为自性故。由是当下即应求取解脱法门。 地狱聚生为冷热折磨。饿鬼则受饥渴。畜生互相残杀,且愚昧无知。人则有三苦八苦。阿修罗为斗争及战争所苦。天人则受死苦,且有堕落恶趣之苦,其堕落也,享乐旋变为忧痛,此实为至难堪之大苦。天人享乐既尽,尚且或入地狱火海,思维及此,自当修持以离轮回。人生诸相无非为醒觉前之一梦,诸相变幻且复无常。以终须舍弃故,眷属与财富等等,又复何用。由是即应于法精进。 贪欲如毒如兵如火,困扰持续而来,无少间有乐。从此即以积聚、护持、增上所贪者为要务,由是即为鄙吝及贪念所缚。与人斗争,妄念愈增,于是心为物转,形骸与性命都销。沉溺世法而所为皆背出世法,每为圣者所呵。盖减少贪欲,功德则自能增长,故欲趋安乐解脱者,自当寡欲知足。故云:无欲即为圣者,寡欲则近乎圣。苦受与妄念随欲而增,功德则随寡欲而长,故当继圣者之步武,时常知足寡欲。 交游实亦有无穷过患,过多无义利,身心纷扰,易增忿争,由是乃生取舍分别,终为结习所染。无论何所作,不能有一瞬令人真正得乐;无论何所为,亦不能令人得益;无论何所闻,皆无任何义利;无论何所亲,最终必至离散。是即宜摒侍从,离亲友,居于净所,精进修持清净法。古代无上圣哲尝云:唯静居始得尝法甘露味,故行者宜隐居山林,俾得安宁。诸胜利王佛陀亦曾称赞静居。无人烦扰,始能深心专一。行者能自在修法,无常心自能增上。置世法不顾,便自无俗务纷扰。不为世缚,则信意与出离心皆得倍增,诸行自能倍减。 是故不为八风所动,不求取悦他人,亦不求名望,但朝夕于法乐中得自在,如是始不负暇满人身。如斯利益不可思议,故行者即宜退居密林,一生深心修持。 愿如上阐述之清凉法雨,能涤净妄念污染心。愿一心修持之功德,充满莲池;愿同登安乐土。
修法为道第二若因具信得入此无上功德法门,且欲进而求解脱道者,即应以修法为道,亦即寓修持于日用,此为调御自心法要。 有人已得遇胜利佛陀之教授,且曾闻思修,而依然未得宁静者,则以有尘俗心故。或追寻邪道外道而离正轨,或具欲望与渴望,或专注今生而困扰,凡此种种过失,皆与正法相背,实因不以修法为道所致,今生来世遂有无穷过患。人若为种种虚幻所愚,临命终时,将生懊悔,其中有身则生怖畏与焦虑。来生或将堕恶道,更无缘得自轮回道上解脱。是故应修法为道。 如人以药疗病,苟用药不当,则病患更深,以法为药者亦如是。修法不当,亦生无穷过患,具信者须深知此点。修法为道者,首须依止上师,承事一具德上师实为要事,以一切功德皆由上师生起故。具德上师者,即具慈悲与善巧,复能寂静自制,及能容忍。其誓句,其信诺,其行止,皆应善妙圆满。且曾闻思修多种法要,其感染无可限量,使人自然受陶化。复能不执世法,于八风能清净如晴空。如是具德上师,能令亲近之者皆成善知识,得入解脱道,实为胜利王于末世化身示现,即宜以极尊敬心向彼皈依。 皈依具德上师之义利无量无穷,能因之厌离轮回,减少世俗牵挂,万缘放下,离虚幻相。由是即能自制,闻思修法,从而获正信等诸功德。今生既不空过,来世自能得熟果。是故当皈依圣德上师。 对上师不应以身语意三门欺蔑。须如病家之待医士,海客之待航人,渡者之待船夫,旅客之待导者。故须恭敬承事令上师喜悦。应知对上师不敬,或生邪见,来生将堕地狱,视欺蔑多寡以为期。故持恭谨以事上师如持护眼目。如有违犯,即应发露忏悔,且永不再犯。依止无上上师,即能生起闻思修心意。于是一心但求解脱,即能将诸行转为功德。此即如何以修法为解脱道之口耳传授。 无论何时得闻法要,即应思维诵记,为心意得解脱故,应加奉持。无论何时书写诵读记忆修习,亦唯以解脱为念。于修持际,心行皆以猛厉出离为本,厌弃轮回,除求解脱外,心念更无旁注。此即为无上口耳教授心要。无论行住坐卧、眠食言思,一切所作所为均不离求解脱之意乐,制心瀑流,厌弃轮回,此即修法为道之大要。 尤须知大乘行人应将一己功德回向众生,为利益有情故,应一心修持,建立悲智菩提心,回向功德,赞叹随喜。为此,须切知一切有情,都为自己过去生中父母眷属挚友,故应令彼悉得利乐。