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open道德真源 >>open佳文赏析 >>open如何控制你的嗔怒
Email

 

如何控制你的嗔怒

 

  有人说,现在的世界是修罗世界。修罗的特性是什么?就是嗔心重。据佛经说,嗔心重的修罗,专喜与帝释斗争。所以斗争与嗔心有密切的关系。放眼观现实世间,不是每个角落都充满着斗争的气氛吗?因而,人心惶惶,社会不安,世界纷扰,确都由于众生嗔心重而来。真正欲得世界和平,社会安宁,人心喜乐,首当从对治嗔心起;而对治嗔心的特效药,就是佛说的忍辱波罗蜜。忍辱是对治嗔心的,所以先由一故事引发至忍辱上去。

  罗睺罗尊者在家为佛之子,出家为佛弟子。未出家时,在王宫中,由于地位超越,享受优裕,因而养成他的特殊个性,每因小事而大发雷霆。及至出家以后,未证罗汉果前,习气未能尽除,仍常发动嗔心,不知什么叫做忍辱之道。佛陀明白了其中底细,觉得出家不能与道相应,实在是很可怜愍的,所以思有以感化之。

  一个人在一个环境住久了,天天所接触的是同一人物,烦恼或者容易勃发;换一环境,心情舒畅了,烦恼也许要减少些。佛很能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有一天,佛命罗睺罗到贤提精舍去住。尊者奉命就离开了原住的地方祗树给孤独园。没有过几天,佛陀外出托钵,归来经过尊者住处,就进去略事休息,嘱其打水洗足(佛制不论何人乞食,均赤足出)。洗足罢,佛就藉此机会,自尊者开示道:“你的意思怎样?现在这水还能作为食饮之用吗?”

  “不能!世尊!此水本来是清净的,拿它煮饭固然可以,拿它冲茶也是可以,用途是很大的;但经洗脚后,已呈染污,不能再做什么大的作用了!”尊老老老实实地这样回答。

  “不错,你说得一点不错!可是你只知道水是这样,却不知道自己也是如此。你的内心原本也是极清净的,可以修道证果,但因常动嗔心,垢秽充满胸怀,将成圣的清净心蒙蔽得不能明见一切,一所以现在你虽出家做了沙门,但也没有什么大用了!”佛一方面对他这样说,一方面又命他将水倒出去。待尊者倒水后,将空盆持回,佛又借这因缘向他问道:“罗睺罗!你去倒水的时候,假定不经意,失手将盆跌落在地上打破了,在你的内心,觉得可惜否?”

  尊者对曰:“不论什么东西,都有它的作用,如果损坏了,当然很可借。但洗脚盆只能作洗脚用,没其他什么作用,设或损坏了。虽不能说不可惜,但还不至于太可!”

  “对了,你说得很对!可是你要知道,不但此盆如此,即汝本身亦复如是。一个精进向上专意求道的行人,如道未成而身先损,确实是很令人惋惜的;但是像你这样不摄身口、多所伤众的沙门,现在如果死去,甚至入于三途,佛虽起大怜愍,然因汝三毒炽然而入恶趣,不是修道的法器,不为圣贤所多惋惜!”佛又针对他的老病痛下针砭。

  从上面所说的故事看来,可见做人不应随意地起嗔动怒。如罗睺罗经过佛的诃斥,受了佛的启示,生起深深的惭愧,痛改过去的恶习,使其心性终于变得非常慈和柔软!据《罗云忍辱经》说:后来他被不信佛的婆罗门打得头破血流,也不起一念嗔心。我们应向他看齐!

  发火动怒,谁都知道,这是不好的恶习,可是谁都在有意无意间,或发雷霆之怒,或动无明之火,这么一来既和自己过不去,又给予别人难堪,何苦如此?实在来说,真不值得!有人说:我本不想发脾气的,可是事到临头之时,忿怒之情抑制不住。就不得不发了!于是问题一转,我们要问,由于什么激动,会使我们光火?讲到这个原因,当然是很多的,但主要的不出两种:一因人事关系而起,二因自然界所给予。对第一项能忍者叫“生忍”,对第二项能忍者叫“法忍”。能作生忍、法忍的,绝对不会妄动嗔心。就一般人言,要他忍辱不嗔。真是谈何容易?所以在未说之前,首先得指出不忍有什么过患,能忍有什么好处。果能真切地明了此中的损益,我相信人人都会实行忍辱的。

