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open道德真源 >>open道德书籍 >>open《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译文
Email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译文

卷上

 

菩萨品第四

 

  于是,佛便对弥勒菩萨说:“那么,你去探视一下维摩诘居士吧。”弥勒菩萨回禀佛陀说:“世尊,此事我恐怕也不能胜任。为什么呢?记得过去我去兜率天宫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修习到菩萨初地得不退转法的种种功德时,维摩诘居士对我说:‘弥勒,佛世尊曾为你授记,说你再过一生即可得无上正等正觉,不知你所受记的是哪一生?是过去生?未来生?还是现在生呢?如果是过去生,即过去生已过去了;若未来生,未来生还未到;如果是现在生,现在生实乃无生。正如佛陀所说的:比丘,你现在之每一刻都处于亦生亦老亦灭的过程中,如果是以无生得受记,无生本身即是正位,既已处于正位,何用受记,何用再得无上正等正觉,怎么说弥勒菩萨曾受记一生得成无上正等正觉呢?再说,所谓受记,是从真如生而得呢?还是从真如灭而得?如果是从真如生而得,真如本无有生;若从真如灭而得,真如本无有灭。一切众生都是真如的体现,一切诸法也都是真如的体现,一切贤圣也都是真如的体现,弥勒菩萨也是真如的体现。如果说弥勒菩萨得受记,一切众生亦得受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真如是不二不异的。如果弥勒菩萨获得无上正等正觉,一切众生亦应获得正等正觉。为什么这么说呢?一切众生本身即具菩提相。如果弥勒菩萨得灭度,一切众生也得灭度。为什么这么说呢?诸佛知道一切众生终归都将证入涅槃,本身具涅槃相,既本身具涅槃相,就无所谓再入灭。所以,你弥勒菩萨不要以所谓修至菩萨初地得不退转法去引诱众天人,实际上,并没有发无上道心的人,也没有退道心的人。弥勒菩萨,应该让在座的众天神放弃所谓是否觉悟、是否得道的分别见。为什么要这样呢?所谓道,并不是人们的身、心所能得到的。寂灭即是菩提,因为它冥灭了诸相的差别;不观即是菩提,因为它远离一切因缘对待;不行即是菩提,因为它摒弃一切心思忆念;断即是菩提,因为它舍弃一切邪见;离即是菩提,因为它离弃一切的妄想杂念;障即是菩提,因为它能遮障一切愿求意欲;不入即是菩提,因为它放弃一切贪求执著;顺即是菩提,因为它随顺于真如;住即是菩提,因为它安住于万法的真性;至即是菩提,因为它直达于真如实际;不二即是菩提,因为它能舍弃一切对待;等即是菩提,因为它如同虚空遍满一切;无为即是菩提,因为它远离生住异灭;知即是菩提,因为它了知一切众生的心行;不会即是菩提,因为它与内外十二处均不接触;不合即是菩提,因为它远离一切烦恼习气;无处即是菩提,因为它已没有一切形色质碍;假名即是菩提,因为它是空无自性的;如化即是菩提,因为它已无所取;无乱即是菩提,因为它是恒常寂静的;善寂即是菩提,因为它自性常清净;无取即是菩提,因为它已远离一切攀缘;无异即是菩提,因为它已与一切诸法等无差异;无比即是菩提,因为它已与一切诸法等齐,无可比喻;微妙即是菩提,因为一切诸法原本就是微妙不可思议的。’世尊,当维摩诘居士如是说法时,在座的二百天神都同时证入无生的境界,维摩诘居士的智慧辩才实是深不可测,我与他境界实是相差太远了,故探视他老人家的事我恐怕不能胜任。”