为利他故,应建立觉心,即为利益一切有情而作功德事业,令他生欢喜。且应以广大菩提心长养悲心,作思维言:愿一切有情之苦因,于我身结熟果;愿我所作之善因,为一切有情结熟果。愿一切有情皆成佛道。所作一切事业既为建立觉心而作,则自应将此功德无分别回向。是故应能清净三轮,知三轮本体皆空,即能修所修及所依之法,悉皆如幻,有表相而无实体,如幻师所幻化。能如是清净三轮,则自能回向功德以利他。 对胜利佛陀及其法教,对诸佛子菩提萨埵,对能积聚功德之事业,皆无余具至信,尊敬之心炽盛,盖能自利利他,或自他两利,则行者自获赞誉尊重,以及无比敬仰。随喜者,即以欢喜心随修诸佛菩萨及一切有情功德事业,此即为无上法,能将无限功德转为不可思量之本觉。为利益有情故,应多发清净愿。为此,应修口耳传承教授,用观想清净所修诸法。无有须臾为世法所扰,以一己修持皆为有情作,以身语意三门作功德事业。自净其意而生起广大觉心,此即修法入觉道法门。 由是,愿甚深密义之鼓音响动,及广大甚深之狮子吼声,能于无明荼毒与昏睡中,将一切有情唤醒。愿彼等得见安宁之欢乐。
道上除妄第三复次,于解脱道上,有共法、不共法,及无上法,清除妄念。 首述大乘显教共道。于道上,应生起以四无量心为基础之正觉菩提心。由广大利他之愿力及悲心,即能消除阻碍精进之妄念。以空性与大悲双运菩提心,即能圆满自利利他。诸法空相本无垢无染,今欲清净其玷污,必须于资粮道、加行道、见道及修道中,修三十七助道品。更进则须知十六空之正解,及圆满六度无漏修持。为圆成智慧故,更须知人法皆空。以此法门对治,即能除身心诸行污染。此即为殊胜菩萨道。 于世俗谛中,虽谓万法实有,然万法显现实如阳焰、如梦幻,是故于专修觉道时,须离取舍两边。为利他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清除贪嗔痴三毒,则须治以对治之净水。如不净观、慈心及缘起。于胜义谛,本来清净无生,故不堕轮回涅盘两边,得离世俗心之虚妄。如是即为二谛之义理,而缘起法则为因乘大乘之法理。密乘为大乘不共道,分外内两支,具甚深无上法门,为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之融合,能依次第清净妄心。外三部密,主旨唯在净化,或取或舍,适当交替而修,且用对治法以消除污染。 至于内密,因本觉智圆融无分别,是故所舍者,即反成为修道之方便。于坛城中一切自然显现者,均为佛性展露,亦为行者自心所造。一切显现都非实有,彼仅为空相,虽若宛然,而实为五蕴积集及妄执所生。若清净观之,无非诸佛眷属。于生起次第,万法皆现于一坛城。自身成本尊,语为咒音,意则放收本觉。如是作,一切虚幻相即转为佛土。于圆满次第,凭脉气点瑜伽修习,行者进入不思议净光明界,此中万法均为真实空性,由是心气即受驾御而致用。空性境界与本觉相融,此无分别双运,即是大手印。此即密咒道果金刚乘。 无上极密大圆满,能令行者直入本来具足之境界,万法以此境界为基,此境界复无变易,一切功德于此自然呈现,如日月星辰之现于晴空。此境不假外求,以法尔故,亦不须整治,盖乃自然而然之道。清净光明坛城界亦无须整治,此即法尔法身,遍虚空无所不在。能对此直接悟知,即为诸法实相之无上见。法界本圆满清净,以浮云而生遮蔽,此即为有情妄心之呈现。虽非真实,然遂有三界六道之永恒流转。 每当一法生起,无论其为何事物,于胜义谛中都非实有。如云翳晴空,云之去来相,无非动境而已。是故轮回乃属常边之见,其于实相中,唯若云之零散。然虽非实有,万法却依然显现。由其有边,须知本体皆空,空性所显皆非真实。如翳目所视,如梦,如幻,如黄疸病者视白螺之黄。自无始以来,此等幻相从未被确认一如其所呈现。彼既无基石,亦无支柱,无始无终,亦无中边。故须悟无始以来,万法自性皆清净。 是故轮回诸相,有情诸相,以及一切情器,均不应为心识所执,彼等实如幻师所幻。