  (一)忍辱之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其关系是很密切的,同时也是极复杂的,哪里可说什么都能如自己的意?不如意的事到来,如果这也不能忍,那也不能忍。一切顺着自己的个性使,那必然要到处树敌,人人成为自己的怨仇。假使能忍的话,就可化敌为友,大地皆春。我们看,一个化敌为友的人,在社会上到处受人欢迎。不管在什么地方,大家只要听到他的名字,就生欢喜心,如是有口皆碑地传来传去,在人心中的地位就一天天地增高,而不论做什么事,就能得心应手了。经中说:一个披着忍辱之铠的人,任凭诸恶暴人,以邪行箭、粗语箭、谩骂箭、侮辱箭,一支支地射过来,也不能透过他的忍辱铠!但这还是现实人生的微分胜利!人不管怎样善于保养,生命终有一天要结束的,一旦无常到来,不会让你就这样好好去的,是要来一次总结算的。平日怎样易起嗔念,某一次动怒损害了别人,到这时候就一幕幕地展现在你眼前,使你痛苦不堪;反之,生平如果忍辱不嗔,和蔼待人,临终就可平平安安地撒手而去,既没有懊恼,又没有痛苦。等到另一个新生命出现,如果还是在这现实人间,那你所接触到的,仍然到处是朋友;如果生命升华到上界去,那你会更享受天上的福乐!这样一层层地推究,知道忍辱的极大利益,自然不会轻易发脾气了!

  (二)不忍之害:人生存在世间,不是孤立的,是彼此结合联络的。人人应互相亲善,同为彼此利益而存在和行动,如一失去和谐的自然律,就要发生极度的冲突,使得大家不能获得安乐,所以做人必须要能忍,不能忍,那祸患就多了。我们常听人说:我不是放他不下,也不是故意地要向他开炮,实在是他的为人使我看了不顺眼。这样一来,今天对这人如此,明天对那人如此,久之,岂不是要弄得尽大地都是你所看不顺眼的人吗?殊不知你觉得别人不顺眼,别人还觉得你不顺眼呢!这都是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不知反省自己的过失!做人如做到四周都是敌人,不能得到一个同情自己的人,这该是多么痛苦!而这样的人生还有何生趣?推究所以弄到这样尴尬的局面,还不是由于自己古怪脾气的结果。所以嗔恨心重的人。不仅对外的关系搞不好,就是自己内心也在躁动不宁,甚而至于睡眠都不得安,好像总有一股火在心中燃烧着一样!在现实世间明白看到的,一个快快乐乐的人,只要从他内心泛起嗔恚的微波,立刻就使他失去一切快乐!再拿一个学佛者说,尽管你如何地发心修行,不问你怎样地为法精进,甚而至于在百千万劫的长时间中,广行惠施,供养三宝,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如你不经意,起一念嗔心,那所得的百千功德在一刹那中可被烧去,所以经上说:“嗔恚之火能烧功德之林。”蓊郁的树林,远远的望去,虽不可说不大,但一把火就烧尽,损失的巨大哪里可以比喻得出!学佛的行者或一般的俗人,如透彻地理解到嗔恚有着这样重大的过患,那他在任何恶劣的环境现前,都不致任意地胡乱地发火!所以我们做人,应多多地在“忍”上做工夫!

  忍辱不嗔,说来虽很容易,行来实在太难,非有高度修养的人,怎能谈到忍辱?《成实论》说:“恶口骂辱小人不堪,如石雨鸟;恶口骂詈大人堪受,如华雨象。”《遗教经》说:“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由此可见,能忍者是有修养的君子,不忍者是属暴躁的小人。一般小人之辈,稍微遇到不如意事,就会暴跳如雷似的,大发脾气.不能抑制自己非理性的冲动!可是我确相信,不管怎样的人,当他正在发火的时候,虽不自觉自己的非是,但待激动的情绪宁静下来,必会自觉这种起于内发于外的身心活动是不合于情理的,病就病在外界的环境逼来,不知如何应付,不知怎样控制自己!因此,现在我想从生忍、法忍的两方面,略为一说对治嗔怒的方法。

  甲、生忍:怎样对众生界行忍,分为五点说明如下:

  一、如现在有人来侮辱、谩骂、批评、打击我们,那你就得先想一想,看看来者究竟是怎样的一类人物。如果他是小人,因小人的行动而使自己大动肝火,现出与他一样的行为,则自己岂不是也成小人了吗?如是正人君子,对我有所非议,我们就须切实反省,省察自己是否有他所说的过失?反省后,若发觉自己确有毛病,应当改过自新,好好做人;假使发觉自己并没有过错,也可藉此为增上缘,提高自己的警觉。这么一想,不问自己有过无过,对他生起感激之情都来不及,哪里谈得上什么嗔恚!为什么?因他是善意不是恶意啊!