  佛又对光严童子说:“你去探视一下维摩诘居士吧。”光严童子赶忙回禀佛陀说:“世尊,此事恐怕我也不能胜任。为什么呢?记得过去有一次,我刚要走出毗耶离城城门,那时维摩诘居士正好要入城,我即向他施礼并问他道:‘维摩诘居士,你刚从哪里来呢?’维摩诘居士顺口答道:‘我刚从道场来。’我又问他:‘所指的是什么样的道场?’他回答道:‘直心是道场,因为它质直而不虚假;发行是道场,因为只有发心修行,才能成就大事;深心是道场,因为只有深厚坚固的信仰心,功德才能不断增长;菩提心是道场,因为心既已觉悟,即不会再有谬误;布施是道场,因为真正的布施是不企望回报的;持戒是道场,因为持戒清净一切誓愿均得具足;忍辱是道场,因为它悲怜众生为愚痴所缚故能心无挂碍;精进是道场,因为它能精进修行永不懈怠;禅定是道场,因为它能调伏妄心使其柔顺;智慧是道场,因为它洞见一切诸法真实相状;慈是道场,因为它能对一切众生一视同仁;悲是道场,因为它能拔除众生的烦恼苦难;喜是道场,因为它一见众生行善则心生喜乐;舍是道场,因为它已舍弃一切恩怨情爱;神通是道场,因为它能成就天眼、天耳等六种神通;解脱是道场,因为它已舍弃一切烦恼业障,一切恶行已不复生;方便是道场,因为它能随机摄化、普度众生;四摄是道场,因为它能摄化一切众生;多闻是道场,因为它能多闻博记且能如法修行;伏心是道场,因为它能摄伏妄心、正观诸法;三十七道品是道场,因为它能舍弃一切有为之法;四谛是道场,因为它能显示世间真相及证道得解脱;缘起是道场,因为它能明了无明至老死都是无尽缘起的;诸烦恼是道场,因为它能知晓烦恼也是真如实相的体现;众生是道场,因为借助它能了知一切众生乃是五蕴之假和合;一切法是道场,因为通过它能了知一切诸法都是空无自性的;降魔是道场,因为通过它能显示道心之不可动摇;三界是道场,因为成道非于三道外而另有所趣;狮子吼是道场,因为它是无所畏惧的;力、无畏、不共法是道场,因为它已远离一切烦恼和过失;三明是道场,因为它已断除一切烦恼、扫除一切障碍;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因为它已了知一切法都空无自性、如如平等。——若能这样,善男子,菩萨如果能够依据六波罗蜜教化众生,那么其一切作为,行住坐卧,举手下足则都无不是道场,都安住于佛法之中。’当维摩诘居士说这一番法语时,在座的五百天人都萌发了无上道心。世尊,维摩诘居士的智慧和辩才确实远在我之上,故去探视他老人家的事我恐怕不能胜任。”

