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open道德真源 >>open佳文赏析 >>open龙树菩萨中观论的“八不”(图)
Email

 

龙树菩萨中观论的“八不”(图)

 

 

道德,道德网,道德真源,东方阳熹

 

  龙树菩萨在《中观论》说:“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如果这几句话我们确实理解了,则般若经即能通达无碍,而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大藏教也能窥其全貌,知其所以然了。

  中观论所说的这几句话,讲的就是“中道实相”的真谛,是佛说般若经二十二年的精要。我们若能充分理解而善巧地运用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一切作息之中,那么必定是左右逢源、自在无碍,能过着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生活,则当下的娑婆五涿恶世即是华藏世界、不异于西方极乐世界的莲池海会。

  中观论这几句话与心经所说的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都是如出一辙,讲的都是中道实相的真谛。

  一、不生不灭:

  有生的是“相”,而不灭的是“性”。相是有生灭的,就像人的身体一样,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不息地在六道中轮回,所谓转身受身,改形易道,又如时间昼夜的改变、四季地运行。白天来了,黑暗就消失了;当夜幕低垂时,白日就走了;春夏秋冬四季也一样不停地在运转,所以“相”是刹那无常地在改变。而这些相都是“缘起性空”的一种假相,只是吾人一念迷失了本性所产生的“妄”觉而已。一切法从心想生,宇宙的万象都是“心现识变”的虚妄相。真正不变的是真心,真心是体,也就是所谓的“佛”性,佛性是不灭,如如不动的。一切相都是自性随缘所产生的虚妄相。缘生无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只是暂时存在的假相而已。既然是假,即是不生;不生,又何来的灭呢?所以是不生不灭。生灭只是我们凡夫的妄觉,就像眼疾的人看东西,所看的东西都看成了好几个,实际上都是自己的错觉。

  二、不断不常:

  凡夫世人因为不明白诸法实相的道理,所以不是执着“常”,就是执着于“断”。执常,就是执着一切事相都是存在的事实,以为这些相都是恒常不变的,永远也不会消失。而事实上,宇宙万物都不时地刹那在变化,如:人有生老病死、草木有生住异灭、矿物也有成住怀空。只是它们的时间长短各个不一而已。但无论时间多长或者多短,像是星球的寿命,或许几百、几千亿万年,但它终归还是会爆炸而消失在太虚空之中。那么请问:几分钟、几小时,与几天、或几年,几千亿万年来相比到底有何差别?在表象上似乎是有很大的差异,若与宇宙恒长的时空相较时,是否就觉得那只不过是刹那之间而已,根本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所以,一切的物命,无论是有情、或者是无情,都是无常变化的。既是无常,即没有永恒性,又哪里是实有的;它也是虚妄不真的,只是暂时存在的一个假相而已。假的东西如何可以执着,那不是自取烦恼吗?!

  有些人知道世事无常,终归坏灭,所以执着于“断”灭相。也就是认为一切法不能永恒存在,只要一但消失了,就不复存在,故误以为“人死如灯灭”,人死了就一了百了,不会再生了。所以只要是活在的一天,就要尽情地享受人生,于是吃喝玩乐地尽情挥霍,无所不为,当然是更不信因果。往往为了享乐,而作奸犯科,以供他在生活上的花费享用,因而造作许多的罪业。殊不知,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一切凡夫、有情的众生都在六道中轮回生死,包括世间所有一切的“相”也都是缘聚缘散的一种现象。然而,“缘”是聚散无常,此刻可能消失不见了,下一刻当缘具足了,它又悄悄地出现了。

  许多人寻寻觅觅找寻自己心目中的对象,找了几十年,不知道历经多少的挫折,走了多少冤枉路,最后找到的对象居然还是小时侯的玩伴,或者就是自己初恋的情人。世间的事往往是无法预期。世事的变化就像天气一样有时难以预料,所谓:东山飘雨,西山晴,过一会儿,又乌云密布,下起大雨来了,所以说世事无常就像天气一样阴晴不定、变化万千。说是好时即是坏;说它坏时又转好了。所以“相”是刹那变化,交替无常,不是断灭相。若执着断灭就着了“空”相,以致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就会失去了方向、没有了目标,于是缺乏奋斗向上的动力,所以会消极避世、沈沦怠惰,过着好像没有明天,灰暗阴晦的生活。因而觉得人生乏味,只晓得沉迷在声色犬马、酒色财气的玩乐之中,销蚀自己宝贵的生命,成为社会的包袱、寄生虫,为人所轻蔑不耻。