  二、当一个气势汹汹对我欲加迫害的人到来,你先不要予打击者以打击,而应以冷静的头脑分析一下,看看他是有意抑或不由自主而如此的?如果因为其本身有烦恼,受烦恼的支使,始对我作出不利的行为,那我为什么要嗔怪他呢?不但不应对他起慎心,而且要怜愍他的遭遇,因为他也在受着烦恼的困惑,随烦恼所转不得自由。月称论师说:“此非有情过,此是烦恼咎;智者善观已,不嗔诸有情。”为烦恼所操纵的人们,有时受猛利烦恼所激动,对自最极爱惜的生命,尚且予以无情的摧毁,何况对于他人?如是思惟,什么忿怒都化为乌有!假使是受到别人的教唆,或由外在条件的影响,逼他不得不如此,那他本身丝毫都做不得主,我们恼恨他又有什么用呢?

  三、大凡恼乱人、侮辱人者,主要不出二因:一是由于本性如此,二是由于客观使然。我们应当观察:对我不利者来,是缘于什么原因,如他本性如此,如像火烧一般的性质,你对他起嗔心又有何益?如不是本性如此,而是由于客观使然,那就更不必起嗔心,好比晴朗的虚空,忽被一处飞扬起来的尘烟所遮蔽,转瞬即可消散,又何必那样认真?不明此种道理,对本性的如此生嗔,就如对火性能烧生嗔一样;对客观的使然动怒,就如对尘烟蔽晴空发火一样,不但毫无意义,简直愚痴透顶,成为我佛所说的可怜悯者!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可怜悯者呢?不愿做可怜悯者,请从“不嗔”做起!

  四、为人受他侮辱,或遭打骂加害。内心必感痛苦,其时就当观察,我所受的这苦,是由怎样来的?真的由他所给我的吗?他为什么给我这样的苦吃?难道没有别的原因吗?这样一步步地推究下去,那将会发现,一切的痛苦原不是外来的,而是自己招的,因为,自身过去曾经做过很多不如法的事,于中不免有伤他人的动作,种如是因,得如是果,怪人做什么?唯有自贵而已!人能有自觉,哪里还会憎恨于他?所以对于现前不如意的环境、我们应当勇于自承,一个人如不能承认自己的过失,而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嗔此怪彼,那无异显示他的没有骨气!西藏有位大德说:人们对于现实苦痛,如认不是自己招致,这实是显示自己全无法器,也就是这个意思。

  五、还有一个最好对治嗔心的办法,就是对来害者以另一眼光去看待他。人类生存天地间,是相互的关系网,谁也不能离开谁而独存,因而我们的一切生活资具都是从无限关系中得来的,诸有供给我们有关生活资料的人们,没有一个对于我们没有恩德,偶因一点小事触犯到自己,我何忍对我有恩者予以痛斥?再想一想:当前打骂我者,安知不是我的过去父母?父母为了养育我、吃尽无穷的辛苦,那固不用说,而且也造了罪恶,自也必然的,昊天罔极的恩德我丝毫没有报答,现在岂可恩将仇报地对这大动嗔心?进一步的从佛法去想,在不息演化过程中的有情,自己也好,他人也好,都是刹那刹那生灭着的,有哪个能来损害?又有哪个被他损害?既无能害与被害,空发一阵脾气,哪有什么意思?人们真能想到这点,天大的事也没事了!

