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元吉:取死之道(图)摘自:《道德经讲义》【清】·黄元吉 著 制作:道德网
今之学者不然,舍慈且勇,必生忍心;舍俭且广,必怀贪念;舍后且先,必有争竞;皆取死之道(换言之,人心生忍心,就已经失去了仁慈;心怀贪念,就已经迷失了空性;有争竞之心,就已经丢掉了无相无为。“慈”、“俭”、“后”是先天的特性,人若未失先天,其行为表现必然是仁慈、不贪、无争。抱守先天者,即不失人之根本,故得长生;失先天者,则失根本,故为“取死之道”)。即或幸存,亦行尸走肉,滥厕人群,其与死又何异哉(丢掉了根本、亡失了自心,即使有幸活在世上,亦不过是行尸走肉,这种臭不可闻的一群人,其与死有什么不同)?总之,慈为人之生理(仁慈是人活在世上必须遵循的天理。也就是说,仁慈即是天理,一个人要想在世间正常的生存,就必须仁慈善良;丢掉了仁慈,就是在违背天理、自取灭亡。一家、一乡、一邦亦然;一家不善,则家有殃祸;若是全社会都迷失了天理,没了善心,人类就会遭到大劫),性所同然,惟能守之以约(遵守约定,讲信用,不背信弃义),出之以和(与人和谐相处,不极端行事,不刻薄居心),则慈惠恻怛自出真诚(“慈惠恻怛自出真诚”:仁慈、惠施、恻隐之心,完全出自天性之本然,而非别有用心,或虚情假意、戏精般的表演作秀),天下未有不心折而屈服者;惠足使人,仁者无敌焉,尚何战之不胜、守之不固、贻羞于天下之有耶(意思是说,唯仁德能够服众,而且可以天下无敌、守之必固、战无不胜)?
注:青绿色字体为东方阳熹的注释。 上传日期:2021.3.1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