  这两种人都是烦恼的始作俑者,他们不明白一切万物的生命都是生生不息,未曾间断。人死了会再生,只不过是转变一个身体,换一个形貌出现而已;草木枯了也会再生,会不断地繁衍下去,它们是生灭不息、不生不灭的。也就是说,不生不灭之中有它生生不息的现象产生,而生灭中也有不生不灭的恒长性存在。这就是宇宙事实的真相,讲的也就是我们人生的真谛。若能了解诸法的实相,生活才能过得有意义,才会活的有价值;换句话说,才能使我们的生命发光发亮,活出尊严。

  三、不一不异:

  “一”在佛法里说的是一真法界。“一”是理体它性常不变,即所谓的实相。禅德说“万法归一”,而“一”即是实相。佛法说不二之法,有了“二”即是妄念。能入“一”即是清净念,则心就清净、平等没有分别。所以,“一”是我们的真心、真如本体,也就是佛性。“异”是差别、不同的意思。讲的是现象,而现象是有差别的。不异即是没有不同。

  为何说“不一”,又说“不异”呢?不一,指的是外面的境界相。外尘的境界是千奇百怪、无奇不有,就像万花筒一样,变化无常,但无论它的相如何地变化,它还是从体变化出来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我们知道,万花筒里的图案是千变万化的所以是“不一”,但无论如何地转动,都不可能出现同一组图案;虽然它千变万化,还是从同一个体所变现出来的。这个本体没有变,它还是“一”,所以说“不异”。故“不异”讲的是体,而“不一”说的是外在的相。“相”确实是千变万化的,而“体”却是一,是不变的性体。若了解不一不异,就能明白华严所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一多不二”即没有差别了。

  外面的境界相是自性随缘所产生的幻相,故“有”即是“无”,没有分别,所以相即是性,性即是相;性相不二,理事圆融。若确实明白这个道理,就契入了般若实相的理体。

  四、不来不去:

  宇宙万象的本体既然是清净寂灭、一尘不染、一法也不立,是一丝不挂、本来无一物的。既然无一物,哪里还有来去的现象?!有来、有去只是一种幻相,就像人有生死一样。这一口气断了,就死了;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神识又去投胎去了,如此转生受生、轮回不息,何有来去生灭呢?故来去是它的相。实际上,真心是遍一切处、无所不在的,哪里有来去的相?莲池大师说:“身在花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无来事宛然”。我们念佛人,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对于理与事一定要明白,才能有助于我们境界的提升。如果理事不了解的话,恐有着相修行之虞,而不能够成就。历代的祖师开示后世的学人:念佛法门是最方便了义,又直截了当的法门,是下手易成功高,第一殊胜的妙法。它是由“事”入“理”,由有念而入无念,从事念而入理念,从而契入念佛三昧、一心不乱的境界。也就是说,能达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知道能念的是我的心,所念的是阿弥陀佛。能念之心外没有佛为我所念,这即是心外无佛;所念之佛外也没有心能念于佛,也就是佛外无心。换言之,念佛到此境界,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佛不二,惟是一心而已。除心之外,若还有一物,即是妄见。所以我们念佛往生是心往生,心是遍法界虚空界,故而哪里有来去!虽心遍一切处,无来也无去,但事相上,确实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故相是有的,不能断灭,但理是空无的。因为虚空、法界、佛土、众生也都是我们一念心性妄动而有的幻相,这一切的相都离不开一念心性之外。所以说,“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无来事宛然”,前一句话是约理而说的,是从“性”上讲的,而性是空无、寂灭的;后一句是约“相”而说的,相是存在的幻相,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不可以坏相,否则就落了空。然事实的真相是:亦有、亦无,非空、非有。迷时,是一切皆有;悟了,一切皆非。道德,道德网,道德网站,道德真源,东方阳熹

 

  东方阳熹按:

  本文存在理、相混淆的错误,相关论述详见:《东方阳熹:顿教法和方便法不可共论》

 

上传日期:2021.5.11

返回目录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od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