  乙、法忍:怎样对自然界行忍,也分五点作说明:

  自然界能促使我们生起嗔心的,如风、霜、雨、雪、冰、雹、奇冷、奇热等皆是。虽有五种方法行忍,但都基于观苦而来,以忍苦为工夫,这是很要紧的。我们试看:生活在安定舒适的环境中的人们,性情总比较平和些,感情不容易冲动,因而表现在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和平之气;可是在苦难的时代,那就大大不同了,由于环境的不安定,生活不如意,平时性情本来很温和的,到了这时也就突变了,动不动因了些微小事而大闹其情绪,于是人世间就充满乖戾之气!其实,闹情绪有什么用呢?能解决问题吗?最理想的办法,无过于对干现实环境的改善,没有发生的痛苦,设法使之不生;已经发生的苦痛,咬紧牙关忍受,不然,那将在原有的苦上,由于妄自分别,更增一层心苦,岂不自寻烦恼吗?所以对于到来的苦痛予以安然忍受,实为切要!现将五种行忍的方法,简单地说明如下:

  (一)平日我们就这样平常地生活下去,很难发觉苦的,不知苦,必将满意地耽著现实的境遇,不知上进解脱,亦无宗教的需求,只糊里糊涂地过日子,空过一生而已。如自然界常常有些苦痛袭击你,使你自觉到这世间不美满的地方,那你追求解脱之心就将油然而生了。这么说来,苦有什么不好?为什么要对它生嗔?如是思惟,苦不仅不是可厌的,而且是极大功德。

  (二)一个人在安乐的环境中住久了,身心轻快,事事如意,不知人世间有何苦痛,则骄慢心就易滋生起来。如今若为自然界的种种苦痛之所包围,使其切实地体念到生命是危脆的,世间是苦难的,有什么值得我的自恃?更有什么可以骄傲的?真的,多受磨难的人们,只自觉其苦恼,绝对不会妄自尊大的,以为自己如何了不起。可见苦能折服人们自骄自慢的高狂心!

  (三)上面说过,苦痛的袭来不是无因的,自然界之所以加苦于我,必有它的原因在。探求苦的来因,不是现生创造的,就是宿世的累积,现当对它生起极大的惭愧,哪可能生起嗔怒的心理?惭愧是道德的意向,是促进道德的动力,是生命界的一大功德;而苦为惭愧的增上缘,对苦生嗔,岂不就是对惭愧动怒?对惭愧动怒,岂不就是嗔恨功德?一个人连功德都嗔恨,那还有什么可说?

  (四)为人就怕不知苦,如知大自然界到处充满苦痛,必然就要设法避免,而另求所谓安乐之道。但说起安乐,也并不是苟得的,欲得快乐之果,必须广行善因,由是促进我们生命的向上,提高我们的人格,增进我们的道德;如是之苦,成为我们行善动因,哪有什么不好?为什么要厌弃它?所以外在的苦痛来袭,要知善于利用它,使它有利于自己。不可妄为咒诅它,增加自己的苦痛!

  (五)当自然界给予我们苦痛时,你不仅要想到苦痛的前因后果,更要想到许许多多的人还在受着苦痛的煎熬、刺激而大动嗔心,不知如何从苦痛中自拔,由是激发起自己的大悲心,发心要去救度他们。这样,自然界所给予我们的痛苦,不就是成就了我们生存在这世间,所有的苦痛都是从人世间与自然界来的,我们如能依照上面所说应付人际和自然的方法去观察,必能使你不起嗔心而达到忍辱的目的。嗔恨不管对人对物,都是由于缺乏慈悲心,假定有了慈悲心,不论是什么样的众生侮辱或自然界的刺激,都将无法引发嗔心。佛教的古德曾经这样说:度生的功德了吗?试想想看:从自苦推究到他苦,并进而要求拔除他苦,苦有什么负于我们,我们要对它生嗔火?不能忍苦而动怒,无异是自找苦吃!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骂老拙,老拙都说好!”

  一个人到了这样的境界,还有什么嗔恨勃发?但这不是都要人做奴隶,也不是吐面自干的作风,更不是打了右脸送上左脸,而是出发于悲心。《解深密经》说:“我人行忍,特别是菩萨行忍,不是由于他人势力的强大,自己敌不过他,恐怕他,怖畏他才行忍辱的,也不是由于自己有染爱心,贪图他人什么,希求他人什么,他人给予我的凌辱我才忍辱的,而实在是为了利益有情,见到众生本性是苦,不忍在本性是苦的诸有情上更加其苦,这才实行忍辱的。”把忍辱当作懦弱的表示,那是绝大的错误!现在的世界到处是争斗,争斗的本源在嗔恚,吾人如不能克制嗔恚,世界的战乱将无宁日,想到这里,真是不寒而栗!我们当然希望每个人都能控制自己,不要让嗔毒无限制地蔓延开去,但我尤望我们学佛者,先从本身做起,以给苦痛的众生做做榜样!

上传日期:2012.06.29

返回目录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od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