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open道德真源 >>open东方阳熹言道录 >>open世间本无全福之人(图)
Email

 

《东方阳熹言道录》

 

二三八、世间本无全福之人(图)

作者:东方阳熹

 

 

  

  人生的许多烦恼都源于争贪,人们只有止住争贪,才能够获得自在和解脱。而若想止住争贪,首先必须理性、客观的面对现实和人生。

  就拿学佛来说,当今的大多数学佛者都是拿贪心学佛的,他们既想明心见性、出离生死轮回,又想家庭美满、儿孙满堂、升官发财,获得人世间的荣华富贵,这其实就是贪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人的心中有贪求,就必然会产生忧患、恐惧、好乐、争竞、嫉妒、怨憎等种种的痛苦和烦恼。而痛苦和烦恼,是与清净、自在、解脱背道而驰的。现在的许多学佛者之所以越学烦恼越多,此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明白人生的道理,尤其在邪师、邪法的蛊惑下,反而贪心越来越大,学佛俨然成为了贪求的工具,诸如:求功名,求富贵,求家庭圆满,求健康长寿,求佛接引,求佛往生,不但要获得今生的利益,还要获得来世的利益。总之,天上、人间的一切好事都得让他们占尽。没得到前,害怕得不到;得不到,就心生怀疑;看别人得到了,就心生妒忌;真得到了,又心生恐惧,害怕失去;这些我所心、贪求心,不就是痛苦烦恼的根源吗?

  我并不是说功名富贵、健康长寿、家庭美满等这些世人都渴望获得的东西不重要,事实上,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资源不仅对人的生存十分重要,而且对修习佛法,也是极其重要的。但大家必须知道,世间的一切福报,包括人的生命本身,在永无休止的轮回中,皆是虚幻无常,转瞬即逝的。何况福报是通过人们长期地修心和积德行善,自然而然呈现出来的,并不是靠贪求心,每天念多少声佛号,磕多少个大头,就能够获得的。当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达到了一定高度,修积了功德,往昔的罪业没有了,通常各种的福报会不期而至。

  人一出生,上天就给予了每人一份他们此生所能拥有的东西,但人心的贪欲,使得大多数人并不满足自己手中的东西,他们总把目光投向锅中和他人的碗里,盘算着如何获得更多,怎么把他人的东西弄到自己手里。

  因为道德和本性的迷失,人变得越来越愚蠢和堕落,所以才会把争贪当成上进心和美德。诚然,无论是事业,还是社会的进步,都需要竞争,但是这种竞争必须以道德为根本,如果脱离了道德,人的上进心必会变成贪婪和野心,人与人之间的正常竞争则会变成残酷的搏杀。

  人类社会是由各种不同角色组成的,需要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人在世间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了各种不同的人生。一个人在世间扮演何种角色,就会获得何种道具,这个道具就是人的相貌、智慧、性格、能力等一切的人生展现,这个道具是上天赋予的,所以叫天赋。

  人生在世,贵在有自知之明。也就是说,人们必须知道自己在世间是扮演什么角色来的,自己的本分和职责是什么,自己所能拥有的是什么,自己的局限性是什么。自知之明,不仅可以使人避免做出许多愚蠢的事情,止息住非分、狂妄和野心,同时也能使人安分下来,免除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释迦摩尼佛、摩诃迦叶尊者皆贵为王子,但他们为了寻求精神的解脱,都选择了放弃世间的荣华富贵。一些精明人会说,既当王子,又当佛,不是更好吗?如果释迦摩尼当初留在宫中,一边当王子,一边修行,你认为他还能够成佛吗?鉴于事物的辩证性,许多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在人生的选择上,人们只能依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选择了这头,就意味着放下那头;选择了这样,就必须放下那样。

  以修行而论,如果人们想获得解脱,就必须割舍掉凡俗贪执的东西;如果修行者把婚姻美满、家庭幸福、荣华富贵,当成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就不必向往出离了,否则这种矛盾只能给人造成更大的痛苦和烦恼。

  以为官而论,文官和武官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文官心思细腻,深谋远虑;武官则性格刚毅,勇于杀伐;文官不能在战场上作战杀敌,武夫也不可能运筹帷幄;因此说,世间原本就不存在文武双全之人,所谓的文武双全,只是对那些有勇有谋之人的一种赞誉之词。在职业选择上,人们只能依据自己的天赋,要么选择当文官,要么当武官,不可能又当文官,又当武官。

  物有所长,必有所短。幸福与不幸也不是一定的。常人把夫妻恩爱,家庭美满,多子多孙,荣华富贵视为福相,但这些对于修行者来说,却是难以即生成就的障碍相。一个人若是孤苦伶仃,既没有亲人,也没有儿女,常人将此视为命运不济的孤苦相,但作为修行者,此却是业力清净、能够得以即生成就的吉相。凡众把升官发财、妻贤子孝,当做人生的最大快乐和幸福;修行者则认为这些都是造成人生痛苦的根源,此生唯有获得觉悟和解脱,才是真正的幸福和安乐。

  世间本无全福之人,但大多数人都不安分,都想好上加好,福上加福,此无异于自寻烦恼、自我折磨。书云:开悟之人有九朝天子命,七代状元才。其实这种比喻是不恰当的,因为出世间福智与世间福智有星渊之别,两者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有世间福智的人,往往没有出世间的福智;而有出世间福智的人,也不一定有世间的福智。许多开悟者虽具出世间福智,在修行和佛法上能够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在人世间却往往穷困潦倒、缺衣少食,莫说天子命,就连普通人也比不了,在才学上也比不上经邦济世的状元。惠能大师一生孤苦伶仃,无儿无女,继承衣钵成佛作祖后,仍然被恶人追杀,只能被迫躲进山林,与猎人一起过了十五年,以世俗的眼光看,此算是有福之人吗?过去的天子权倾天下、大富大贵,却不知如何获得精神的解脱,且难以理解经义,只能请穷和尚到宫中为其讲经说法;苏东坡是个有旷世奇才的大诗人,但在演法作偈上却每每败给庙里的僧人;由此可见,世间并无全福全才之人。何况幸福与成功,对每个人来说各有不同;商人认为发财,就是有福;仕宦认为升官,就是有福;修行者认为明心见性,就是有福;所谓的有福、无福,完全取决于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但人性的贪婪和愚蠢,使得许多人认不清这一点,他们在一生中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得,结果到头来就如同狗熊掰棒子一样,忙到头来,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哪个了。

  其实在许多方面,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福报和才智也不可能被一个人全部占尽。何况人生无常,即使一个人命运再好,也无非黄粱一梦,短短的几十年而已。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树木在四季当中最美丽的阶段,就是开花的时节。人也是一样,即使是大富大贵之人,其在一生中交好运的时间,大多不会超过三十年,其它时间基本是平常、辛劳、甚至走衰运的;而一生都难以出人头地的普通人,则占十之八九;由此看来,人的一生无论贫富贵贱,其实都是很可悲的。人们能够明白这些道理,不仅可以对自己的人生信仰和追求有一个理性、清晰的认知,同时也能乐天知命,无怨无悔的坦然度越一生。

 

写于:2021年06月15日
上传:2021年11月03日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od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