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open道德真源 >>open东方阳熹言道录 >>open世上有一种帮助,叫做道义上的帮助(图)
Email

 

《东方阳熹言道录》

 

二一九、世上有一种帮助,叫做道义上的帮助(图)

作者:东方阳熹

 

    

  世上有一种帮助,叫做道义上的帮助。

  道义上的帮助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存在,而且在一直延续着,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也会有。

  世上只有这种帮助是最纯洁、最高尚,不带任何企图,不求回报,完全无偿的。

  世人都说只有父母的爱才是无私的,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如果他们不是我们的父母,还会以同样的方式爱护和帮助我们吗?由此可见,父母的爱是有私的,因为我们是他们的儿女,所以他们才会无偿的帮助我们。

  孟子曰:“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将其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说:“我之所以认为人皆有同情心,是因为人们突然发现一个小孩要跌到井里,都会有惊恐和恻隐之心。此既不是要跟小孩的父母攀缘结交,也不是为了在街坊邻里和亲朋好友面前博得赞誉,更不是厌恶孩子的惊呼哭嚷声才这样做。”

  孟子所说的这种出于恻隐之心,不带任何目的和企图的帮助,就是道义上的帮助。

  因为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所以只要人类存在一天,道义的帮助就会存在一天。此不取决于你是否相信这种道义上的帮助是否存在,或者你是否具有恻隐之心,能够给予他人帮助。

  由于需要帮助的各类群体和数量越来越多,仅凭个人的能力和专业知识远远不够,于是就有了各种慈善组织的产生,诸如有救助孤儿的、有救助难民的、有救助残疾人的、有救助动物的等等,但无论何种慈善组织,无论从事何种慈善事业的人,他们的初衷都是一样——出于同情、慈悲、恻隐之心。

  古往今来,道义上的帮助主要存在于宗教和慈善组织,以及有能力救度众生的圣贤、佛、菩萨身上。但是随着人性的堕落,一些慈善和宗教组织变成了赢利机构,还有一些人假冒成活佛、菩萨骗财骗色,这导致了许多人不再相信世间存在道义上的帮助,而且越是在道德败坏的社会,人们越不相信基于道德、正义、慈悲的义举,大家会认为这些不过是套路(权术、圈套)。

  慈善事业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慈善救助机构就会越多。在一个正常的文明社会,慈善组织是让民众信赖的,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是被信任和尊重的。但在一个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沦丧、骗子横生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以致最值得信任的,反而变成了最让人怀疑的;最应该受到尊重的,反而变成了最容易被毁谤的对象。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逐渐变得宁可相信邪恶,而不再相信慈善。譬如有人说,某某杀了人,众人皆信之,因为大家认为这很正常;如果有人说,某某在无偿的帮助人,众人皆疑谤之,因为大家认为这不太可能。慈善工作者常常会遭到各种各样的误解和毁谤,需要承受各方面的压力。以弘扬佛法为例,自私奸诈之人会认为你做这事一定是带有某种目的和企图;有钱人会认为你是冲着他的钱来的;一些多情的女人会误以为你喜欢上了她,想占她的便宜。

  尽管投入慈善事业的人多是出于恻隐之心,但这里面也有一些中途退志、走向堕落的人,以及打着慈善幌子行骗的骗子。因此,对于从事慈善事业的人不能完全肯定,而是要看其发心,以及他们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

  在发心方面,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此是说,一个人若是没有恻隐之心,就不可能有仁德的行为;一个人若是没有羞恶之心,就不会有正义之举。由此可知,无论是公立的慈善机构,还是私立的慈善组织,或是从事慈善工作的个体,如果其发心不是出于恻隐之心,就不叫慈善,而成了诈伪!某人虽然做着貌似正义的事情,但其若是一个是非不辨、黑白不分、缺乏正义感的鲜廉寡耻之徒,那么他的“正义之举”一定是出于个人目的,且必会演变为邪恶!

  在能力方面,以传播佛法、救度众生而论,佛陀曰:“若人自不善寂、自不能护,能令他人善寂自护,无有是处。如人自没污泥,欲出他人,无有是处。若人能自善寂,能出污泥,欲出他人,则有是处。”又云:“若自有缚,能解他缚,无有是处;若自解缚,能解他缚,斯有是处;是故菩萨应求解脱,离诸系缚。”故知,一个人不具有相应的能力和专业知识,即使是出于好心,也是无法真正帮助到他人的,甚至还会害人害己。

  下面再谈谈人们该如何理性、公正、客观的看待慈善事业和慈善工作者。

  真心从事慈善事业的人士,都是有恻隐之心的善良人,我们在无偿接受他们帮助的时候,可以把这种帮助当成是应该的,可以不感恩,甚至连声谢谢也不用说,但不要刚接过人家的帮助,转脸就诋毁人家。因为慈善人士行的是天道,谁若是做出这样坏良心的事情,一定会遭到天谴!

  从事慈善事业的人,他们给予我们帮助是出于慈悲和道义,人家并不欠我们的,对于受助者来说,其实根本就无权要求人家。但是在道德败坏的群体,许多人养成了惧怕邪恶而欺侮良善的习惯,这种人在邪恶势力面前委曲求全,甚至像狗一样摇尾乞怜,但对于善良之人却百般欺凌,非分无礼。

  在现实中,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人,当你谈布施时,他们会说,你为什么还留有财产,你怎么不把这些东西给我?当你谈去除情执时,他们会说,你怎么还有亲人?当你谈戒邪淫时,他们会说,你的儿女从哪儿来的?当你谈奉献时,他们会说,我家的猪圈还没有人帮助打扫呢,你去帮我打扫猪圈吧(据说净空法师的弟子们在汤池小镇就被人这样耍过)?

  从事慈善事业的人,他们的时间、精力、钱财等资源也是有限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生活,他们也需要生存,我们无权过分的要求人家。我们可以想一想,在我们饥饿难耐时,人家伸手给了我们一个馒头,我们狼吞虎咽的吃下后,却指着人家鼻子斥责说,为什么给我干馒头,不给我蛋糕?或者说,为什么不把你手中的那筐馒头都给我?这种行为是多么的贪婪和无耻!

  另外,慈善事业有其专业性,我们不能因其慈善,就非分的要求对方。我们不能把孤儿送到救助动物的慈善机构去托养,人家不接收,就说人家不慈悲。同样的道理,对于弘扬佛法的上师,我们不能让人家帮助自己看孩子、做家务,也不能把残疾人、流浪动物送到法师那里去照料。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这种帮助无论是大是小,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此时若是有人雪中送炭,是多么的温暖人心!何况人类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帮助才能够得以生存延续的群体。因此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理性客观的看待慈善事业和慈善工作者,人人心存感恩,人人心怀恻隐之心,人人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帮助,人人也都能够帮助他人,如此世界才会更加的和谐美好!

 

写于:2019年12月19日
上传:2019年12月26日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od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