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灯录》卷三
青州布衫
客问曰:“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曰:“一归何处且置,我问你一是什么?”客无言。曰:“一且不知,如何就问他归处?”客曰:“请老人开示此一。”曰:“不离问处。”客跃然曰:“弟子悟矣,但不知他归于何处?”曰:“不离问处。”客跃然起立,进前三步曰:“弟子今日打破,老僧在青州作得一领布衫重七斤布袋。” 青州布衫,此等言句,可谓腾辉今古。指出此一归处,此一即此我。此我与太虚同体,试问太虚归于何处?然说此我同于太虚,还未稳当,分明一我在此,岂无归处?而今就说尽千言万语,归而无归,无归即归,处处皆归,到处即归,总不稳当。不如闻布衫一句,去不得,罢不得,拟议不得,心意识丝毫不能向前,往昔所记所持者,总皆销落,翻来覆去,惟有一疑。此际只将此疑轻轻放下,原来我从不曾出门,要归作么?此第一义。原来我同太虚一体,并不用归,此第二义。原来归而无归,无归即归,处处皆归,到处即归,此第三义。明此三义,始尽青州布衫一句之义。客闻而叹曰:“此三义更腾辉今古。”他日客来,乃曰:“前日闻老人三义,真闻所未闻,前告诸某方丈,大以为不然,如何以青州布衫句,生出如许知解?赵州岂是此意?弟子随问赵州是何意,方丈休去。”湛愚曰:“休去亦好,但笼统颟顸,有何用处?而今诸方总以不知不解,代代相传为宗旨,乃彼藏身之地,遇学者便教自家参去,所以宗风扫地,不堪问矣。哪晓得古人一闻千悟,于一义中解百千万义,于一喝中包括五教一切秘密普眼,于一字中演三千大千世界经卷,透一言句,千七百皆透。古德云:我是知而无知,不是无知而说无知。彼休去值得什么干屎橛?你看他古德于一句下悟得,便能彻百千万义,便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经教言句,便清清楚楚还他明白。盖他已明得于第一义而不动,所以善能分别诸法相。今诸方都明得第一义,都用不著分别诸法相,轮流替换作几年法王休去,便是出世作一番人,竟不一回想回想,真可怜悯。前所说三义,还是略说,若分析,百千万义也不能尽。我且问你,他休去,你悟得么?”客曰:“这样笼统禅,我久已知他野狐精藏尾于此,自老人说明,心才不疑。”曰:“古德只要人悟,不论有说无说、少说多说。若不能令人悟,有说是赘疣,无说是哑鬼,要他何用?”客唯唯而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