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佛言:是谁在听闻,听声的是谁?(图)摘自:《大智度论》 制作:道德网
问曰:闻者云何闻(听声音的是谁)?用耳根闻耶(是耳根在听吗)?用耳识闻耶(是耳识在听吗)?用意识闻耶(是意识在闻听吗)?若耳根闻,耳根无觉知故不应闻(若是用耳根在听,耳朵本身是无有觉知的肉体,不应有听的能力)。若耳识闻,耳识一念不能分别,亦不应闻。若意识闻,意识亦不能闻。何以故?先五识识五尘(五尘:色声香味触之五境。),然后意识识(先有眼耳鼻舌身意,后有色声香味触的存在)。意识不能识现在五尘,唯识过去、未来五尘,若意识能识现在五尘者,盲聋人亦应识声色(若是仅凭意识就能够辨别色声香味触之五境,那么瞎子、聋子就应该能够看到和听到)。何以故?意识不破故。 答曰:非耳根能闻声,亦非耳识,亦非意识。是闻声事,从多因缘和合故得闻声,不得言一法能闻声(人听到的声音是由多种因缘和合产生的,不是由单一的耳朵、耳识所能够听闻的)。何以故?耳根无觉故,不应闻声;识无色无对无处故,亦不应闻声;声无觉亦无根故,不能知声。尔时,耳根不破(耳朵没有损坏,只要不是聋子),声在可闻处(某处发出声音),意欲闻(有听闻的意识。如果此时过于专注于某件事情,或根本没有在意某处发出的声音,就不会产生听闻的意识),情、尘、意和合故耳识生(听到的声音,是由情感、声音、意识和合而成。例如,同一首歌曲,人在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思想状态下,对声音的感觉是不同的),随耳识即生意识,能分别种种因缘得闻声。以是故,不应作是难。虽闻声,佛法中亦无有一法能作、能见、能知(用通俗的话解释:人听到的声音是由“情、尘、意”因缘和合产生的,一个人若是聋子,或是不愿意听,你喊破喉咙也没有用,因为你发出的声音对他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众生的业缘果报亦同此理,人觉得屎是臭的,对于猪狗来说却是香的;在具有福报和慧根之人眼中,此文是善知识讲说的正法,但在心邪和罪孽深重之人看来,此却是骗子讲说的邪法;又如人间的清水,在天人眼中是甘露,在恶鬼眼中却是脓血)。如偈说: 有业亦有果,无作业果者,
注:青绿色字体为东方阳熹的注释。 上传日期:2025.5.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