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open道德真源 >>open东方阳熹言道录 >>open莫把“识空”当“性空”(图)
Email

 

《东方阳熹言道录》

 

二四三、莫把“识空”当“性空”(图)

作者:东方阳熹

 

  

  《实相宝藏论》云:“承认显现为心即是我所迷”。又云:“不见了义诸愚夫,以诸显现执为心,如以黄铜作为金。”

  自心虽然无形无相,空无一物,但却有“识”、“真”之别,证真者成圣,证识者成妄。

  只要学佛者稍有慧根,得遇善知识开示,基本都能当下有省,获得某种程度的解悟,但若想证悟,即开悟见性,则决非易事。习气禀性深厚,且未经长期、不间断的精进修行,却声称自己已经见性、获得成就者,若非邪灵附体,就是以识为智,把解悟当成了证悟。这种人所见到的性空,其实只是一种“识空”。“识空”,即思想意识到的空,其与证得的本来空,是有本末之别,圣凡之殊的;因为前者是心,后者是识;前者是证,后者是解。

  经云:“差之毫厘失千里,有生劫劫道难通。”修行者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来不得半点地虚伪和偏差。

  修行者在认知上出现偏差,其结果必然是背道而驰,误入歧途,且越来越迷,越来越偏。而出于虚荣和名利心,未得言得,未证言证者,不仅是修行上的作弊和伪饰,同时也是一种以假当真,认幻为实,自欺欺人的丑恶行为。故修行者切不可自以为是,流于狂妄。在修行过程中,人们唯有时时反省,不断发现和修正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够避免偏离正道,此也是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和体现。

  佛陀在《大乘入楞伽经》中说:“生灭是识,不生灭是智;堕相、无相及以有、无种种相因是识,离相、无相及有、无因是智;有积集相是识,无积集相是智;著境界相是识,不著境界相是智;三和合相应生是识,无碍相应自性相是智;有得相是识,无得相是智。”

  人的思想意识,分别妄想,各种感受,色见声闻到的一切现象,皆是心识,而非心之本体。“以诸显现执为心”者,是把“心识”当成了“心之本体”。“诸显现”是心所变现出的“识”。“识”是幻化无常的,“心”是本自清净的;“识”是有来有去的,“心”是本无动摇的;“识”是有生有灭的,“心”是不生不灭的;“识”是有人我、是非、善恶的,“心”是无有人我、是非、善恶的;“识”是有因果的,“心”是无因果的;“识”是有形有相的,“心”是无形无相的……。

  心之本体与心识犹如日与日光、镜与镜中之影像、宝珠与宝珠所现之光影。把心识当成心之本体者,犹如把阳光当成了太阳,把灯光当成了灯泡。心与识,太阳与阳光,灯泡与灯光,两者虽一,而又非一(非一非异)。人们认为阳光即是太阳,灯光即是电灯,此虽不能算错,但也不能算对。因为见到阳光,不等于见到了太阳;抓住了灯光,并不等于抓住了灯泡。以识为心者,犹如把阳光当成了太阳,把灯光当成了灯泡,把黄铜当成了黄金。

  因为开悟见性者所达到的境界和觉知是精神层面的,可谓“说与人不得,呈似人不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当一个人称自己开悟见性后,常人是很难对其证真的,这也就给了某些未证言证,未悟言悟者提供了自欺欺人的机会。对于这种人,除非长时间观察和近距离了解,否则常人很难识破对方的伪装。而明眼人心性慈愍,更愿意给人予鼓励和帮助,所以即使知道对方是在说谎,通常也不会公开揭穿对方。其实人们若深明佛理,判断这种人也不难:

  一、不能自圆其说。因为这种人未臻至一真法界,精神存在偏歧,所以其所说的理论一定是不圆满、不究竟、不了义、存在偏歧,甚至是极端的,诸如肆意否定和诋毁基督教等其它宗教。