  佛又对持世菩萨说:“持世菩萨,你去探视一下维摩诘居士吧。”持世菩萨赶忙回禀佛祖道:“世尊,此事恐怕我也不能胜任。为什么呢?记得过去有一次我在静室里打坐入定,当时魔王波旬带着一万二千名天女,其情景极是壮观,就像帝释天出巡一般,伴随着鼓乐弦歌来到我的静室。魔王波旬就领着其眷属向我稽首顶礼,随后双手合十,十分恭敬地站在一旁。当时我以为他是帝释天王,就对他说:‘欢迎你,憍尸迦!你虽然福报很大,而且福有应得,但你也不该如此奢靡自恣啊,应该知道,声色等欲望是无常如幻的,因此应该常修佛法,广积善行,以作为身心性命之根本。'魔王波旬却对我说:‘正士,这一万二千名天女就留在你这里吧,供你使唤,侍奉左右。’我赶忙说:‘憍尸迦,不要让我这沙门释子接受这违反佛法的事,这对我是不适宜的。’话音未落,维摩诘居士突然出现并对我说:‘他不是帝释天王,而是魔王波旬,是来扰乱你身心的。’接着,维摩诘居士又对魔王波旬说:‘这些天女,可以都给我,我统统收下来。’魔王波旬一听这话,十分恐惧,心里在想:这维摩诘不会是故意来与我作对的吧?就想隐身逃走,但尽管他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隐身,使尽神力,也不能离去。此时,听到空中响起一个声音:‘波旬,把天女给维摩诘居士,你才能从这里逃离。’魔王波旬惊恐万分,就十分恭敬地把那些天女送予维摩诘居士了。此时,维摩诘居士就对那些天女说:‘魔王波旬把你们给了我,你等都应当发无上道心才是。’随即根据这些天女的不同根机为她们说法,令她们皆发求道之意。接着,维摩诘居士又对她们说:‘你们已经都萌发了求道之意了,在佛法里,自有法乐之娱,你们不可再耽著于五欲之乐。’那些天女便问:‘什么是法乐?’维摩诘居士回答道:‘所谓法乐,就是以终生信奉佛法为乐,以听闻佛法为乐,以供养出家僧众为乐,以远离声色五欲为乐,以视五蕴身如臭皮囊为乐,以视四大如毒蛇为乐,以内观眼耳鼻舌身意等感观如荒村旷野为乐,以时时刻刻呵护道心使其不失为乐,以利益众生为乐,以恭敬供养师长为乐,以广行布施为乐,以坚持不懈修习为乐,以忍辱柔和为乐,以勤植善根、广积善行为乐,以禅定摄心令心意不乱为乐,以远离垢染开发智慧为乐,以广发道心引度众生为乐,以降伏魔障为乐,以断除一切烦恼惑障为乐,以成就清净佛土为乐,以成就相好庄严为乐,以广修各种功德善行为乐,以庄严道场为乐,以听闻精深微妙佛法而心不生畏惧为乐,以修三解脱门为乐,而不满足于临时解脱,以亲近修学同道为乐,又能以平等心对待非修学同道,以亲近善知识为乐,又能以帮助恶知识为乐,以喜爱清净为乐,以修习种种证入佛道的法门为乐,凡此诸乐,即是菩萨法乐。’此时,魔王波旬对那些女子说:‘你们同我一起返回天宫吧。’诸天女说:‘我们能同这位居士在一起同享法乐,我们都感到十分高兴,不想再回天宫去享受那声色等五欲乐了。’魔王波旬一听这话,就对维摩诘居士说:‘居士,你能否放弃这些天女?若能把一切都慷慨地施予他人,这才称得上菩萨啊!’维摩结居士说:‘我已经放弃啦,你可以带她们走了,但愿一切众生得法之愿都能够得到满足。’此时,诸天女便问维摩诘居士:‘我们今后在魔宫中应该怎样生活和修道呢?’维摩诘居士对诸天女说:‘各位姐妹们,有一种法门叫无尽灯法门,你们可以学。此种法门譬如灯灯相照,以一灯点亮百千盏灯,一切冥暗之处都被照亮,但它本身的亮光永远不会终尽。姐妹们,菩萨教化众生也是这样。一菩萨开导了百千众生,令他们都发无上道心,而菩萨之道慧非但无所损减,而且会随着其说法弘道而不断增益一切善法,这就叫做无尽灯。你等虽然住在魔宫,以修这种无尽灯法门可以让无数天神、天女都发无上道心,如此既报答了佛恩,又能饶益一切众生。’当时,这些天女听了维摩诘居士这番话后都十分高兴,她们顶礼膜拜过维摩诘居士后,就随魔王返回魔宫,片刻之间无踪无影了。世尊,维摩诘居士之自在神力、智慧、辩才实在了得,我与他之境界相去太远,故探视他老人家的事,恐怕不能胜任。”

