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图)摘自:《七部语要》 制作:道德网站
智者作法(有智慧的人创立各种法则和标准),愚者制焉(制者,裁也。愚蠢之人则习惯于用各种的法则和标准衡量、评判事物);贤者更礼(贤德之人会依据客观情况随时变更礼法),不肖者拘焉(自以为是、表里不一、擅长伪饰的无能之辈,则习惯于拘泥各种的礼法。按:佛教亦然,那些认为双手合十的手法不标准,就是外道;行礼不符合规范,就是冒犯亵渎;手触碰了金钱,就是违反了戒律;甚至把喝水都看做杀生之人,皆属拘泥死法,生搬硬套,不顾客观情况的“不肖者拘焉”!)。 拘礼之人,不足以言事;制法之士,不足以论理(因“拘礼之人”和“制法之士”拘泥死法,一根筋,不知变通,故其“不足以言事”、“不足以论理”)。若握一世之法,以传百世之人,犹以一衣拟寒暑,一药治疵瘕也(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什么病吃什么药,故法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若载一时之礼,以诽无穷之俗,是刻舟而求剑,守株而待兔。故制法者为理之所由,而非所以为治也(创立各种法则的目的,在于使人们顺应天道,合乎天理,明善复初,而不在于法治之本身)。拘礼者成化之所宗,而非所以成化也(礼者,天理之节文。如孔子提倡以周礼治国,其目的不在于礼法本身,而是通过礼法使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和野心,顺乎天道,免于战争,实现社会的和谐)。成化之宗,在于随时(教化和转变人心的根本,在于顺应时势);为治之本,在于因世(治世的根本,在于因时制宜;即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未有不因世而欲治,不随时而成化也。 注:青绿色字体为东方阳熹的注释。 上传日期:2016.08.1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