  二、习气禀性深厚。这种人大多表里不一,贪财好色,趋名逐利。

  三、走不出二元的窠臼。因为这种人未明自心与万物的关系,更不知万有万相是由自心缘起的,所以他们热衷于通过外在的手段改变他人、改变社会。这种人喜欢谈论是非、善恶、对错,执著于因果和表面现象,觊觎通过二元的方式(善法、有为法)解决社会和人生问题,而不是通过完善自心改变对境。

  四、觊觎未来。因为这种人不明“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诸法如幻”的道理,他们既无力改变现实,又不知未来是幻,所以他们对未来具有强烈的觊觎心,期望将来有一天能够通过环境的改变,诸如圣人出世或往生到极乐世界,使自己的命运得到改变,精神得到拯救。

  五、我所心胜。因为这种人未证得无我的智慧,且存在“疮疣”,所以他们会极力捍卫自我,不允许他人对其有丝毫的触碰和怀疑。其为人主观、偏执、狂妄,喜欢听赞美之词,厌恶和反感任何不同的声音,即使是善意的批评,也会招致他们强烈的反应,如愤怒、攻击、辱骂。这种人不究实证,喜欢空谈大道理,爱与人争竞,无理搅三分。遇到超胜自己者,不知虚心学习,而是心怀嫉妒和恼恨,想法儿寻隙和诋毁他人,以期达到捍卫邪执、满足虚荣之目的。

  以识为心,未至究竟,便自诩开悟见性者,有些人是由于缺乏自我认知能力,或存在主观幻想的病态心理,而非有意欺骗或别有企图。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谎言就是谎言,欺骗就是欺骗。这种人通常会有以下恶果:

  一、从光明走向黑暗

  以识为心,便自以为到顶者,通常表现的极其狂妄和自以为是,此也正是其无知的体现。因为这种人把心识当成了心体,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品尝过甘露味,也就是道的美妙和伟大,以及道对人生和万物的真正意义。这种人通常看不起真正的善知识,其以狭隘、浅薄、无知的心量,认为所谓的开悟见性不过如此。鉴于这种我所心胜,以少为足,以识为智的低劣本性,决定着其不仅难以继续增上修持,而且必然从光明走向黑暗。

  二、烦恼习气如同常人

  心识不分,真假不辨者,由于把习气禀性和各种贪执(识)当成了法性,所以他们无力降服自心的烦恼和习气禀性。他们通常会以一切“本空”、“本无”为理由,为自己的自私贪悭、情执爱欲等执著和习气禀性开脱,因此这种人不仅难以获得心灵的安乐,而且极易堕入魔道。

  诸如一些自诩见性者明明放不下情执爱欲,却大言不惭地声称自己的儿女也是佛,自己的老婆或老公也是佛,淫欲本空等等,此就是“以诸显现执为心”。佛言一切众生全体是佛,指的是佛性(心体),而非众生之色相(心识),否则佛言“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当做何解?既然淫欲本空,佛陀在《楞严经》中说:“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又当何论?

  以识为心,乃是劣根之人普遍存在的偏歧,因为这种人把烦恼(识)与菩提(心)混为一团,所以他们闻听六祖惠能大师言“烦恼即菩提”后,不仅不能由此认识到产生烦恼之根源就是菩提,反而误以为烦恼就是菩提,菩提就是烦恼。经云:“举心动念,即乖法体”。莫说心生种种烦恼,一念分别,即顿失本来,何来烦恼就是菩提乎?若如此简单地片面理解,学佛者甘坐在烦恼坑中,又何劳修行,何须解脱乎?