  佛又对长者子善德说:“你去探视一下维摩诘居士吧。”善德赶忙回禀佛祖道:“世尊,此事恐怕我也不能胜任。为什么呢?记得过去我曾在家父之居所设了一个布施大会,供养出家之比丘、婆罗门及诸外道,还有许多下层的贫苦大众及孤独之乞丐等,当七日期满时,维摩诘居士来到布施大会上,他对我说:“喂,长者子,设布施大会,不应当像你这样搞法,布施大会应该主要是法施,布施、弘扬佛法,怎么能把它办成以财施为主的大会呢?’我当时就问他:‘居士,什么叫法施大会呀?’维摩结居士说:‘所谓法施大会,就是以佛法同时布施一切众生,这叫法施大会。’‘这话怎么讲呢?’‘也就是说,菩萨应以慈无量心,开启众生之觉悟;应以悲无量心,救度众生之苦难;应以喜无量心,扶持佛教正法;应以舍无量心,开启众生之平等智慧;以布施波罗蜜,摄化众生的吝啬和贪欲;以持戒波罗蜜,教化犯戒的众生;以忍辱波罗蜜,开启众生明了无我之义理,从而消除嗔恨之心;以精进波罗蜜,劝导众生抛弃过分的自爱从而避免懈怠;以禅定波罗蜜,教化众生由定发慧;以般若波罗蜜,开启众生对般若空理的认识;以空解脱门,来教化度脱众生;以无相解脱门,教导众生明了解脱不离世间;以无作解脱门,教导众生处处受生、处处解脱;以种种方便,护持和弘扬佛法;以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四摄法,来教化度脱众生;以消除贡高我慢,达到恭敬一切人,成就一切事;以法身、慧命、法财三坚法,消除对世俗身命财的贪求和执著;于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之六念中,摒除邪念,生起正念;于修习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的六和敬中,生起质直诚实之心;于正当的谋生方式中,广行众善,弃除诸恶;以清净欢喜之心,生起亲近贤圣之意念;以悲悯之心调伏邪恶之人,而不嫌弃他们;以对佛法的深切信仰,肯定出家离世求解脱;以博学多闻佛法为前提,按佛之教导如实修行;常居于清静空闲之处所,力求做到与世无争;以禅定调伏虚妄心念,渐渐趋向佛之智慧;以提高自己的道行为基础,努力为众生解除缠缚;以广大之福德善业,招致庄严法相及清净佛土之果报;以不断地修习佛教智慧,做到了知众生之根机悟性,从而随机摄化一切众生;以不断修习般若智慧,做到了知一切诸法本性皆空,于现象界不取不舍,入于诸法一相而无相法门;广修一切善业,断除一切烦恼惑障及一切恶法;以修习助成佛道之种种法门,得一切智慧,成就一切善业。善男子,如能这样去做,就是举办了一次法施大会。如果菩萨能主持这样的法施大会,就可以说是一个大施主了,也能为世间众生广植福田。’世尊,在维摩诘居士如此说法时,其时在场的二百个婆罗门众,都发了无上道心。我之心地也顿时觉得清净异常,感叹未曾听闻之余,就向维摩诘居士顶礼致拜,并把自己佩带的一根价值千金之璎珞项链献上给他,但维摩诘居士却不肯收下。我就对他说:‘居士,此项链请您老务必收下,之后随您老的心意处置就是了。’经我这么一说,维摩诘居士才把项链收下,并随即把它分成两串,把其中一串给了当时在场的一位最贫贱的乞丐,另一串奉献给难胜如来。当时与会的大众,都亲眼看到这位从光明国土来的难胜如来,又见到那串挂在难胜如来颈上的项链,顿时变成由四根柱梁支撑着的宝台,宝台四周都装饰得十分庄严美丽,各种装饰物层层迭迭,非但不互相遮蔽,而且还交相辉映,煞是壮观。维摩诘居士示现神通变化之后,便又说道:‘如果施主以平等心向最下层的贫贱乞丐进行布施,其福德与供养如来并没有什么两样。以平等不二的大悲心作布施,不企求福报,这就叫做具足法施。’城中那些最贫贱之乞丐看见维摩诘居士的神力,听了维摩诘居士这些话后,都萌发了无上道心。维摩诘居士之智慧辩才确实了得,我与他老人家之境界相差太远了,所以探视他老人家的事,我恐怕不能胜任。”

  当时在座的各位菩萨都如此这般地向佛陀禀报了自己得遇维摩诘居士的经过及维摩诘居士所表现出来的高深智慧和无碍辩才,都说自己不堪胜任去探视他老人家。

维摩诘经卷上(终)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白话对照PDF电子书:在此下载

返回目录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od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