复次,以同理故,心识亦不可执,万法皆如虚空。以内在心识及外在情器皆非实有故,轮回亦非实有。由悟本体非实有而知诸相皆幻,行者即得解脱。 诸法之取舍、因果,及诸缘,均为假相,以彼等本来清净。故须于胜义谛中,离因果而悟其真实本体。如是证悟,乃以清净觉,即胜义菩提心为基石支柱。此即涅盘界,即大法尔,即胜义谛,即本来面目,即本来清净。其本体不生不灭,自性光明,且甚深寂静,远离污染。此即无始以来具足之本觉,即无垢法身,于过去未来现在三时均离变易。此即本体界,即金刚心实相。能了悟者,即证入法性正见。以离常断二边故,即能得胜义谛心要。 无染之定,即悟入光明心境界,远离昏沉掉举虚妄,无杂念,超越世俗心识。此境广大圆满清净有如晴空。无缚无执,亦无分别抉择,盖已离言语思维,不落见地。若乎诸行,知诸相显现都非真实,唯圆满清净,所生执着即由是自然消除。所执之外物如梦如幻。于胜义中,能执之识与所执之境均非实有,故不即不离而行。 诸相生起,无论其为外境抑内识,其为污染,其为静止,其为认定,当令随生随灭,即一旦认知其实相,彼即消融。其消融也,即融入无始以来即已圆满之法身境界。是故能不堕轮回,故亦无须更觅涅盘。诸相生起,均如反映胜义之镜。诸识生起,一被认知即自行消融。此即法身游戏,如水与波。盖诸相诸识实法身中之相续体耳。此即为胜义之旨趣,即无上见,即大圆满。 要言之,无论作何修持,都须我执自然消融,及能清净法身境界之妄念。能如是善巧修持,即能除道上妄心。驾此教法大宝航,愿一切有情无一余,尽度轮回海,到达无上殊胜彼岸,自在解脱。愿有情能得无尽安宁与大乐。
净妄成觉第四既能于道上除妄,继之则为清净妄心成本觉。此中有二次第,即加行与正行。 首述加行。当于道上修持之际,能熟习甚深法义,则行者自能当妄念生起时,于境中令之清净。能令本觉显现者,厥为心意之自性光明,即所谓于本觉境界清除妄念。更进则可依其所修,分为共道、不共道、无上道。分别为以对治法门清净迷误妄心;或使之转化,于本觉界中转为清净;或不舍妄念,而妄念自能融回本位而成觉。 无论行者作何种修持,用何法门清净,妄念之止灭及还净,究无二致。若能悟知生起贪嗔痴慢妒五毒之自性,彼即自然平息,且自然还灭,清净为五根本智。于加行中,五毒妄心清净成五智。其名为妙观察智、大圆镜智、法界体性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 若胜义,当自广大佛性中清除污染,则自能得平静无染之圆满境界。此境界本体法尔呈现。佛之三身、法身,一味、本觉,皆具无比清净之空性身耳。此境唯佛能知。 佛之三身,即法身、报身、化身。三身皆具本觉,且契合自性法身。此身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常恒,周徧圆满,无整无治,亦无有变易。法界身所住者,即如意宝珠,即本觉功德,能作报身及化身示现。此二身又能示现为诸地菩萨及诸有情。然此唯诸佛感应力,及所教化有情之善业,二者并具,然后始能作示现。轮回本空,诸佛功德即同如意树如意珠,以满一切有情之愿。此即为于本觉中令妄心得胜义清净。 愿驾七骑之大日,即上来所说甚深义,以千光明,即上来所说句义,普照诸弟子国土,于其心意晴空,为一切有情照破无明暗。
论主回向上来所说法,乃自广大智慧,及具闻思修宝库中取出,且依显密经续及口耳传承心要,为自他故,作此演述。 以此功德,愿自身及一切有情,即身踏平轮回大山,得无上寂静无染解脱。愿自他皆能满愿得成佛道。于净意广大雪山庄严国土,愿白业如日普照十方世界,光注教典宝库,利乐无量具信有情。 本论名为《四法宝鬘》,为无上乘瑜伽者徧智语自在造于华严岩普贤关房,乃于如水晶之满月光华中,一座次造成。愿大乐甘霖十方四时普降,如佛在世,能满一切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