  对于自心的烦恼习气,是以有为法加以对治,还是当下看空看破,要依个人的境界和根基而定。神秀等劣根徒众,是需要通过“时时勤拂拭”的有为法加以对治的。惠能的顿教法门,是为利根上智者说,其教法是直指人心,让学者了知烦恼与菩提本是同一性;菩提本空,烦恼亦空;菩提本来清净,烦恼亦非实有;以当下看空、放下为解脱。

  修行者能够受用何种教法,就是何种根基。无论是无为法还是有为法,两种修法皆可使人烦恼减轻,生起暖相;只是后者,即“时时勤拂拭”的对治法不达根本,无法使人顿悟本来,获得究竟的觉悟和解脱。

  对于自心的烦恼和习气禀性,如果修行者既没有顿悟的慧根,又不能以拙劣之法“时时勤拂拭”加以对治,则必然导致习气禀性如脱缰野马,造成害己害人之恶果。这也是某些以识为心者,为什么会烦恼痛苦甚于常人,甚至患上抑郁症,跳楼自杀的主要原因。

  因此说,修行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法修行,才能够对治自身的烦恼。如果自己明明没有受用顿教法的根基,却非要拿顿教法伪饰造作(俗称:装逼),此不仅不会使自己的烦恼减轻,生起暖相,反会欲盖弥彰,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三、会退转和堕落

  一个人有着凡众的思想,终日做着凡众的事情,从事着凡众的营生,谈论着凡众的话题,有着凡众的爱好,过着凡众的生活,那么他就是一个凡众。

  以识为心者,自以为见到了“性空”,就一成永成了,此就是“以黄铜作为金”。这种人一旦发生退转,或做出见不得人的勾当,不明真相者便误以为修行者即使获得了成就,仍然会退转为凡夫。殊不知,矿已成金,永不成矿;既已成真,永不退转;既然是金,就不会变成黄铜。某些自诩“开悟见性”的“成就”者之所以会退转为凡夫,是因为其本质就是凡夫,他们犹如破铜烂铁镀了一层金,如今只是外表的光芒退去,露出了其原有的真实本质而已!

  对于真正的开悟见性者来说,一切的疑惑和烦恼“犹如赫日销霜雪”,烦恼习气虽不会顿除,但必会日渐消减,绝无愈来愈重之理。而以识为心却自诩见性者,由于其慧日未现,无力去除自身的习气禀性和各种贪执,但又要在众人面前伪饰造作,便厚颜无耻地把随顺习气称之为“和光同尘”、“酒肆鱼行化令成佛”。殊不知,一颗宝珠落在粪坑里仍然是宝珠,但如果是一坨屎落在粪坑里,只能叫物归其类,而非和光同尘。何况某些所谓的“开悟见性”者自身就是臭鱼烂虾,焉能“酒肆鱼行化令成佛”乎?

  密宗佛教有一种说法是:人若想获得永久的温暖,就必须坐在太阳中,而不是坐在阳光下。以识为心者,犹如冬日得到阳光的照耀,其虽会生起一时的暖相,但太阳落山,黑暗降临之时,暖相亦必消退。这也是一些所谓的“开悟见性”者,为什么会时好时坏,发生退转和走向堕落的原因。

  四、终无所成

  一个人生前没有出离轮回的把握,命终时也不会有把握。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只有得道者,才能由衷发出这样的感叹。作为修行者,如果不能做到生死如一,无法保证自己当下脱去皮囊即可进入涅槃,证明自己尚未得道。

  开悟见性即已得道,得道虽不等于成道,但此时“圣胎已结”,往后只须以无为工夫“长养圣胎”,待功成果满,瓜熟蒂落,即可大丹成就,成真成圣。而以识为心者,因其未证得本真,“圣胎未结”、“金丹未凝”,若传以秘诀密意(实相法),以无修无证、无相无为的工夫修持,其不仅不能日渐光明,反会落于两端:要么堕于断灭,要么随习气禀性而去。其毕生所为,犹如水中捞月,以砖磨镜,终落空亡。

  以识为心是一种修行上的偏歧,此虽然多出在耍小聪明、爱慕虚荣、自欺欺人的佛油子身上,但也属修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人们只要纠正这种偏歧,仍然可以重归正道。但以识为心者若狂妄自大、自以为是的认为此就是到顶,自己已经开悟见性,且为了名闻利养,招徒揽众,乱讲佛法,误人法身慧命,就成了未悟言悟,未证言证的宗教骗子,其死后必会堕入大地狱中,万劫受苦矣!

 

写于:2022年08月20日
上传:2022年09月05日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ode.info